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7 毫秒
1.
高速铁路作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典范,肩负着中国制造"走出去"的历史使命。当前,关于高铁技术的专利争端成为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潜在陷阱。文章基于国际市场细分概念准则,以短期资金偿付能力、长期资金偿付能力、需求国意愿、出口国意愿、市场专利数量五项细分标准,将国际高铁市场划分为招标型市场、运营型市场、资源型市场和战略型市场。针对四种类型的市场制定了相应的进攻、防御和调控策略,并使每个市场的各种专利策略相互配合。最后从整体上对中国高铁的全球化布局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铁企业正在实施"走出去"战略,知识产权是我国高铁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最为敏感的问题,全球高铁市场迅猛发展,无论是日本、法国、德国、加拿大等传统高铁强国,还是中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高铁"新兴成员",都对高速动车表示出浓厚兴趣。为使我国企业了解高速动车技术发展趋势及全球专利布局,本文以高速动车技术领域全球专利文献为基础进行多维度分析,并对中国高速动车技术专利布局给出建议,为中国高铁"走出去"进行预警,以便相关企业提前制定应对策略,规避知识产权风险。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中国70年的发展壮大,中国高铁也惊艳了世界的目光,而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板则成为中国高铁打破外国技术壁垒得以"走出去"的主要技术支撑之一。在这一背景下,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高铁专利技术标准化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并对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板标准必要专利形成与标准制定给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我国高铁领跑世界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专利质量的关联因素和测度指标文献分析,构建面向产业安全的专利质量测度体系;选取高铁四大关键技术体系的全球793个PCT专利族为样本,结合层析分析法和专利指标计量实现专利质量量化测度,并以中国高铁为例检验专利质量测度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研究发现:高铁各技术领域的全球专利质量具有明显的国别差异,法国、日本等国家往往通过较少量的高质量专利对他国形成有效遏制;中国高铁存在数量多而质量低的产业风险。最后基于实证分析结果,建立专利质量的"均值-方差"产业风险识别模型,提出将专利质量融入关键产业专利战略及其专利预警体系中,以及开展"小而精"的关键技术高质量专利"点穴式"布局,以应对中国高铁"走出去"中的专利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5.
韩小红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7):112-117
从高铁技术输出海外过程中国际技术转移战略视角出发,分析中国高铁建设的发展阶段,以及中国高铁"走出去"的历程,对技术转移的相关理论进行总结,认为国际技术转移战略从国际技术转移的战略主体、国际市场定位策略和国际技术转移方式的选择策略三方面进行补充,并根据技术转移相关理论指导,结合国际技术转移战略的内容,解释了我国高铁"走出去"的具体情况,为今后高铁技术跨国转移的顺利进行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实践形成了中国高铁"走出去"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个体化内在机制。根据中国高铁国家主导的多方协同创新模式,集勘察设计、建筑施工与装备制造、运营管理于一体的体系化模式,以及知识产权联盟的助推力,应当建立知识产权联盟作为中国高铁"走出去"知识产权战略的内在实施机制。建立中国高铁"走出去"的知识产权联盟应以"共享成果,持续创新"为理念,主管部门主导,建立国内知识产权联盟,并且应当以"公司制"为组织管理形态。  相似文献   

7.
一般认为,中国高铁"走出去"的知识产权障碍主要是国际竞争对手的知识产权"污名化"与知识产权遏制。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影响中国高铁"走出去"知识产权战略模式选择的因素主要有国内的创新模式及知识产权归属,东道国的法律、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因素及国际高铁巨头的知识产权竞争等国际因素。如果说国内、国际因素相对较为单一的话,那么,东道国因素的多元性决定了对不同的东道国需要选择差异化的知识产权战略模式。应综合考虑中国利益、东道国的其他因素和国际竞争因素,选择中国高铁"走出去"的具体、适当变通的知识产权战略模式。  相似文献   

