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科学工程对科技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把握大科学装置的建设方向,是中国站在向创新型国家转变的关键转折点这一特殊时期的必然选择。文章以索罗模型为基础,构建了知识在经济中传递的模型,并通过多期迭代计算证明了①与增加应用研究投入相比,基础研究投资增加对经济产出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②当研发产出结构与应用研究的产出存在相关性时,基础研究比重过低会导致长期的应用研究产出增长乏力,对经济增长有负面影响。基于此,对大科学工程的建设方向做如下建议:大科学装置的投资建设应该更加重视对基础研究领域的支持;对应用研究层面的大科学装置的立项更为审慎,当缺乏相关基础知识的支撑时,应该暂缓对应用研究层面大科学装置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张小筠 《科学学研究》2019,37(9):1598-1608
本文基于Romer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模型,引入政府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投资,通过求解一般均衡与数值模拟发现,政府投资基础研究比投资应用研究更有利于经济的持续性增长。在此基础上,采用1991-2015年中国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构建政府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投资与经济增长的VAR模型考察了三者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研究发现:(1)政府投资应用研究虽在短期内可实现显著经济增长,但从长期看政府投资基础研究会获得更高水平的增长。(2)政府投资应用研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第5个滞后期达到最大,政府投资基础研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第8个滞后期达到最大,即充分发挥政府基础研究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需要相对更长的时间。(3)政府基础研究投资不仅可以直接促进经济增长,还可以带动政府应用研究投资从而间接促进经济增长,即政府基础研究投资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源动力。本文研究结论为科学制定政府R&D政策提供了理论和经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运用Hansen门限面板回归模型分析政府科技投入对高校科技产出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科技投入对高校基础研究产出和应用研究产出都存在门限效应,当政府科技投入强度高于门限值时,政府科技投入对高校基础研究产出和应用研究产出存在明显的促进作用.研究也表明政府科技投入总体还不足,且省区差异明显,部分政府科技投入偏低且经济欠发达省区应该加大对高校的科技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4.
黄苹 《科研管理》2013,34(8):53-57
针对以往研究中只关注R&D投资总量而忽视R&D投资结构和基础研究强度的缺陷,修正MRW模型,将R&D投资分解为基础研究和非基础研究,构建了R&D投资结构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使用中国30省市自治区1998-2010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R&D投资结构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础研究与非基础研究的占比提高1%,经济增长上升0.08%-0.12%,R&D投资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重要。为推动经济增长,我国在提高R&D投资的同时,应加大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优化其在R&D中的占比,以实现R&D投资的最优配置。  相似文献   

5.
针对资源消耗、环境破坏与经济增长3者的矛盾,以Romer模型为基础,以绿色增长理论为支撑,将自然资源和环境质量同时引入生产函数和效用函数,构建自然资源和环境质量双约束条件下的6部门内生增长模型,探索经济的绿色增长路径及均衡增长率。研究发现:经济绿色增长均衡增长率除与相对风险厌恶指数(σ)和贴现率(ρ)有关外,还与资本产出弹性(γ)和资本产出率(z)有关。当0σ1,且资本产出弹性(γ)与资本产出率(z)之比大于贴现率(ρ)时,该封闭的经济系统将沿着均衡绿色经济增长路径发展,最终达到均衡增长率。  相似文献   

6.
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项目计划乃至资助机构的绩效评价一直是科学界关注的热点.从管理层面的角度考虑,所关心的是科学投资对科学本身、以及对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回报--直接的或间接的,近期的或长期的,显现的或潜在的.对基础研究而言,其绩效评估比其他任务导向的项目计划更复杂,因其产出或影响往往是长远的、潜在的或间接的,不易为人们所认识.如何正确地评价基础研究的绩效是一项科学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评价指标系统建立不当,过于强调某一方面或忽视另一方面,容易带来负面的影响,造成误导,从而损害基础研究本身.因此,如何从基础研究的规律性、产出的特殊性出发,对可能体现基础研究绩效的各项指标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以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的综合指标体系,是我们应该认真加以研究的.  相似文献   

