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本文基于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共同发展的战略要求,阐述了中国科学院(简称中科院)大科学装置及科学仪器自主研制的布局发展和国际引领作用,综述了其科普功能的开发应用,讨论了大科学装置科普功能的开发在国际科创中心人文软实力建设中的作用,提出大科学装置科普功能开发应用问题及未来前景。  相似文献   

2.
陈和生  彭子龙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8,23(4):364-368,299,383,384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陆续建成了一批大科学装置,对促进我国科技事业和相关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虽然从总体上来说,我国大科学装置在规划、管理和规模体量上与世界先进水平和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需求相比还有相当差距,尚不能满足我国科技发展的要求;但同时也存在着各科研机构因对大科学装置的了解和认识不足,而未能使其潜力得到充分发挥的问题。目前,我院正与国家有关部委积极沟通,争取联合成立大科学装置专项基金,面向全国资助科研用户利用大科学装置积极开展多学科研究。为加强我院乃至全国广大科研工作者对大科学装置的了解与认识,进一步推动"小科学"研究与大科学装置的结合,充分发挥大科学装置对各学科研究强有力的支撑作用,本刊与我院基础科学局合作,特设"大科学装置"专栏,系统介绍我院乃至我国大科学装置的建设与运行管理成果及各装置的研究支撑能力。  相似文献   

3.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的一次重大历史机遇,大科学装置的“高密度科技创新资源聚合体”功能,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了有力抓手。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内大科学装置布局过于分散,并且,中国大科学装置现有的管理模式和投资模式,与当前以“城市群”、“湾区经济”为主体的发展趋势不符。集中布局大科学装置,探索建立以中央政府为主导、湾区城市群合作的大科学装置投资和管理模式,基于大科学装置整合多项国家科技政策和战略规划资源,是粤港澳大湾区基于大科学装置构建创新引领发展模式的可选策略。  相似文献   

4.
大科学工程对科技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把握大科学装置的建设方向是引领和支撑中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战略决策。以索罗模型为基础构建知识在经济中传递的模型,并通过多期迭代计算证明:(1)与增加应用研究投入相比,基础研究投资增加对经济产出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2)当研发产出结构与应用研究的产出存在相关性时,基础研究比重过低会导致长期的应用研究产出增长乏力,对经济增长有负面影响。基于此,对中国大科学工程建设方向提出建议:大科学装置的投资建设应该更加重视对基础研究领域的支持;对应用研究层面大科学装置的立项更为审慎,当缺乏相关基础知识支撑时应该暂缓对应用研究层面大科学装置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研究大科学装置的集群化发展趋势及其协同创新效应,探讨大科学装置的产业带动作用机理。以广东建设大科学中心为例,分析广东大科学中心对产业创新发展的推动作用,并对促进广东大科学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协同创新效应、带动全省产业创新发展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茉莉 《学会》2023,(1):37-41
<正>在中国科学院院士、粒子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和生的带领下,举世瞩目的大科学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于2018年横空出世,让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脉冲式散裂中子源的国家。中国散裂中子源是国家“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十二个大科学装置之首。这一大科学装置,为国家发展战略的诸多领域和前沿科学研究提供了最先进的研究平台,还成功自主研发了我国首台加速器硼中子俘获治疗实验装置等。  相似文献   

7.
前沿物理大科学装置是物理基础研究和满足国家战略需求的国之重器。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加大对前沿物理大科学装置建设与运行的投入,为基础及应用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大科学装置产生的数据对科学计算、数据分析、数据管理提出巨大的挑战。除了需要关注建设高水平的数据处理和科学计算平台所需要的软硬件技术以外,应同时关注极大发挥数据作用所需的策略问题。文章分析了前沿物理大科学装置的数据特点,就数据的共享、数据长期保存及再利用、数据人才策略3个方面进行简要的讨论,希望对我国大科学装置的数据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所EAST大科学工程团队“十年磨一剑”,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具有非圆截面的全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创新成果,在核聚变能研究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一个创造奇迹的团队必然有与之相适应的创新文化。本文分析了该团队的文化特征,这些对进一步理解大科学工程团队创新文化的内涵,发展有中科院特色的创新文化,指导大科学工程团队的文化建设,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区域一体化是经济发展必由之路,产学研结合是实体经济走出困局的必然选择。大科学装置在区域科技和经济一体化发展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选取长三角作为典型地区分析大科学装置优化布局和共建共享的思路,引出装置对区域一体化影响的数学化研究,通过经济建模探讨经济发展和学科交叉的困局与出路,进而利用模型推导演绎大科学装置共建共享和分类应用产生的社会经济价值。基于研究发现,提出如下政策建议:大科学装置应加强分类避免重复化建设,建立和完善共建、共管、共享的体制机制,实现区域科技和经济一体化联动发展及协同创新需要不断激发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等非同类运行主体的活力,最终形成有效合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世界各国对空间科学的日渐重视和空间探测技术的蓬勃发展,空间科学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文章从数据规模增长、数据管理理念演进、研究范式转变、大数据技术与工具发展、智能应用萌芽和研究生态系统建设等角度阐述了当前空间科学大数据发展的主要趋势,并结合未来发展需求与国家战略规划布局,剖析了空间科学大数据面临的具体挑战和发展机遇。文章提出应全面发力促进科学数据共享共用,扩大知识创新与科技产出,引领空间科学发展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1.
北京时间2016年4月6日1时38分04秒,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在559秒后将中国科学卫星系列第二颗星——"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送入高度约250 km的圆轨道,卫星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实践十号"卫星在太空运行15天,装载着19项科学设施,共28项实验。实验内容涉及微重力流体物理、微重力燃烧、空间材料科学、空间辐射生物效应、重力生物学效应和空间生物技术6大方向。卫星的返回舱装载着全部9项生物学设备以及空间材料科学多功位炉和流体物理中的输运系数测量装置;而留轨舱中装载着其他8项微重力科学设施。  相似文献   

