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2 毫秒
1.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牧业现代化建设.中央多次提出,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并强调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牧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西藏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变,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靠科技进步,推进西藏现代农牧业发展进程,这是我们科技管理部门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
生态农业实质上就是把生态环境效益列入目标,采用节约资源、构建循环、保护环境等措施,使农业生产步入生态文明的一种实践方式。因此生态农业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泰兴38万亩生态农业开发项目的建设规模、项目建设方式和开发中重要环节进行详细分析,认为该项目因地制宜提出以林业为导向,贸、工、农、牧一体化,应用节水农业,保护和改善生态自然环境,大力发展种植业,以经济效益为目标,兼顾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生态农业发展方向,高起点、高标准,既继承了传统农业的精华,又吸收了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了生态经济学和导位工程方法,为今后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基地,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4.
林区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辅相成,互为推动因素。林区经济发展应以生态效益为首要目标,促进现代林业的快速发展,转变其经济的增长方式,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从而确保林区经济发展能够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前提,实现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单独进行单篇论述,这一科学决策将有助于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对人类环境与子孙后代负责的体现。因此,抓住这一历史机遇,高举生态文明建设的旗帜,促进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以尽早实现我国林区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业的发展尽管处于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的农业工业化前期,但人均资源短缺和对农业产出的压力已使农业生态问题相当突出。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发展生态文明。生态农业建设是生态文明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强有力的立法和行政措施,可以加速我国农业发展的生态合理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对新时期我国生态农业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时期生态农业必须是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建立在高效利用自然资源基础之上、注重发挥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的精髓是物质单元多次经过经济体内部的生产过程,目的是物质单元更多地附在产品上走出经济体,保障是用价值之船载上物质单元在经济体内畅通循环。新时期生态农业的基本发展思路是用系统化的政策法规保障,用规模化的运营模式承载,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武装。  相似文献   

7.
夏青 《华夏星火》2013,(9):44-48
需求决定供给。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理念的转变,生态有机食品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这种市场需求及其巨大的潜力是生态农业发展的最大推力。生态农业是根据生态学生物共生和物质循环再生原理,运用生态工程和现代科学技术,并与传统农业精华相结合而建立起来的具有生态合理性、物质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的传统农业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追溯我国几千年的农业文明史,就可发现我国传统农业有着深厚的农业技术和生态理念,实际上可称为"现代生态农业之母"。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是国际农业未来趋势,是实现中国现代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目标的必然要求。关注生态农业、绿色经济、绿色食品,影响深远、意义重大。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生态农业发展之路。是实现国家农业现代化、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艾萌 《华夏星火》2008,(11):28-29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摘自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相似文献   

10.
现代生态农业属于循环农业和低碳农业发展模式,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是树立科学发展观、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经过长期实践,山东省不同地区已形成了多种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目前山东省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存在的人地矛盾、水资源与生物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技术发展滞后、农民技术素质低、服务体系不完善等制约因素,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相关政策和措施,促进生态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价值与科技支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培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7,32(10):1118-1124
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深刻地改变了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这种改变又全方位地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其中受影响最大的是处在城市化最前沿的都市农业。由于特殊的区位,都市现代农业在社会功能、生产结构和种养模式上具有区别于农区农业的重要特征。也正是基于区域特点和优势,都市农业在服务城市居民需求、增加城郊农民收入和带动农区农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为了实现都市现代农业的战略价值,需要重点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资源节约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的重大突破;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推进生境控制技术和信息追溯技术的广泛应用;围绕核心能力提升,推进种源技术和智慧农业技术的大力发展;围绕产销体系优化,推进电子商务技术和物流技术的系统集成。  相似文献   

