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色彩缤纷的诗歌百花园里有一枝奇葩——谜语诗,它是诗歌和谜语联姻的结晶,既有诗歌的特征,音韵和谐,韵味无穷;又具备谜语的情趣,启人心智,妙趣横生。北宋王安石是一位制谜能手。有年暑天,他与王吉甫在室外乘凉,王安石信口念出一首谜语诗:"户部一侍郎,恰似关云长。上任石榴红,辞官金菊香。"王吉甫不假思索,立即回敬两句:"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两个诗谜异曲同工,谜底皆是手中拿着的"扇子"。王安石又出一首字谜诗:"画  相似文献   

2.
论诗谜     
<正> 我国是诗歌的国度,有着各种各样的诗体形式,诗谜就是这众多诗体形式中的一种。所谓诗谜,就是以意义完整的整首诗作谜面或谜底的谜语,亦称为“谜语诗”。诗谜,顾名思义,它必须是诗,同时又是谜,诗和谜二者溶为一体,浑成自然,谜中有诗,诗中隐谜。因此,诗谜必须具备诗的基本要素,即语言精炼,形象生动,言韵和谐,同时又必须具备谜的特点,即运用联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谜语和诗歌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可是,为了出奇动人,别开生面,诗人们在创作诗歌时,有时摹仿谜语的表现手法,汲取谜语的艺术技巧,使他们创作的诗歌新颖别致,耐人寻味。如宋代诗人杨万里的《秋》,是一首写景诗,诗是这样写的:  相似文献   

4.
谜语诗也称避题诗,即有意避开诗题。诗句为谜面,诗题为谜底;诗中有谜,谜在诗中,亦诗亦谜,别具一格。 古往今来有不少以"爆竹"为谜底的谜语诗,读来别有趣味。现  相似文献   

5.
猜谜赏诗     
谜语和诗虽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有不少谜语是以诗的形式出现的,而有些咏物诗又像谜语,其诗题则像谜底,因此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谜语诗”既具有诗的特征,音韵和谐,又具有谜语的趣味,启人心智。下面列出30首谜语诗,请读者试猜。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谜语和诗歌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可是,为了出奇动人,别开生面,诗人们在创作诗歌时,有时摹仿谜语的表现手法,汲取谜语的艺术技巧,使他们创作的诗新颖别致,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7.
谜语是指暗射事物或文字供人猜测的隐语,也是儿童文学的一种特殊形式。谜语作为锻炼智力的一种游戏,深受儿童的喜爱。它一般具有这样几个特点:一、谜语常用隐喻或描写的方法作出谜面,供人猜测。小学语文第二册第17课《谜语》中,第一个谜语的谜底是空气。谜面是“摸不着,看不到,没有颜色没味道。”把空气的特点描绘得生动形象,使猜者马上就会产生联想,直到把谜底猜出来。二、谜语有着诗歌的韵律,读起来琅琅上口。小学语文第三册第9课有三个谜语,每一个谜语的二、四句都押韵,声调和谐,富有节奏。三、谜语有简炼,形象、生动的语言,便于儿童朗读、理解和记忆。  相似文献   

8.
在色彩缤纷的诗歌百花园里有一枝奇葩——谜语诗,它是诗歌和谜语联姻的结晶,既有诗歌的特征,音韵和谐,韵味无穷;又具备谜语的情趣,启人心智,妙趣横生。  相似文献   

9.
在色彩缤纷的诗歌百花园里有一枝奇葩--谜语诗,它是诗歌和谜语联姻的结晶,既有诗歌的特征,音韵和谐,韵味无穷;又具备谜语的情趣,启人心智,妙趣横生。  相似文献   

10.
《画》(小学语文第二册)是一首谜语诗。谜语大都是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口头流传。它以谜底为题目,根据我国传统的山水画的特点,采用比较的形式,把画面上所描绘的和自然界中实有的山水花鸟差异,一一清楚地揭示出来。  相似文献   

