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次作文的要求是:请同学们以“×××,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习作。看到这次作文的要求,首先请你不要慌,生活中很多时候,你都可能会有话想对别人说,这不机会来了。拿起笔之前,还是请你仔细想一想,对谁说?说什么?如果最近你和好朋友闹了矛盾,不好意思当面解释,没关系,拿起笔来,把心里最想说的话告诉他(她);如果你对老师、学校的某些做  相似文献   

2.
×××的话     
【题目】 以“×××的话”为题,写一篇科学小品。 【思路指点】 题目要求写一篇科学小品,即文艺性说明文。这种说明文通常采用拟人化手法,通过让某种物品说话,介绍这种物品的有关知识。所以,写这样的作文,首先应选择一种要介绍的物品,用这种物品的名称补足题目。  相似文献   

3.
作文指导题目精析:1.选择你认识的性格特点很突出的一个人作为写作对象。2.写前先把你要写的人的所作所为在小组里交流一下。3.要求以《记一个××的人》为题,主要是说,你必须明确你要写的这个人的性格特点是什么。4.要突出人物性格,注意前后文的过渡。  相似文献   

4.
不少学生的作文里,写一个人的直接语言时,不管什么情况,总是在“×××说”的后面用冒号,这说明这些学生对引用对话怎么使用标点还不懂。我在讲读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后,请同学们边看课文,边用笔画出写“×××说”的句子,再看一看“说”的后面的标点。等同学们看完、画好以后,我问:“‘×××说’的后面,是不是全用的冒号?”一个学生回答说:“‘×××说’的后面,不全用冒号。”从他说话的神情,看出他的惊异,这说明他在阅读课文时,注意到了课文中的标点符号。  相似文献   

5.
一本好书,一个好的影视节目,读后或看后会有很多感受。你可以用读后感或观后感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写读后感或观后感,要说清楚读的什么书或看的什么节目,要联系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写出自己真实的看法和想法,也可以写对其中某些内容的不同看法。请你从最近读的书、看的节目中,选择感受最深的,写一篇读后感或观后感,题目可以用“《×××》读后感”或“观《×××》有感”,也可以根据写的内容拟定题目。如果你对上次即席演讲的题目很感兴趣,也可以不写读后感或观后感,而把你演讲的内容整理成一篇作文。  相似文献   

6.
六年级第十一册积累·运用四习作要求:一本好书,一个好的影视节目,读后或看后会有很多感受。你可以用读后感或观后感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写读后感或观后感,要说清楚读的是什么书或看的是什么节目,要联系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写出自己真实的看法和想法,也可以写对其中某些内容的不同见解。请你从最近读的书、看的节目中,选择感受最深的,写一篇读后感或观后感,题目可以用“《×××》读(观)后感”或“读(观)《×××》有感”,也可以根据写的内容拟定题目。如果你对上次即席演讲的题目很感兴趣,也可以不写读后感或观后感,而把你演讲的内容整理成一篇作文。  相似文献   

7.
第十一册积累·运用4习作要求:一本好书,一个好的影视节目,读后或看后会有很多感受。你可以用读后感或观后感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写读后感或观后感,要说清楚读的是什么书或看的是什么节目,要联系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写出自己真实的看法和想法,也可以写对其中某些内容的不同见解。请你从最近读的书、看的节目中,选择感受最深的,写一篇读后感或观后感,题目可以用“《×××》读(观)后感”或“读(观)《×××》有感”,也可以根据写的内容拟定题目。如果你对上次即席演讲的题目很感兴趣,也可以不写读后感或观后感,而把你演讲的内容整理成一篇作文。  相似文献   

8.
六年级第十一册积累·运用四习作要求:一本好书,一个好的影视节目,读后或看后会有很多感受。你可以用读后感或观后感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写读后感或观后感,要说清楚读的是什么书或看的是什么节目,要联系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写出自己真实的看法和想法,也可以写对其中某些内容的不同见解。请你从最近读的书、看的节目中,选择感受最深的,写一篇读后感或观后感,题目可以用“《×××》读(观)后感”或“读(观)《×××》有感”,也可以根据写的内容拟定题目。如果你对上次即席演讲的题目很感兴趣,也可以不写读后感或观后感,而把你演讲的内容整理成一篇作文。  相似文献   

9.
训练要求一本好书,一个好的影视节目,读后或看后会有很多感受。你可以写读后感或观后感把自己的感受讲出来。写读后感或观后感,要说清楚读的是什么书或看的是什么节目,要联系生活中的实际和思想实际,写出自己真实的看法和想法,也可以写对其中某些内容的不同见解。请你从最近读的书、看的节目中,选择感受最深的,写一篇读后感或观后感,题目可以用《×××读(观)后感》或《读(观)×××有感》,也可以根据写的内容拟定题目。  相似文献   

