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产业转移对中国中西部地区越来越重要。产业转移对经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西部地区具有的劳动力、土地供给和土地价格、厂房和租金价格、资源四方面优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主动科学承接产业转移,打造好承接产业的载体工业园区,不断创新机制,为产业转移提供机制保障,为产业转移营造良好环境,从而使中西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2.
劳动力转移对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生产具有明显的生产要素替代效应。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由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改变了我国劳动力的地区分布状况,引起我国东西部劳动力比较优势的逆转,削弱中西部地区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能力,动摇了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基础,直接阻碍了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移出。  相似文献   

3.
国外关于产业转移的经济风险问题,主要研究产业梯度转移风险和经济增长风险。我国区际产业转移的经济风险,关键是产业承接地的经济风险问题。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中西部地区面临的最主要经济风险是产业升级风险、技术进步风险、劳动力失业风险和环境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4.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是中西部地区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的具体体现。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非平衡性,导致东西部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使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时面临许多困境。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时,必须统筹兼顾,把握好眼前与长远、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等各方面关系,因地制宜,同时将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相结合,实现中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中部省份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背景下,本文通过对安徽省农村的抽样调查,对安徽省农村劳动力流动、农户收入、社会保障、再就业的意愿,以及农户耕地流转意愿进行调查分析,最后根据中部省份承接产业转移进程中农地流转的制度框架提出开展社会服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李安军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32(10):127-128,167
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以来,内地劳动密集型企业不断增多,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增大。随着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一部分农民工回到家里从事农业生产;经济发达地区的高福利待遇吸引了一部分富裕劳动力往外流动,导致中西部地区企业用工难问题日益凸显。论文通过对永州市规模以上企业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针对企业自身存在的不足就如何化解用工难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对企业走出用工难的困境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当前,山东省在产业结构水平上亟需提升改善,有必要思考从京津地区等高产业梯度地区承接相关产业转移,优化自身结构。通过构建产业承接力评价指标体系来分析山东省承接京津地区产业转移的能力强弱,认为山东省在各一级指标方面均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与京津地区形成有效互补,但在产业基础配套、劳动力素质提升、资源整合流动与营商环境改善方面还亟需提升,才能更好提高对高梯度地区的产业转移承接能力。  相似文献   

8.
产业的转移和承接既是区域间产业调整的互动过程,又是区域内产业结构调整的手段。欠发达地区通过承接发达地区的成熟产业,开发和利用本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廉价劳动力,来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目前,虽然皖江城市带通过充分利用安徽省出台的一系列配套措施,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还面临着一些问题,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对皖江城市带与相关地区的资源禀赋的分析,可以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产业转移的有效性在于产业转出或转入之后其与转出地或转入地要素资源是否能够实现高度耦合。由于要素配置与产业转移空间布局上的不匹配,现阶段的产业转移呈现出包括产业空心化、集群发展质量不高等诸多表征在内的效率损失。具体原因在于:产业区域转移速度与劳动力要素区域转移速度不匹配、资本与劳动力要素的空间错配、产业分工的空间锁定、技术封闭与技术转移迟滞等要素配置问题。要提高产业转移效率,一是加快发展创新主导产业,增强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外移的内在推力,加快产业转移步伐;二是要通过提高中西部地区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和其市场自由度,增强其对资本流入的拉力;三是多举措提高中西部地区的技术创新效率;四是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转移与承接规划。  相似文献   

10.
陈小影 《考试周刊》2014,(52):192-192
产业转移是发生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区域之间的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推—拉"理论是研究人口流动的基础理论,把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分为"推力"和"拉力"两个方面。本文从"推拉理论"视角出发,立足我国,主要分析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时我国主要"拉力"及新经济形势下,我国东部地区面临产业升级时,推动部分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推力"。同时,对推拉理论进行拓展,进一步分析拉力机制,丰富产业转移理论。  相似文献   

11.
产业转移的根本是制度转移和制度承接,制度是承接产业转移最关键的因素,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实质是制度创新过程,产业转移承接实质是制度承接.该文从制度创新视角,考察广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制度创新的制约因素和制度供给现状,并针对现有制度缺陷和制度缺失提出制度安排与政策设计方案,试图为广西乃至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安徽省承接当前长三角地区产业集群化转移方式与原因,认为在成本与市场因素推动下,产业转移规模扩大的同时,产业的关联度与集聚度也在不断提高,产业集群化转移的必然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安徽省有效承接产业集群化转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2010年皖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上升到国家战略,至今已5年过去了,随着皖江承接产业转移事业的稳步推进,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升级到新阶段。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承接产业转移驱动安徽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呈现出新的特征。以此为背景,对新阶段安徽省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特征进行分析,针对适应新特征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特点分析,说明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以国内需求为导向的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中西部要抓住机遇,应遵循产业转移规律,调整承接产业转移的思路,掀起新一轮承接产业转移热潮,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产业梯度是区域间产业转移的客观基础,有效承接来自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是中部地区加速区域发展的重要方式。在总结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现状基础上,运用产业梯度系数法分析中部六省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得到各省应重点承接的产业。在中部六省产业承接的背景下,安徽省产业发展应与长三角产业互补,和中部六省错位发展,软硬兼施。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中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人为破坏严重,而日渐加速的产业西移对中西部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必将形成更大的威胁.正确处理承接转移产业、发展地方经济与建设生态文明的关系是中西部地区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在产业转移背景下,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成为必然。这些地区往往有着要素低成本、资源丰富等优势,但又存在经济发展落后、产业基础薄弱等劣势。以原巢湖市为例分析安徽省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劣势,并针对这些问题给欠发达地区的产业承接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东部沿海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各类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转移。河南作为中西部大省,迎来了承接产业转移的大好时机,但在此进程中对技术人才开发却明显跟不上发展的节奏。为此,河南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应加大中高级人才的引进力度,加快技术人才的培养,完善技术人才的激励、约束和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内产业转移的不断推进,河南省在纺织服装产业转移中表现出明显的承接优势.笔者介绍了河南省承接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的现状,并根据目前中西部在承接东部地区纺织服装产业转移中的竞争状况以及河南省的基本情况,为河南省有效承接纺织服装产业转移提出了5点策略建议,以期对河南省纺织服装产业未来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作为中西部地区的劳动力和资源大省,应把握住当前机遇,充分发挥本省的生产要素优势,更快更好地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加快河南省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进程,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化发展。当前,河南省在进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还面临产业发展软环境改善不够、配套能力较差等困难。针对这些问题,河南省应改善产业发展环境及投资环境,不断提高产业配套能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