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侯方域的《癸未去金陵日与阮光禄书》一文的写作时间,学术界根据此文的篇题,认为是作于崇祯“癸未”,即1643年。但是,根据与侯方域同时代的学者兼文学家、艺术家周亮工的《赖古堂集》中的《与吴冠五》一文,可论定侯方域此文作于阮大铖死后,并在此基础上解释了侯方域个人及其古文创作中一些令人费解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清初文学家侯方域,其生平及著述后人多有撰论。但有些史实或模糊不清,或讹误袭延,或意见相左。今掇其若干,略作考证,以订前人之失。候方域最早参加雪苑社事的时间问题侯方域一生与雪苑社联系密切,雪苑社也因侯方域的社会影响而著名。谢国祯先生《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认为:雪苑社是“侯方域、贾开宗所主办”,“创于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张剑慧先生《明清江苏文人年表》则将侯方域“结雪苑社”的时间署于“明  相似文献   

3.
侯方域是清初古文三大家之一,文章集有《壮悔堂文集》。侯方域的文章激情恣肆,想象丰富,是“才人之文”,一个突出特点是“以小说为古文辞”,反映了明清之际融传奇笔法于古文写作的风气。虽被正统看法所批评,却正是其创造力的表现。另外侯方域在矫正七子流弊和倡导唐、宋古文,在文风改革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为清代散文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4.
《桃花扇》中涉侯方域与史可法戏主要包括福王之立、侯方域入狱、侯方域投奔史可法等内容,是仅次于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爱情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考证《桃花扇》中福王之立、侯方域入狱、侯方域投奔史可法,证明其皆为实录,这说明《桃花扇》剧情与史实并未乖离。  相似文献   

5.
《桃花扇》中写历史人物侯方域,结局是让其出家入道,没有按历史真实去写,作者出于三个原因的考虑:其一,这样写谈不上是为变节者辩护,也不是为自己所谓的“变节”行为辩护。其二,作品这样写,是有孔尚任政治思想的原因在。通过此树立明遗民的形象。其三,通过作品中侯方域的形象,表现了明遗民中有不肯臣于清朝统治的人在。在当时有一定的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商丘诗派     
中原地区自古以来就以文化昌盛著称。从西汉起,直至元明,历代诗人辈出,灿若群星,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迨到明末清初之际,以侯方域和宋荦为代表的商丘诗派崛起于豫东平原,隐然成为北方诗诗盟主,同大江南北及岭南诸名家分庭抗札。商丘诗派绵延数代,前后持续达一个世纪之久,成为文学史上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王士祯曾经说过一段有预见性的话:“朝宗(侯方域)  相似文献   

7.
侯方域(1618-1655),字朝宗,别号雪苑,河南省商丘县(今商丘市睢阳区)人。生于明万历四十六年,卒于清顺治十一年,享年三十七岁。侯方域出生在官宦之家,祖父侯执蒲是明嘉靖、万历年间的太常寺卿,父侯恂为天启、崇祯年间的户部尚书。侯方域自幼受到严格的家教,八岁始学作策论,十五岁时应童子试,下笔千言立就,考中第一名。十六岁成婚,婚后随父亲在京师来往,走拜于官宦之家。明崇祯十二年,侯方域二十岁,第一次到南京应试,结识了江南名士陈贞慧等,参加组织了进步爱国的“复社”,他们饮酒赋诗、慷慨悲歌、指点江山、抨击时政,在当时影响很…  相似文献   

8.
杜甫是中国传统诗歌的集大成者。他的诗歌不仅有如屈原那样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而且有司马迁的实录精神,无论是在诗歌创作上,还是在人格精神上,他都不愧“诗圣”的称号。由此杜甫也就成为后世文人学习的楷模,“明末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便继承了杜甫的这些精神。他从诗歌传承、诗歌内容、诗歌风格以及人格精神等方面都自觉地向杜甫学习。侯方域的诗歌虽达不到杜甫诗歌艺术的高度,但他取法乎上,又有着天生奔放的才气,因此也不愧为一时名流。  相似文献   

9.
《桃花扇》曾三易其稿,其中侯方域艺术形象的塑造必然是改动最多、反复最多的部分.孔尚任在不知不觉中可能以侯方域自况,所以陷入了类"借酒浇愁愁更愁"的尴尬境地,其悉心塑造的侯方域艺术形象也引来了诸多议论,而且会继续延伸.  相似文献   