7.
研发投资是提高生产率的重要途径,不同类型的研发活动对于一国生产率的改善存在着差异化作用。本文构建了反映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与生产率关系的理论模型,并以经合组织(OECD)23个国家1996-2010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从宏观层面检验了不同研发投资对生产率的异质性影响,结果发现:从作用时期来看,试验发展活动对当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应用和基础研究的功能发挥则存在一定的时滞,且基础研究的滞后期更长;从影响效果来看,基础研究的偏效应大于应用研究,而试验发展的作用显现虽然非常迅速,但其对生产率的带动效果相对较弱。因此,过多地依靠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投资并不是提高一国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应充分重视基础研究的投入和积累,以发挥其在促进生产率中的核心地位和长效作用。  相似文献   

8.
基础研究产出的是公共品,所以支持基础研究是政府的天然职责.一个相关的问题是发展中国家要不要进行大量的基础研究的投资.由于基础研究的投资较大,从投入到产出的周期长,产出的外部性大,因此,许多人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进行较少的基础研究,而应以知识应用的研究为主.也就是说,发展中国家基础研究发展战略应是"搭便车".但纳尔逊和赖特指出,在上个世纪的70年代和80年代,日本和韩国确实通过某种"搭便车"以快速地发展自己的经济,但现在这两个国家都在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资.这说明,纯粹的"搭便车"越来越难了.  相似文献   

9.
美国经济学家里昂(?)夫创始的投入——产出分析是研究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经济比例关系、稳定协调发展的一个基本方法。在投入——产出分析中,A(直接消耗系数矩阵)、B(投资系数矩阵)、C(消费系数向量)、L(劳动力系数向量)四个量是从事各种类型课题研究的基础。在研究各个部门的投资比例关系、投资与产出关系等问题时,B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具体来说,应用B阵,结合其他的一些总量数据,就可以分析研究投资与产出的增长关系,积累的构成对社会  相似文献   

10.
李雪莲  朱中国 《软科学》2012,26(12):88-92,98
基于投资、消费内部结构及其细分项目对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视角,对四川省1978~2010年的投资、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作了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公共投资总体过度中存在局部不足,其中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教育与科技事业投资仍有进一步增加投入的空间;私人投资对经济增长起总体促进作用,且对经济增长的产出弹性大于公共投资,但其中向第一产业领域的投资已出现过度,应避免继续盲目增加该领域的投入;消费呈现整体不足,其各细分项目对四川省经济增长均起正向促进作用,但从产出弹性来看,消费各细分项目均小于公共投资、私人投资。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之间通过储蓄与投资而建立的联系。当产出分配给自然资源拥有者的比例增加时。对资本的需求将减少,这导致实际利息率和经济增长速度降低。此外分析表明私人最优储蓄增长率和社会最优储蓄增长率之间的差异随着自然资本的比例增加而增加。研究表明,自然资本通常既挤出物资资本又挤出人力资本。从而妨碍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自然资源可能间接通过延缓金融体制的发展而妨碍投资和储蓄。  相似文献   

12.
田泽永  江可申  谢忠秋 《预测》2008,27(1):29-33,40
本文利用面板数据,运用变系数固定效应模型对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固定资产投资仍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民营经济由于具有较高的产出弹性,是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最重要力量;在东部民营经济已经开始寻求质的提高的同时,中西部民营经济还放在量的扩张的初始阶段,东部地区外商投资也开始出现过剩迹象;而要从根本上改变中西部地区的落后面貌,加大国有投资力度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3.
基础研究是中国产业核心技术创新的源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提出,中国存在经济快速发展,科技投入不断增加但产业核心技术能力仍然不高的困境.而加强企业基础研究是提升中国产业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政府如何分配研发经费的投入,如何提高政府和企业在基础研究活动的投资并优化投资结构,是我国有效实施自主创新政策所面临的一大挑战.本文认为,随着产业竞争日益依赖于技术竞争,中国基础研究投入的结构性"比例失调"对中国产业核心技术创新产生了消极影响.为了提高中国产业的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应该推进政府计划与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上的互补,加强产业驱动型基础研究.企业应该改变过于依赖大学研究机构提供基础研究成果的格局,通过持续的对基础研究的投资,以实现产业核心技术的突破.  相似文献   