10.
读晋家泉先生《汉语中的敬称"×老"××X老"》一支以汉语学习》1994年第2期。以下简称"晋文"),觉得有三点值得谈谈:一、"×老"、"××老"并不像晋文所说的那样,只"适用于男性"。如:(1)不料胡愈老竟于1986年1月作古,沈兹者相继于1990年1月逝世,我深感悲痛。(叶帆风:《在新加坡的一段经历》,《群言》1990年第9期)(2)我又找到谢冰莹的电话号码,和她通了电话。谢老说:"你来吧,我等你......。"......转眼间就到了谢老居住的公寓楼前。(阎纯德:《画一个美丽的句号──旧金山,访问谢冰莹》,人物))1994年第1期)例(1)以…  相似文献   

11.
【习作要求】社会不断进步,科学技术不断取得新成果。未来社会将变成什么样呢?请你大胆地展开想象,围绕“未来的××”写篇作文。可以写未来的家乡、未来的学校、未来的食品、未来的电视、未来的衣服……要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把内容写具体,句子写通顺。【佳作示例】未来的新型冰箱□婷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的冰箱,有上下一体的,搬运起来很不方便;也有分体的,耗电量又很大。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冰箱,都存在一些先天性的缺陷。你想过未来的新型电冰箱将会是什么样吗?这种未来的新型冰箱的雏形我已设计好了。未来的新型冰箱,无论是外形设计,还…  相似文献   

12.
学生:老师,对于议论文,我们有时不知道从何写起才好,比如“由×××想到的”“从×××说起”这样一类议论文。你能不能给我们讲讲?老师:首先当然是审题。你说的这类文题,是属于一事一议的议论文。而要写好这类议论文,首先要求切入点明确,这样道理才容易说得清楚明白,议论才能有的放矢,深刻透彻。题目中的“×××(一事)”应该选择你最想写、最熟悉、最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现象。学生:老师,我的切入点是“从一道做不出的数学题说起”,接下来我应该怎么做呢?老师:这就是第二步———立意,也就是确定文章的中心。以你说的这…  相似文献   

13.
[训练要求] 一本好书,一个好影视节目,读后或看后会有很多感受。你可以用读后感或观后感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请你从最近读的书、看的节目中,选择感受最深的,写一篇读后感或观后感,题目可以用“《×××》读(观)后感”或“读(观)《×××》有感”,也可以根据写的内容拟定题目。  相似文献   

14.
一、指导朗读,掌握描写人物对话的四种基本表达形式。 第一种:人称和叙述部分写在前面,说的话写在后面。“说”后用冒号。 基本格式:××××××说:“××××××××” 例句:有人问:“姑娘,你是个气  相似文献   

15.
TEC212223机动战士高达·相逢在宇宙机动战士高达·相逢在宇宙26FALCOM28臣士礼物领冬实我和她的×××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内容:以《我和××》为题日,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二、教学目的:继续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和严密性的能力,观察时能抓住事物的特点,把握住写作要点,并做到过渡自然,交代照应清楚。三、教学要求:写前学生要审题,把题目补充完整,想好这篇作文的写作目的,确定要点,并接  相似文献   

17.
一教师教完“分数乘以整数”后,布置了一道思考题给学生做:“计算7/8×1、7/13×0,并分别说出你的思考过程.”一学生很快算出了7/8×1、7/13×0的结果,并把他的思考过程叙述如下:7/8×1表示1个7/8的和是多少,其计算方法是用7/8的分子7与1相乘的积做积的分子,分母不变,所以7/8×1=7/8;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许多地方正在相继推行“作业无‘×’号”,其基本做法有两点,一是把“×”号消灭在萌芽之中,即写作业之前先对部分后进学生进行适当点拨,以防止他们出错;二是变“×”号为对号,即批阅作业时对做错了的题目不打“×”,而是先给学生讲一讲,让他们把错题擦掉改成对的,然后打上一个“√”(小学数学作业和低年级语文作业一般使用铅笔来写)。前不久有位专家还在《人民教育》上撰文为北京某校的“作业无‘×’号”拍手叫好,其理由不外乎两点,一是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二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成功心理。消灭作业中的“×”号果真有那么多的好处…  相似文献   

19.
一、概述本次作文的命题和目的教师:第一单元的三篇课文,作者都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车夫搀扶老妇人,向巡警分驻所走去;无名战士“揭开党证”,“伸开一个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拨弄火柴,口里小声数着:“一、二、三、四……”;焦裕禄同志得了肝癌后,仍坚持推着车,艰难地走到三义寨公社去调查.这一个个镜头和场景,含义极深,也许过了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还会在我们眼前浮现出来.今天,要求同学们学习这种以小见大的方法,写一篇题为《×××一镜》的作文  相似文献   

20.
"已经××了和(或)正在××着"句式曾被一些专家学者认为不合规范.本文从语言事实出发,通过分析研究,认为此句式是一种特殊的动词性谓语句,充分肯定了它的规范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