11.
火柴(谜语)     
满屋娃娃,圆圆脑瓜,出门一滑,开朵红花。(原载《中国新儿歌大系》黑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评介】运用诗歌的形式,诗里藏谜,是我国谜语的一个特色。尤其是儿童谜语,大多数是谜语谋好的谜语诗,一语双关,含义丰富,既有诗的韵味,又有谜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谜语与诗歌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中,有许多谜语是以诗歌形式出现的。例如,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中,贾雨村与甄士隐在中秋佳节夜晚对酌时,贾雨村狂兴不禁,乃对月寓怀,口占一绝云:时逢三五便团栾,满把清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百姓仰头看。这是一首吟咏“月亮”的七绝诗,语言凝练,形象生动,意境幽美。如果将此诗作为谜面,让人猜测的话,那么,它恰恰是一则想象丰富、耐人寻味的谜语。因为谜面与谜底十分吻合、贴切。再如,《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中,元妃所制灯谜:能使妖魔胆…  相似文献   

13.
近来翻阅图书,发现不少古诗词十分有趣。从学习我国古代诗人的聪明才智,借鉴其写作构思技巧出发,现将笔者所见选录于下,与读者诸君共赏。一、谜语诗请看明代诗文家于谦所写《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就是一首典型的谜语诗,它既是诗:讲究押韵、平仄、对仗,有深刻的思想,有极浓的意境;但同时又是谜语:正文就是谜面,题目就是谜底。据说,王安石很善于写这种诗。《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三引《遁斋闲览》记载: “或传一诗谜云:‘佳人佯醉索人扶,露出胸  相似文献   

14.
竞猜谜语,常见诗谜。诗谜,以诗句为谜面,援诗而思,探求谜底,因而,此类谜语,既具诗之韵味,又富谜之特色;熔知识性、趣味性、文学性于一炉。竞猜之时,能激发情趣、陶冶情操;亦能启人思维、启迪心智。诗谜,就其表现手法,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叙事诗谜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典诗歌浩如烟海,异彩纷呈,它不仅内容博大精深,而且体格丰富完备。在以民歌、格律诗词为主流的诗海中,还有一些诗体如跳跃的浪花使这茫茫诗海生辉增色。这些不登大雅之堂的特殊形式的诗虽创作极艰,但欣赏起来却别有情趣。一、谜语诗这类诗的诗句隐含某义,由读者去猜。如:  相似文献   

16.
谜语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选编了一部分谜语,目的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提高他们认识事物的能力。小语第二册选编的是关于自然现象的两则谜语,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启发联想,比较异同谜语是用与谜底相似的事物作形象的比喻。教  相似文献   

17.
<正>宋敖器之《诗评》曰"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这是对曹操诗歌风格的评价,就艺术形式而言,曹操的四言诗为当时板滞僵化了的四言诗体注入了活力。这句对曹操诗歌的评价总是萦绕在我的脑海,我试图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探索出一条"气韵沉雄"的路子,为当前烦琐讲解、高耗低效的中学语文注入一点点活力。这条路子,我希望它是:  相似文献   

18.
漫话谜语诗     
谜语诗植根于民间文学的沃土,大都幽默诙谐,情趣盎然,便于传诵,便于记忆,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谜语与诗歌都是凭借丰富的想像,并对所描述的事物的特征作形象的概括,也就是说谜语的创作跟诗歌的创作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构思时都要遵循形象思维的原则,同时,又都是使用“比兴”的表现方法。例如,民间流传有一首咏撑船用的竹篙的谜语诗: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谜语起源很早。《左传》里有写隐语的。荀子的《赋篇》就是谜的形式。东方朔的射覆,本身也是诗谜。《吴越春秋》中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孔融的《离合诗》,也都是谜语的性质。北魏孝文帝拓拔宏亲自作字谜:“三三横,两两纵,谁能辨之赐金锺”,谜底是隶书“司”字(见《洛阳伽蓝记》)。周密《武林旧  相似文献   

20.
曹操考华佗曹操写了一首诗:胸中荷花,西湖秋英。晴空夜珠,初入其境。长生不老,永远康宁。老娘获利,警惕家人。五除三十,假满期临。胸有大略,军师难混。医生接骨,老实忠诚。无能缺技,药店关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