14.
郭越  黄友星  杨宇  刘曙光  王畅  黄莘绒 《资源科学》2020,42(11):2132-2144
旅游业和外商直接投资(FDI)是影响小岛屿国家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本文选取30个小岛屿国家作为研究对象,利用1995—2015年的国民经济面板数据,将FDI和旅游业收入的交乘项纳入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以探讨FDI对经济增长影响。结果表明:①旅游业对小岛屿国家的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正相关作用,是小岛屿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支撑;②旅游业的规模对FDI带来的经济增长具有双重门槛效应,即在达到第一重门槛前,FDI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为负;在两个门槛之间时,增长效应不显著;而当旅游业规模超过第二重门槛之后,FDI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拉动作用。研究结论有助于进一步加强FDI、旅游业和岛屿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同时为中国对小岛屿国家的国际投资和国内海岛旅游引资等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人力资本、R&D与中国内生经济增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综合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两大主流模型——罗默和卢卡斯模型的特点,将罗默模型的中间产品种类扩大的思想转换成一个产品研发(R&D)部门引入卢卡斯模型中,从而建立了一个三部门经济增长模型。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1978~2001年的统计数据对中国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研发(R&D)投资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实证分析。分析表明,1978~2001年间,人力资本对中国的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显著的(人力资本产出弹性为0.271和0.295),而研发投资(R&D)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我国政府主要竞争性基金和国内期刊论文为对象,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基金与中文论文产出的关系。研究发现,国家对研究开发的资助力度持续增加,但对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区别对待:在保障基础研究的同时积极支持技术开发。由于各地区的研发实力和规模存在显著差异,导致基金在各地区之间的分布不均,体现了竞争性基金的特点——能者多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地区论文的贡献率在向均衡化方向发展,对学科的支持力度有所倾斜,生命科学、医学科学和材料科学获得资助份额最大,但学科论文产出与投资力度显著相关性不显著,基金对多数学科的贡献率增长显著。  相似文献   

17.
各国逐渐加大对大科学装置的投资,然而大科学装置投资金额巨大、关联产业众多,如何进行大科学装置关联产业筛选对于当地政府和国家的资金投资方向、大科学装置的规划建设和产业化成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差异理论,筱原三代平的主导产业理论和罗斯托的主导产业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大科学装置自身特点,提出了以产业升级潜力、地域发展能力和技术支持能力三大维度为基础的大科学装置关联产业筛选模型。通过建立三维度指标体系对产业发展定位进行判断。随后,以位于东莞的中国散裂中子源为例,运用模型筛选出适合东莞市与散裂中子源发展的主导产业与行业,为东莞市后续资金投向与产业化规划提供了借鉴意义,表明本文的三维度评价体系是合理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海岸带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尤其是新型微生物战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海岸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支撑。文章简要评述了电微生物学学科的发展态势和前沿科学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文章提出海岸带可持续发展需要多学科的协同发展,需要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及国际合作,在应用层面加强与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在基础研究层面部署重点研究项目,组织国家/国际层面的大型科学研究计划,甚至需要建设以"海岸科学"为核心的多学科交叉研究中心。加强电微生物学的研究,有助于利用新型微生物战略资源,有助于我国海岸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助于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9.
基础研究对一国经济增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2005—2010年世界28个代表性国家和地区科技指标分析发现: 我国研发投资结构不合理,基础研究投入占比过低,尤其表现在企业部门.同时,使用面板数据,对国家和企业层面的实证分析发现: 基础研究投资对政府资助的依赖性较强;资本市场发展能显著提高基础研究投资;另外,知识产权保护以及FDI也能促进基础研究投资.  相似文献   

20.
国际性技术外溢是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技术知识来源,然而现有研究缺乏基于系统仿真的政策研究。基于国际性技术外溢通过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产出促进长期经济增长的双路径传导作用机理,本文构建了相应的政策系统仿真模型,动态模拟了R&D强度和教育经费投入强度等政策变量对经济产出及其增长率的影响。政策模拟结果显示:(1)R&D强度和教育经费投入强度显著促进了GDP及其增长,且存在边际效用递减现象;(2)较之教育经费投入强度,经济产出及其增长对R&D强度的变动更为敏感;(3)提高中国对国外外溢的技术知识的吸收能力,能够明显地提高长期经济增长率。本研究结论对中国有效整合国内外创新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