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广播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它的传播媒介是声音,诉诸于人的听觉,是为耳朵而存在的,这是广播媒介的本体。它是一种经过放大、提升的人际之间的口耳传播。因此,广播改革应该回归广播本体,从单向灌输模式到平等的互动模式,从一人独自到对话讨论,从书面雅言回归大众口语。广播新闻回归广播本体就是要把新闻“说”出来。 主持人说新闻 珠江模式的主持人大板块直播节目改革,改播音员为主持人,变播为说,曾经如一夜春风,为广播带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而新闻节目作为最后一块禁地。却依然“春风不度玉门关”。  相似文献   

2.
时下,广播带“响”一词出现的频率颇高,似乎只要一提到广播就有带“响”二字伴随。诸如广播创新——带“响”,广播好稿——带“响”,广播评论——带“响”,广播优势——带“响”等等。广播人更是将带“响”二字挂在嘴边,甚至成了炫耀的资本。  相似文献   

3.
广播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广播的诞生使近代的信息传播从“无声的印刷时代进入了有声的电子时代”,使声音的远距离传播成为现实。但是从总体上来说,广播的理论研究还很不够,跟不上广播日新月异的发展。广播是一门科学,例如:广播采访学、广播新闻学、广播文艺学、广播编辑学、广播评论学、广播播音学、广播广告学、广播技术学、广播管理学等等。本文通过研究广播理论工作,认为广播有学。  相似文献   

4.
2003年是“中国广播发展年”。对广播优势的重新认识和广播资源的高效整合,是广播追求充分利用好其外部条件与加强内部改革和创新的必要条件,这不单纯是政策性要求的结果,也不仅仅是广播人热情召唤的回应,而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体现。本刊从本期开始特辟了“广播创新纵横谈”专栏,为旨在探讨广播改革创新者提供展现思想的园地。  相似文献   

5.
6.
在新媒体背景下,传统广播的新媒体化发展模式,为其开拓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基于此,本文阐述了传统广播新媒体化的碎片化、移动化、共通化、良性闭环化、品牌化、生活化发展趋势,并从盈利模式、受众吸引力、广播电视台系统、用户生成类广播、剧场化广播形式、定制类科普广播这几个方面分析了传统广播新媒体化的发展前景,希望能够为广播媒体的发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7.
申红 《视听界》2006,(5):95-95
网上广播不受传统广播覆盖范围、地域的限制,可以超越更广更大的地理空间,甚至进行全球化传播,不论在世界的哪一个角落,只要打开网络都可以随时收听。互动是网络广播的一个巨大优势,它打破了传统的“你播我听”的被动式收听模式,使听众成为收听的主体,可以随意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收听。针对这一特性,电台可以根据不同的收听群,设立不同类型的节目。网上广播的技术优势使得广播电台能够便捷地建立起自己的专业资源库,并为听众对广播节目资源的检索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网络广播彻底改变了广播稍纵即逝的劣势,使广播成为“留得住的声音”。江苏…  相似文献   

8.
在广播新闻的创作实践过程中,如何克服广播媒介的线性传播、转瞬即逝的不足,使传播内容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是值得广大广播新闻从业人员关注的话题之一。笔者结合自身广播新闻采编实践经验,从新闻写作的真实性、亲和力、想象力等几个方面,论述广播新闻"故事化"运用对于增强广播新闻宣传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广播新闻编辑是广播新闻报道的基础工作,在广播这种传统媒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广播新闻编辑的流程、要求和方法,与报纸编辑基本相似,但由于广播新闻还有声音,因此广播新闻文字稿件的编辑还需要考虑广播的传播特点。宏观上,编辑广播新闻文字稿要把好"关"和定好"位";微观上,编辑广播新闻文字稿要注意"有稿必检、有错必纠、有改必慎"。  相似文献   

10.
王宗磊 《东南传播》2010,(9):158-159
新媒体给以中短波发射为主的对台广播带来巨大挑战,同时也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面对广播网络化数字化技术革命的趋势,对台广播也不能置身事外。一方面,对台广播应坚持和发挥自己的优势,依靠新闻和娱乐两大核心竞争力,以内容取胜。更重要的是,对台广播要积极与新媒体融合,用好网络,拥抱数字化广播系统,突破"硬件"技术的限制,为台湾听众提供更多的收听方式选择和更优质的听觉享受。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媒体竞争的日益激烈,广播,这个六七十年代新闻媒体的宠儿,已经风光不再,广播衰落的症结何在?怎样才能止住广播颓势,发挥广播在农村中应有的作用?义乌市广电局在思索和实践中,摸出了一套经验。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中叶,作为第一媒体的报纸诞生了。到了20世纪20年代,声音广播作为第二媒体诞生,至今已有80多年发展史。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广播传媒固有的优势发生了一些变化;广播传媒的地位和作用或多或少地有些弱化。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接踵而至。在如何对待记者站上,从思想到理论到实践,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认识: 其一是“强化论”。广播人的共识是:首先,记者站的存在是由新闻规律决定的。广播新闻快捷的时效性、靠近新闻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以来,借助与数字技术的融合,美国广播“凤凰涅椠”,美国广播研究亦随之再次起飞,成果频出,研究的深度与广度都比上个世纪有较大拓展。本文基于受众的角度来探索美国广播的价值与历史,初步梳理了新世纪以来美国广播研究的主要成就。  相似文献   

15.
孙弘 《新闻采编》2006,(5):18-19
新世纪的中国广播事业发生了很大变化,广播传播受到其他媒体的多重挤压,尤其是电视和网络媒体。要实现广播媒体在新世纪的复兴,首先得了解广播受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1996年12月15日-17日,中国数字音频广播在广东佛山试播成功。这标志着我国继调频和调幅广播之后,第3代新型广播的诞生。数字音频广播的问世,将成为微电子、制造业、电信及计算机等领域的  相似文献   

17.
数字音频广播(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DAB)是继AM、FM传统模拟广播之后的第三代广播,除了具备有数字信号传输抗噪声、抗干扰、抗电波传播衰落…等的一切优点外,并可提供数字讯息之服务,且在一定范围内不受多重路径干扰影响,以保证固定、携带及移动接收之高质量。  相似文献   

18.
当前,广播媒介批评呈现出一种相对低速的发展状态,而实践规模偏小、理论研究尚未起步、缺乏必要的平台支持则是其主要表现.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是广播影响力的下降、对广播媒介社会功能的严重“误读”、媒介批评研究的自身缺陷以及广播媒介批评机制的缺失.其危害则表现为广播媒介规范长期得不到有效修补,广播公信力持续走低并最终危及广播行业健康发展.因此,要解决当前广播媒介批评的低速问题,必须加强对广播媒介批评的重视,加快广播媒介批评理论研究步伐,并积极建构起有效的广播媒介批评机制.  相似文献   

19.
20.
专业广播的出现和对专业广播的经营.使广播适应能力和竞争力得到明显提高.其功能由以一般社会公众为服务对象转向以需求细化了的各个受众群体为服务对象,成为推动广播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专业广播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