10.
壮悔堂坐落在商丘古城北门里刘隅首东侧,是明末清初文学家侯方域著书处,也是他与"秦淮八艳"之一李香君的隐居之所。侯方域出生于官宦之家,祖父、父亲和叔父曾分别官至明太常侍卿、户部尚书和南京国子监祭酒。侯方域生  相似文献   

11.
侯方域是《桃花扇》所塑造的男主人公形象。通过艺术典型侯方域来考察孔尚任对历史人物的改造,这些改造反映了孔尚任抨击权奸、谴责福王的政治思想和对复社文人褒中见贬的政治态度,并表达了他归隐的愿望,体现了《桃花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12.
从少年疏放、青年才俊到壮而悔之,"明末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历尽易代风云中的起伏跌宕.他兼具政治豪情和才子之风流倜傥,深得明末清初的江南士风和艺术文化的熏染,从明末清初的社会风气谈起,透过一个侧面来解读侯方域与明清之际的江南文化.  相似文献   

13.
侯方域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个有争议的人物。在清代,有的人认为他文章写得好,为人也有“几道之姿”,对他进行了全面肯定。(见胡介祉《侯朝宗先生传》)有的则对他颇多微词,不仅不满于他的热衷声伎,对他的民族气节也有批评。解放后,六十年代,为了配合形势,戏曲《桃花扇》再度改编上演,侯方域以投降变节的面貌出现在舞台上。对此,有人赞  相似文献   

14.
侯方域分别以"壮悔堂"和"四忆堂"命名他的文集和诗集,有其深刻寓意。但对于"悔"与"忆"的真正内涵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作者并没有十分确切的文字说明,而这些问题对于我们解读侯方域的作品和评定他的名节至关重要。因此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成为后代研究者的兴趣所在。虽然前代研究者做了不少努力,但主要着力于侯方域名节的争论,在文本解读方面做的不够。通过对《壮悔堂文集》和《四忆堂诗集》的文本解读,对文献资料的搜集和整理,以及对侯方域故居的走访,从多元化的文化视角进行分析,希望为这些问题找到一个更客观、更公正、更合理的诠释。  相似文献   

15.
侯方域的咏物诗创作体现了他"忧时悯俗,托物见志"的论诗主张.其咏物诗按题材可分为自然天象类、动物类、植物类及文物类,这四大类咏物诗分别反映了不同时期侯方域的慷慨壮志、怨刺精神、亡国之痛、光复愿望、故国之思及归隐情结,是明清易代之际侯方域艰辛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梳理,对前辈学者关于侯方域生平事迹的研究进行了新的审视和认真的考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清朝初年是一个文章写作比较繁荣的时期,侯方域、魏禧、汪琬的古文最著名,被人们称为清初古文三家。三家之外还有不少作者,但侯、魏、汪是当时的三个突出代表,则是人们比较一致的认识。论述清代的文章史,不能不论及侯方域。 侯方域的文章在他在世时即已闻名。他早年以八股文为世人所重,有云卧居和杂庸堂刻本流传海内,但他擅长的还是古文。他在家乡结交名士,曾两度组织雪苑社研讨诗文,据雪  相似文献   

18.
宋荦在清初诗坛颇具影响,这与其同侯方域的交往是分不开的。随父归乡的他与身在商丘的侯方域交往甚密,两人于顺治六年时间定交,前后交好五年左右,这短短的五年时间,给清代文学史留下了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19.
在明末清初的士大夫阶层中,侯方域是一位极富个性的独特人物,虽然他37岁便英年早逝,但他的人生却完整地跨越了明清鼎革的悲壮历史。侯方域在其《四忆堂诗集》的创作与编次中,自觉秉承了"以诗存史"的传统,使得其诗作不仅成为后人解读侯方域人生传奇的注解,还成为了解明清之际历史变迁的一个旁证。其诗歌题材内容广泛,涉及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对大小寇乱的反映,有对时政的评议指斥,以及对末世灾异现象的书写。从其诗歌中,读者不仅可以观览明末清初的诸多政治事件,可以了解士大夫在易代之际的心理变化与情感活动,更可以探究明末知识分子阶层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感。  相似文献   

20.
贾开宗简论     
贾开宗(1595—1661),字静子,晚号野鹿居士,商丘县人。他是明清之际中州雪苑社的重要成员,名仅亚于侯方域的文学家。清初与侯方域、徐作肃、徐邻唐、徐世琛、宋荦并称为雪苑六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