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语文学科是一门多功能的育人学科……离开人的培养去讲文的教学,就失去了教师工作的制高点,也就失去了教学的真正价值。"学语文就是学做人"。魏书生老师也说:"以育人为本,书就教好了。"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牢记这些贤者的宝贵思想,以人为本,教好语文,搞好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2.
":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而在当前教育考评机制并不科学的现状下,教师重教学成绩、轻德育教育的现象依然很普遍。语文教师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把思想品德教育巧妙无痕地融入语文教学的全过程,教师既言传身教,又正确引导,同时,寓教于情,寓教于理,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提高智力的同时懂得做人的道理,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冯月巧 《林区教学》2013,(12):37-38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学语文,就是学做人。"教师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教师是学生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应当在深入挖掘教材,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成为一种情感品德的陶冶过程。  相似文献   

4.
胡婧婧 《新疆教育》2013,(5):149-149
小学语文教学既教语文、学语文,也教做人、学做人。其实学语文和学做人二者是统一的。通过语文课学生既学语文、又学做人,是由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是由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决定的,也是由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5.
学语文,就是学做人!——叶圣陶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而且要育好人。而在实际语文教学中,经常出现以下现象:教师很注重知识的传授,却忽略了对学生做人方面的引领。可以设想:如果只注重情感因素,而不注重道德观念的培养,学生的心理会健康吗?这个社会能和谐吗?  相似文献   

6.
语文是一门具有强烈人文色彩的学科,教学中必须关注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语文教学大纲》中强调: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于漪老师也说:学语文就是学做人,伴随语言文字读、写、听、说训练,渗透着认知教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成功的催化剂。对于我们语文教师而言,最大的成功就是让学生对语文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得其潜力主动开掘。这样的话,老师就可以教得轻松,学生也可以学得愉快,教学成绩自然会有大幅度提高。那么我们究竟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呢?笔者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经验,就如何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何谓"少教多学"呢?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教师要少教,学生要多学。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要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学生可以多学。"叶圣陶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怎样才能把"少教多学,变灌为导"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呢?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精心安排课前预习提前预习是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也不例外。经了解,多数教师也注重让学生提前预习,但  相似文献   

9.
"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这是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给我们留下的至理名言。《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尽管我们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但是有一点不容置疑: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文以载道,是古已有之的明训。从文章中学习知识是必须的,从文章中汲取精神食粮是必要的,小学的语  相似文献   

10.
"好雨知时节,当春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优美的诗句形象地说明了学科渗透德育的特点,学科德育应如好雨,知时节,潜入夜,细无声。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给我们留下一句至理名言"学语文,就是学做人"。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义务有责任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人。  相似文献   

11.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性质,这就意味着语文不仅要注重学生的智育,而且肩负着德育的重任。因此,努力探究、挖掘语文学科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塑造学生的灵魂就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责任。那么,语文教师怎样才能具体、灵活、有效地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呢?  相似文献   

12.
"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这是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给我们留下的至理名言。语文课是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阵地,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学科中的品德教育形象生动、富有变化,避免了枯燥乏味的道理说教。语文课本中的抒情、记叙、议论性的语言以及小说中的正面形象、反面形象等,无一不是德育的好教  相似文献   

13.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优美的诗句形象地说明了学科渗透德育的特点,学科德育应如好雨,知时节、潜入夜、细无声。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给我们留下一句至理名言"学语文,就是学做人"。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义务、有责任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人。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认为集工具性和人文性于一体的语文学科,有着得天独厚的育人作用。我国现代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学语文,就是学做人",从某种意义上讲,育德是语文教学之根本。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仅是一种态度,更应该是一种方法,要研究教学的艺术,使渗透合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心理发展规律,这也是我们面临的又一挑战。教师要把准语文课的德育点,并在教学中加以科学合理的渗透,使教学达到知识和德育水乳交融的境界。一、在言行中渗透欲育人者必先自育,教师要处处为人师表,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用自己的爱心和人格魅力感染和影响学生。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具有知识性、工具性、人文性,"教语文就是教做人,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对于塑造青少年的美好灵魂,形成健全的人格,铸造高尚的精神特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语文同时具备了工具性、人文性、思想性和知识性等特征。语文教学蕴含了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其课程内容涵盖了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人文关怀教育等,是开展人文教育的有效载体。我国著名语文教学专家于漪对此有着深刻的理解:"学语文就是学做人,伴随语言文字的读写听说训练,渗透着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  相似文献   

17.
"学语文,就是学做人。"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至理名言,让我受益匪浅。身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刻体会到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语文学科教学的要求,更是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那么,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怎样渗透德育教育呢?一、拼音教学中的德育拼音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是帮助学生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教师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音方法和拼读技巧,也要注重思想情感方面的教育,使汉语  相似文献   

18.
口头说为语,书面写为文,是为语文。当前在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浪潮中,很多教师认为课堂上教师少说,让学生多说,就是在实施课堂改革,就是在教语文。但是怎样教好小学语文课,叶圣陶先生这样阐述:"语文课就是语文教师借课本里的一篇篇课文做例子,教会学生说话,教会学生写话。"全国知名教师贾志敏先生提出要"简简单单教语文";另一知名教师薛法根先生则主张三个不教:学生已懂的不教,学生能自己学懂的不教,教了学生也不懂的暂时不教。语文课到底应该教什么、怎么教?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就是人生课,一门教儿童"做人"的课。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挖掘教学内容的原生价值以及教学价值,实现"语文立人"的课堂教学核心。  相似文献   

20.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学什么"和"怎么学"是掌握在教师手中的,学生只是盲目地跟着教师学。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从而导致学生始终不会学习。此外,传统教学只让学生跟学,不让学生自学,学生对思维的内容和思维的结果全凭耳听脑记,往往会因时间的关系而淡忘。教师也难以了解学生个体是在真思维还是在假思维,是有效思维还是无效思维。小学语文"学案教学"的探索是针对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而进行的一项语文教学改革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