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2 毫秒
1.
<正>随着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的生态危机也在加重。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可以有效化解城市生态面临的危机。都市农业是以现代科技为基础,以农业产业化为依托,以多种经营为条件,集生产、服务、消费于一体的经济、生态和社会等多种功能并存的现代农业。在城市中大力推行都市农业可以扩大城市的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生态、强化城市功能。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城乡分离和社会分化,已成为影响未来全局发展和实现社会和谐的核心问题。城市与乡村作为城市化进程的重要空间组织形式,其地理空间、经济空间与社会空间的协同发展与否,是整合行政区划、产业布局和社会结构要素禀赋以及制定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政策框架路线图的关键。本文以探索城市间、城乡间多维尺度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宏观演化机制及微观要素特征为着眼点,全面考虑和谐城市"发展度、协调度和持续度"的整体协同与"社会、经济、科技、资源和环境"的时空耦合。该研究对中国新型城市化道路进行战略审视,系统剖析城乡一体化的区域格局、理论模式和战略体系,并以构筑城乡一体化的和谐城市为战略支点,结合区位优势的代表性、发展前景的带动性和示范价值的全局性,初步建立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构建"和谐城市"的规范标识,为中国特色城乡一体化的和谐城市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3.
张琼 《科技广场》2010,(2):79-81
都市农业是在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以满足都市居民多层次需求及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新型多功能农业,其特征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都市农业旅游是在都市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模式具有鲜明的特点。在借鉴国内外发达城市都市农业旅游发展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南昌市本地特点及独特优势,对南昌市都市农业旅游的发展策略提出了构想。  相似文献   

4.
<正>世界上都市农业自20世纪40年代,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得到飞速发展。各国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自然条件的差异,选择都市农业的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各有侧重。目前国外具有代表性的都市农业有以下四种形式:日本都市农业日本的都市农业,指包含在都市内的农业及都市近郊的农业。日本是一个土地资源十分有限的岛国,经过20世纪60-70年代经济的高速增长之后,城市扩张迅猛,城市周边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市化的低碳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明确了中国城市化低碳战略的基本内涵,分析了中国城市化低碳战略的发展路径,强调在更新思想观念的基础上,改变高消费生活方式,完善体制建设,创新应用低碳技术以及进行碳生态评价的思路和方法。介绍了"环境和学"、"单元城市"、"智能城网"等环境新思想、城市发展新模式以及城市能源新系统的主要观点及技术路线,阐述了实施城市化低碳发展战略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机遇。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业社会功能的演变及其解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吕耀 《资源科学》2009,31(6):950-955
农业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文明积淀的基础。我国传统农业一方面为统治阶级的政权稳固提供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它在维持社会经济、解决农民就业、保障食物安全、维护社会安定以及军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阶段,我国农业在解决农民就业及提供家庭收入、社会福利替代、保障食物安全、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等方面的作用非常突出。经济发展使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相对下降,但农业的社会功能依旧非常重要。解决农民就业、农村社会安定以及农民社会福利替代等问题将主要依靠农业社会功能的发挥。因此,解读农业的社会功能对新时期我国农村健康发展以及由非贸易关注引发的农业保护问题均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发展现代农业,对于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发展现代农业,调整农业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推动农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可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产业基础;通过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可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条件;通过推广应用新知识、  相似文献   

8.
赵向华 《科教文汇》2014,(22):67-69
农村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都市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趋势,是推进农村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学科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载体。加强学科建设,是农业院校服务都市农业发展、促进农村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抓手。农业院校通过采取“调整优化学科结构、凝练学科方向、强化学科平台建设、加强学科队伍建设以及完善学科建设制度”等策略,构建符合都市农业发展的学科体系,有效推动农村城镇化,并在服务中发展、壮大自己。  相似文献   

9.
农村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都市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趋势,是推进农村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学科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载体。加强学科建设,是农业院校服务都市农业发展、促进农村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抓手。农业院校通过采取"调整优化学科结构、凝练学科方向、强化学科平台建设、加强学科队伍建设以及完善学科建设制度"等策略,构建符合都市农业发展的学科体系,有效推动农村城镇化,并在服务中发展、壮大自己。  相似文献   