12.
西藏农牧业转型发展的战略取向及其路径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西藏自治区农牧业正稳步向现代农业转变,但存在一系列问题与矛盾。农牧业生产体系整体布局存在一定程度的错位,导致农牧业资源配置产生扭曲、利用效率低下,是西藏自治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缓慢的主要障碍因素。经营主体、经营方式以及社会化服务体系远不能满足西藏自治区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实施粮食安全保障战略向食物安全保障战略转变,实现农牧业可持续发展,是西藏农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与内在要求。构建以青稞产业、农区畜牧业与设施农业为产业发展重点,以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与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内涵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西藏现阶段农牧业转型发展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是我国生态社区建设的时代背景,生态社区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石。我国新时期的生态社区建设必须以生态文明的理念为指导,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社区建设协同发展的机制,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社区建设和评价模式,将生态社区建设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有机结合,实现生态社区建设过程中资源的高度区域共享,有效创建真正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生态社区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4.
科技支撑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科技创新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速循环经济和绿色产业发展,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加快管理体制转换,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生态文明的建设任务作为我们科研工作的重要出发点,在相关领域要明确科技需求,瞄准核心问题,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和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15.
传统农业耕作技术保护与生态农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诸英  陈恩虎 《资源科学》2010,32(6):1077-1081
现代农业发展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导致了环境破坏。在实践科学发展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背景下,农业技术遗产的合理成分对生态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作为一种新的遗产类型,农业文化遗产的开发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充分认识和发掘皖江地区传统生态农业技术遗产资源,探索其开发和保护方法,研究者对皖江地区传统生态农业技术展开了调研。调研结果显示,皖江地区有丰富的耕作技术遗产,包括人类开发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对耕地等资源的集约利用;重视积制有机肥及用地养地结合;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人工捕捉等综合防治病虫害等方法;重视耕作环节的除草功能。另外,本文还分析了传统生态农业技术遗产的开发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农业技术遗产保护性开发的五种建议,以促进生态农业发展及经济开发。  相似文献   

16.
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格局与生态文明建设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弘扬古丝路文明先进文化,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现代生态文明,是协调丝路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的必然选择。本文在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格局的基础上,总结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的模式,提出了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跨国共建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区生态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土壤、植被等重要生态要素存在明显的地带性梯度变化规律,生态背景总体较为脆弱,大气和水环境污染存在跨界传输的通道,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地区。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战略的实施,沿线地区人类活动将明显加剧,工业化、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将明显增强,部分地区脆弱生态环境所面临的威胁不容忽视,需要各国积极行动,共同构建丝路生态文明。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的整体性和跨国迁移性特征,应尽快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合作机制,在共同应对全球变化和极端气候事件,协同推进生态修复工程,加强沙漠化和荒漠化治理技术联合创新,加强水资源科学配置高效利用和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合作,共同应对长距离污染物传输问题等领域率先行动起来。  相似文献   

17.
自然保护地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类型划分不合理、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国家公园体制",以此为契机科学处理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关系,优化和完善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理顺现有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文章在全面分析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现状特点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系统阐释建设国家公园体制的重要意义,进而提出国家公园体制构建的顶层设计方案,包括体制的构建目标,管理体制,运营体制和实施步骤。  相似文献   

18.
传统农业地区农业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现代农业在带来粮食高产的同时也造成难以治理的农业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因而现代农业发展开始转向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农业形式,出现了如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农业发展模式。传统农业地区一般处于经济落后的地方,往往还保持着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有着较好的农业生态环境。这些地区的农业发展不能再重复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再到有机农业的过程,但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也无法直接开发有机农业。贵州省从江县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地区,生物资源、劳动力资源及生态环境有一定的潜在优势,但受耕地资源、经济资源及技术条件制约,从总体看,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低。在这种情况下,从江县农业发展应根据其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引入有机农业思想,生产高品质农产品;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强产业化建设;引入生态农业思想,高效利用资源;发挥民族地区优势,发展农业生态旅游,丰富农业形式。同时,随着拥有“稻-鱼-鸭”共生系统的从江县侗族地区成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之一——浙江省青田县的协作点,其农业发展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9.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作出了加强生态保护、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黄河流域最下游的三角洲地区具有良好的农业开发条件,但其高质量发展依然面临多方面的挑战。中国科学院在黄河三角洲具有良好的科研基础,前瞻性部署了科研基地建设和启动了一批科研项目,取得了有显示度的科研成果。在长期研究的基础上,围绕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进一步提出了转变开发思路,生态学原理和高新技术有效结合,走盐碱地适应性开发、盐碱地高效精致开发和现代化产业开发的道路,探索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农业高效、高质、高值发展新模式。通过探索农业科技创新的新机制,激活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为黄河三角洲农业高质量发展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提出"中科院方案",建立"中科院样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