8.
高铁"走出去"已经成为国家战略。为了更好地了解国外同行业的发展动态,加强对主要竞争对手的了解,服务我国高铁"走出去"。首先,本文对主要高速铁路设备供应商做简要介绍,追踪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其次,结合行业特点,设计相应的指标评价体系,并对主要竞争对手的竞争力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竞争力排名。最后,针对该体系所反应出的各竞争对手的优劣势和市场占有情况,提出针对性建议,服务于高速铁路"走出去"。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向海外参与国际竞争。期间,我国企业遭遇的海外知识产权纠纷,特别是海外专利侵权纠纷频频发生,对企业拓展海外市场造成严重影响。为加强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防控和纠纷应对,实现高水平"走出去",本文在分析专利检索分析内涵及主要作用基础上,提出充分发挥专利检索分析在企业"走出去"前后各阶段的作用,化被动为主动,切实提升企业海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技术成果和建设成就在国际社会上产生的重大影响,高铁"走出去"不仅是国人的期待,更是世界的召唤。中国高铁"走出去",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低端产品、产业、技术和劳务输出,也不仅仅是传统高端领域国际技术与产业的合作,而是中国在新时期,面向未来长远发展的全球布局和国家战略。着重讨论了在新时期下中国高铁走出国门的有利与不利因素及其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赋予我国"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新的含义,即高铁产业的"走出去"和进一步"引进来"外商投资。本文基于2000—2016年中国城市数据和中国高铁网络数据,定量分析了我国高铁发展对我国FDI流入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高铁发展会轻微抑制我国FDI的流入。进一步引入交互项探究二者的关系发现当引入我国各地级市工业企业获利能力、行政能力和科学技术方面的财政支出时,高铁发展可以改善我国各地级市FDI流入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铁的发展不能促进我国FDI的增长,但是可以通过我国政府合理规划高铁事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以及加强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来减轻这种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高铁建设实力不断增强,全国高铁运营总里程已超过2.2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量的65%。中国从高铁产业的规模到建设速度,在国际上拥有话语权。结合这日前"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相关项目的签约,中国高铁"走出去"的目标正在快速实现。  相似文献   

13.
积极响应十九大号召,实体企业迎来蓬勃发展。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不断实施,越来越多中国企业走向海外市场。国内企业海外市场拓展迅速,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专利成为海外巨头巩固企业市场地位、打击中国企业的强大武器,由此导致面临的侵权诉讼风险加大。一旦发生海外专利侵权,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还会打乱海外市场的营销计划,损害企业的形象,对企业的海外市场开拓、培育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知识产权的市场本质,是产业利益的博弈。中国高铁“走出去”,悄然改变了全球高铁市场的格局,打破了日本、德国、法国等少数几个国家的公司垄断世界高铁市场的格局,触动了高铁巨头的奶酪,必然引起竞争对手的高度关注和包括运用知识产权等手段在内的竞争遏制。面对发展迅猛的全球高铁市场,无论是日本、法国、德国、加拿大、西班牙等传统的高速铁路强国,  相似文献   

15.
"走出去"意愿是中小企业开展国际化行动的前提,而中小企业社会关系网络是影响其"走出去"意愿的关键因素。针对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意愿不强的现状,以社会关系网络为理论基础,剖析了中小企业内外部社会关系网络的特点和构成,对以往中小企业社会关系网络量表进行了验证和修正。通过实证研究探索了中小企业政企关系网络、中介组织关系网络、集群关系网络、战略联盟关系网络和内部关系网络5种子网络对其"走出去"意愿的影响机理。结果发现我国中小企业在对待其内部关系网络以及其嵌入不同类型的其他社会关系网络存在"差序格局"现象。  相似文献   

16.
中国高铁“走出去”的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机制有个体化的反遏制机制和标准化机制之争,但根据中国高铁国家主导的多方协同创新模式,集勘察设计、建筑施工与装备制造、运营管理于一体的体系化模式,以及知识产权联盟的助推力,应当建立知识产权联盟作为中国高铁“走出去”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机制。建立中国高铁“走出去”的知识产权联盟应当以“共享成果,持续创新”为理念,主管部门主导,建立基础性的国内知识产权联盟,进而发展成国际知识产权联盟,并且当前的国内知识产权联盟应当以“公司制”为组织管理形态。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外国专利权的获得、全球化专利的布局与保护、专利技术的积极应用与转化、积极应对海外侵权诉讼这四个方面,介绍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专利运营过程积极拓展国际视野。  相似文献   

18.
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跨境电子商务为企业走出去创造了贸易便利化途径,助力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中国的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分析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和"一带一路"背景下企业走出去的国际环境,从国家竞争优势、平台搭建、风险防范和基础设施建设4个方面阐述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对企业走出去的影响因素。根据当前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促进企业走出去战略在竞争与市场、品牌与质量和转型与创新所面临的挑战,提出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促进企业走出去战略的5点建议:差异化服务、产业链打造、商业模式创新、国际间电商合作和金融配套体系完善。  相似文献   

19.
通过运用专利检索分析法,研究各主要国家核电技术全球专利态势,并将中国与其他核电强国的核电技术专利置于国际主要核电市场进行对比分析,有助于了解中国核电技术的国际竞争力现状,为提升核电技术竞争力和走出去提供参考依据和针对性建议。研究发现:中国近年来在核电技术领域取得了较快发展,市场潜力很大;核电技术在国外的申请力度有待加强;国际核电巨头早已在全球设置了严密的专利布局,给中国核电技术走出去和竞争力提升带来了很大压力。对策建议是:强化核电技术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布局;加强核电专利对比分析和侵权风险预警机制建设;加大核电技术海外专利战略布局;积极参与核电领域的国际技术合作。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电池企业联合应诉完胜美国劲量公司"337电池专利纠纷案",成为中国企业海外维权的又一典范.胜利的结果固然重要,但过程分析和经验总结对于不断"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或许更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