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古诗是我国文化的精粹,近几年,大家对古诗的学习越来越重视。很多小孩从牙牙学语就开始背古诗,但是对古诗的意思并不太清楚,更别提领会诗人的情怀了。常常有人问:到底需不需要孩子了解古诗的意思?只死记硬背学古诗有意义吗?怎样才能学好古诗?笔者认为,学习古诗,可以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相似文献   

2.
古诗内容高度概括,语言极为精炼,寓意含蓄深沉,特别是古诗意境更令学生费解。在古诗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古诗的线索、景象、情感、诗眼、典故、通感等入手,使学生眼前浮现诗中景象,灵犀与诗人情感相通,置身于意境中的学生必能理解诗意,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诗内涵博大精深,历史源远流长。但是,今日中国的古诗教学相对薄弱——只教学生诵读古诗,而不教学生写作古诗。这不能不影响着古诗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也有碍于学生诗才的培养和诗文素质的提升。教学生写作古诗很有必要,教学生写作古诗也不难。关键在于要提倡教学生写作古诗和明白怎样去教学生写作古诗。语文教师自己先要学会写作古诗,然后才能胜任古诗教学。  相似文献   

4.
谭影华 《广西教育》2012,(21):72+74-72,74
古诗教学的重要性一直以来都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同。古诗应该怎么教?以下是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陆机的《拟古诗》,虽然在内容上缺少创新,但在五言古诗的发展上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它初步扭转了当时人重四言诗轻五言诗的倾向,为五言诗的进一步发展扫除了障碍。在艺术形式上,陆机的《拟古诗》更加精美,更讲究艺术技巧,体现了五言古诗由俗到雅的发展趋势。陆机的《拟古诗》对晋代及其以后的拟古诗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人们学习的标准和榜样,从而拟古成为一种学习前人,提高诗艺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张玉谷的古诗鉴赏,思想理论上继承了孟子的"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观点,鉴赏方法上集前人古诗鉴赏之大成.他的古诗鉴赏,注重介绍作者生平事迹、阐释本事背景、解释重点词句、提示思想主旨、揭示艺术方法、采用灵活形式.读者从其古诗讲述解析中,可以了解作者情况,认识思想内容,领略创作艺术.他的古诗鉴赏对后人产生了很大影响,当今许多古诗鉴赏文章,在行文上基本沿用的是张玉谷的古诗鉴赏套路.  相似文献   

7.
古诗是中华文化的命脉,古诗教学肩负着传承文化的使命。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对提高学生文化品位与审美情趣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特点和重要性,从多个方面对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教学策略以改进现状。  相似文献   

8.
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民族精神的精华,学习古诗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燕飞 《广西教育》2011,(31):47-47
占诗思想深邃,内涵丰富,语言精练,意境深远。传统的古诗教学重讲解和思想分析,课堂显得枯燥乏味,缺乏活力。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既可改变以单一形式向学生灌输知识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又能使古诗教学冲破时空的限制,形象具体地表现古诗内容。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古诗教学的融合,对推动古诗教学的改革,提高古诗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古诗不仅蕴涵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且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在古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领会诗的意境,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丰富而高尚的情感.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诗歌的境界是意象的世界,在古典诗歌阅读教学中,从意象的角度解读古诗作品,是有效的教学切入点。引导学生把握古诗意象的递相沿袭性特征,探讨诗歌意象选择的群体和个体性特征,体味揣摩诗人意象选择所产生的美感效果和整体把握意象的组合关系,不仅可以准确地理解诗歌的内涵,避免无谓的误读,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确立古诗阅读教学整体把握、强调熏陶的理念,达成审美化、创新性阅读。  相似文献   

12.
诗言志、诗缘情和诗达义三个理论命题构成了古代诗歌本体论的体系框架。古代既有言志之诗,又有缘情之诗,而言志诗和缘情诗又都包蕴着思想意义,志、情、义是构成古代诗歌本体的三个基本要素。这三个命题显示了古代诗歌本体论的多元化特点,共同诠释了古代诗歌的本质属性,建构了古代诗歌本体论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3.
邓程 《天中学刊》2004,19(3):61-64
近代以来的古代诗歌研究从浪漫主义的角度,提炼出许多概念,比如神秘的宇宙意识、永恒、有我与无我等。研究者并以此为标准对古诗进行褒贬,这使古诗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中国古代诗词历经时间的洗礼,至今仍然散发出夺目的光华,其内中浓郁的悲剧意识的底蕴绝对是一个重要的因由。本文以唐宋以前的中国古代诗词为案例,认为中国古代诗词中的悲剧意识主要有“姻缘之苦”、“别离之愁”和“亡国之恨”三种样态。  相似文献   

15.
模糊艺术是文学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古代诗词创作的一个重要方法。本文对古代诗词作品中运用模糊词语、模糊修辞表情达意,以及运用模糊艺术创造意境的现象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恰当运用模糊艺术以提高作品表现力、感染力的论点。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影视艺术创作中,蒙太奇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段。而在中国古代诗词曲创作中,这种手法的运用也是非常普遍的。可见,影视和文学这两种艺术的创作思维方式具有相通之处,二者在古今中外的创作中一直互相具有借鉴价值。理解这一点,对读者理解古代诗歌作品是特别有利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化宝藏中的瑰宝,英译中国古代诗歌要注意保持原诗和译诗之间的细节真实、社会真实和艺术真实。通过这三者完美、和谐地统一,把中国古代诗歌展现给世界。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教学过程中重视美育,充分利用其中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美育因素,引导学生接受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19.
意境是中国古典诗词理论中一个独特的审美范畴。它的形成既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经验的概括 ,也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审美标准。本文从美学的角度 ,探讨了中国古典诗词意境的涵义及特点 ,意境的构成与提炼及其意境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浩如烟海的优秀文化中,古代诗词是我国文化遗产中最值得自豪的瑰宝,要把诗中的意境美、思想美、语言美、文化美挖掘出来,就需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诵读进行正确的指导。古诗词的诵读不同于一般文章的诵读,这是因为古诗词的语言更具韵律美和图画美。所以在诵读中就要运用诵读技巧读出节奏,感受韵律美;激发想象,感受图画美。这样,我们不仅实现了"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的目的,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