10.
西部农业发展水平的低下是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严峻制约,加快发展西部现代农业是推进西部农业现代化的战略选择.文章分析了西部发展农业的现实困境,认为西部现代农业发展必须走政府指导,企业主体,合作社为基础的新型模式,通过加快制度创新步伐、完善政策扶持体系、强化农业金融支持、创新农业经营机制、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健全社会服务体系推进西部现代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着眼点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立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全面和谐。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中的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发展,通过加大对农村的公共财政投入,全面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必须要转换农业发展方式,强化农科教的发展促进作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需要全面的农业科技支撑,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才能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加强农业教育和农村教育是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及其推广应用的主要途径,加强产学研、农科教结合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形成科教互动、协同促进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3.
西藏农牧业转型发展的战略取向及其路径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西藏自治区农牧业正稳步向现代农业转变,但存在一系列问题与矛盾。农牧业生产体系整体布局存在一定程度的错位,导致农牧业资源配置产生扭曲、利用效率低下,是西藏自治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缓慢的主要障碍因素。经营主体、经营方式以及社会化服务体系远不能满足西藏自治区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实施粮食安全保障战略向食物安全保障战略转变,实现农牧业可持续发展,是西藏农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与内在要求。构建以青稞产业、农区畜牧业与设施农业为产业发展重点,以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与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内涵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西藏现阶段农牧业转型发展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快速发展及其虹吸效应导致城乡差距日益扩大,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文章从都市农业的内涵外延、形态特征及其作用与功能等入手,阐述了都市农业在拓展城市农业空间、增强城市食物供给弹性、保障居民身心健康、改善生态环境及减少碳足迹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分析了城乡之间互融互通的方法与路径,并对都市农业在破解城乡发展难题所发挥的作用进行了展望,提出了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业产业化是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持续提高农业竞争力,稳步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推动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的骨干力量。农业科技支撑体系是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科技的有效结合,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支撑。科学界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技支撑体系的内涵,针对其具体类型,合理设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技支撑体系的内容架构,有利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和发展,以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的新常态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6.
农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与自然最为紧密的生态产业。目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是生态文明建设无法回避的,不解决这些问题,生态文明建设就无从谈起。因此,必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这是农业领域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前提;必须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这是农业领域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最佳模式。现代高效生态农业不同于传统生态农业,需要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体系武装、规模化的组织运营模式承载、科学化的政策扶持体系引导。必须落实有效对策,才能顺利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科学构建现代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农业生产总值和劳均产值持续提高,去"内卷化"趋势明显。这主要得益于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新增劳动力减少、城镇化导致的农村劳动力减少、城乡居民消费结构转型引起的高产值"新农业"发展三个因素。随着城镇化的逐步推进,农村劳动力将会进一步减少,但人口压力问题依然严峻。为了兼顾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避免农村两极分化或者停滞不前,需要将小型家庭农场改造为从事"新农业"的科技型小农场,以促进山东农业内生性发展动力,推动农业总产值和劳均产值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十四五”时期中国城市群分类治理的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十四五"时期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城市群将依然是中国推动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当前,中国城市群的发育已经呈现出多样化、所在区域的发展格局日益差异化、服务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战略目标趋于多元化、现代治理方式要求精准化的态势,因此对城市群发展进行分类引导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针对我国长期以来采取综合性政策对城市群进行分类指引存在的精准性不足、特色化难以凸显的问题,提出"十四五"时期以"四个专项+综合"的方式,即从规模等级、发展模式、空间组织、资源环境承载力4个方面,对城市群发展进行专项政策指引;同时,对一些普适性、战略性的政策提出综合政策指引,并建议未来将城市群作为中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当中的一个层级,每一个城市群都应该通过编制规划,以确定其自身的政策包。文章提出了基于全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战略格局、国家重大区域战略格局、城市群自身发展规律的3个维度,推进城市群一体化进程、助推城市群扩容提质、发挥城市群区域带动作用的3个着力点,以及"管管理者""管资源环境""管生产要素""管营商和人居环境"的4个政策工具的政策分析框架,并对我国城市群进行了分类政策研究。从专项层面,围绕规模等级、发展模式、空间组织、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了城市群的类型划分和精准施策;从综合层面,提出了引导我国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类型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快速城镇化背景下都市区农业多功能性演变特征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学者已就农业多功能性和城镇化对都市区农业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缺乏采用农业多功能性范式对都市区农业变化与响应作出的系统性探讨。论文基于中国相关文献的检索分析,梳理了都市区农业多功能性的概念框架和评价指标,以期为构建系统性研究框架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快速城镇化背景下都市区农业多功能性和农业模式的变化。结果表明,城镇化使都市区农业的主要功能类型和不同功能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不同社会主体积极适应城镇化的行为形成了七种主要的农业模式,都市区农业总体趋于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兼具的综合性多功能农业系统。最后,展望了都市区农业多功能发展的未来研究方向,希望深化中国农业多功能性研究,并推动都市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