12.
Do world-leading researchers from developing countries contribute to upgrading locally, or do they disengage from the local context? The paper investigates the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s of university-bas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ers in the database of the South African National Research Foundation (NRF), and analyses the co-authorships of researchers who were ranked by the NRF during the 2001-2007 period. To establish the extent to which a researcher can access knowledge outside the South African academ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community, and share it inside that community, we develop a measure of ‘gatekeeping’. The evidence suggests that there is not a local/global trade-off in knowledge creation in academia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and that the world-leading researcher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may play an especially important role as conduits of new knowledge in their country.  相似文献   

13.
在小科学与大科学关系的视角下,美国科学的社会建制是以小科学为基础、以大科学项目为核心的大科学建制,是经历长期演进、历史地形成的;科研模式具有"自主推动"、"主体多元、高校主导"等特点;能够根据情况的变化进行适当地调整。对现阶段的中国来说,在从传统向现代的赶超中,科学目标相对明确,应发挥"中国特色",大力发展大科学,发挥其带动、提升全局的功能;与此同时,在赶超途中,尤其在接近科学前沿之时,应着力培育并完善广泛的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小科学产生、发展的健康氛围,提升并扩展小科学的基础地位,为中国科学提供"涨落"、提供新的分岔点和增长点。  相似文献   

14.
通过构建一套既能充分体现服务公众的公益性要求,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又能增强自身的功能,拓展多方面的资金来源的运营管理系统,从而寻求一条促进科技馆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我们探讨广东科学中心的运营管理系统,就是为了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型公共设施运行管理的规律,为我国建立公共设施运营管理理论体系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融合科学"新范式为人类解决重大经济社会问题提供了机遇与挑战。机构层面如何推动"融合科学"及其要求的数据开放共享,是当前科技界共同关注的问题。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最早提出了"融合科学"新范式,也是最早以该新范式建立专门研究机构的典型。文章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从事"融合科学"的科赫研究所(Koch Institute)为案例,归纳分析该研究所在推动数据公开和共享方面的制度安排,以及与推动"融合科学"相关的设施和工作环境、人才培养、经费投入、科研项目设置等机制建设,以期为机构层面落实"融合科学"新范式及数据开放共享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提出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三步走"的战略,为我们设立了宏伟的目标。要想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国家在前沿基础研究领域就必须加大投入,实现重大突破。长期以来,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在空间科技领域的投入,大都用于应用卫星,比如气象卫星、通信卫星等,而在空间科学卫星领域少有投入。纵观世界科技发展,重大基础前沿的突破逐渐依赖于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其一是建设地面大科学装置,如加速器、大型天文望远镜等;其二就是在空间科学领域里的投入,发射科学卫星。1957年以来美国等航天强国在空间科学领域里多次获得诺贝尔奖就充分说明了这一领域在实现基础前沿领域重大突破的作用。由此可见,发展空间科学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和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为准确理解“大科学”相关概念,了解大科学研究发展趋势与组织形式演变,从历史视角对大科学时代、大科学体制、大科学研究、大科学设施的概念形成与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与对比研究,并针对大科学研究的学科领域、组织形式与动力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大科学时代与大科学体制有固有的内涵意义,随着科学前沿的发展与目标导向的转变,大科学研究从军事导向转向了社会需求导向,分布式、多目标式等新型组织形式出现,传统划分大科学与小科学研究的观点正在受到挑战,小科学研究与大科学研究或大科学装置发展出新的合作形式与路径,大科学研究正通过新的组织形式推动着当今世界的科学发展与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8.
IPCC与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中国要争取科学话语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传统的实证主义科学观将科学独立于社会和政治之外,而这种科学自主论在当今涉及全球的大科学面前受到了严峻挑战。从科学知识社会学视角,通过分析哥本哈根会议上的IPCC评估报告、减排方案和谈判过程中科学话语权的争夺,我们可以发现,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专业的气候科学已然成为政治博弈的重要资源,成为某些发达国家获取其经济利益的“政治修辞术”。鉴于此,中国应加强气候科研,争取更多的气候科学的“话语权”,最大限度地从科学上赢得国际气候与环境外交的主动权,使有关应对气候变化的各种活动能朝着真正有助于遏制全球气候变暖,向低碳经济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自具有基本法性质的《科技进步法》颁布以来,我国科技立法在其形成的体系下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为科技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把推进我国科技进步的方针政策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将科技活动纳入法制的轨道,对于保障和促进科技体制改革、科技进步,促进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开发人才资源并充分发挥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的作用,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意识和科技素质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