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随着2001年我国浙江省长兴县有关教育券制度的实施,教育券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介绍的就是哥伦比亚教育券计划的实施、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一、哥伦比亚教育券计划相关背景1.教育券的提出早在1955年,芝加哥货币经济学派代表人物弗里德曼发表了《政府在教育中的作用》一文,在此文中,弗里德曼首次提出了教育券制度,认为应该改变目前对公立学校的直接补助的教育投入方式,由政府向学生家庭直接发放教育券。也就是说,政府把本该投入到教育中的资金经过折算发给每一位学生,学生凭券可以进行自主选择,到任何一所政府认可的学校,包括公立学校…  相似文献   

2.
目前,实施教育券制度的国家和地区有:美国(两市一州)、智利、哥伦比亚、瑞其、芬兰、英国、波兰、澳大利亚、肯尼亚、荷兰,我国台湾、香港以及内地一些区县。然而,无论在国外还是在国内,教育券制度的实施都是一个极易引起争论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长兴县为了解决职业高中和私立学校的生源困难问题,采取了实施“教育券”政策的做法,在国内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教育券”也被国人广泛关注。本文试图以长兴县实施的“教育券”为引子,对“教育券”的提出及在我国实行的实际情况进行论述,进而对“教育券”这一政策进行分析,提出目前地区性实施模仿性的教育卷计划需要斟酌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教育券理论是经济学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于1955年在其《经济学和公共利益》一文中首次提出。弗里德曼提出的教育券理论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在美国一些地方进行试验,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一些州市正式实施,迄今已有三个州和一个城市推行了教育券政策。教育券在美国的实践已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其经验和做法已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如哥伦比亚、智利、孟加拉、莱索托、中国等,并都以不同的形式存在着。[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评析美国的教育券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敏 《外国教育研究》2005,32(11):29-32
教育券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公共教育改革实现私有化与市场化过程中流行起来的一种新的教育资助方式。美国政府资助的教育券实验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末,到90年代,教育券开始付诸实践。文章试图对美国教育券政策的实施背景、具体实施政策、关于教育券争论的一些分析以及关于教育券提议的未来思考等方面作一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6.
我国教育领域的政策转移由来已久,从清末鸦片战争以后洋务运动时期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民国时期借鉴欧洲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再到新中国成立后学习苏联高度集中的教育管理体制与人才培养模式而开展的大规模院系调整等.我国近现代教育发展史都伴随着政策转移,而改革开放尤其是新世纪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的各类教育评估与问责制、教育券制度、教育博士政策项目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与吸收了国际教育发展的经验教训.文章以教育券制度的政策转移为例,探讨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教育政策移入发展中国家后区域问政策转移的动力机制、影响因素以及作用或功能等.基于政策转移理论的分析框架对国内教育券政策的政策转移进行分析有利于拓展对地方政府教育政策创新的认识,从而为我国地方政府的教育决策提供一定的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7.
从我国台湾地区"幼儿教育券"的实施看幼儿教育平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教育券的起源和几种不同的理论模式。从我国台湾地区幼儿教育券的实施情况看,幼儿教育券政策可以在教育选择自由、资源分配公平和教育机会均等三个方面促进幼儿教育平等的实现。目前,我国内地也对教育券政策作了初步的尝试,但在理论和实践上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鉴于我国教育资源依然短缺和教育发展失衡的基本事实,采取教育券措施,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育券措施应成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资源;要结合实际,循序渐进地落实,要特别注意与良好的诸如教育投资体制改革及其他一系列的体制改革和政策实施的配套环境相适应.  相似文献   

9.
鉴于我国教育资源依然短缺和教育发展失衡的基本事实,推行教育券政策对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育券政策应成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资源;要结合实际循序渐进地加以推行。特别要注意与良性发展的教育投资体制改革及其他一系列的体制改革和政策实施的配套环境相适应。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推行教育券为主要实践模式的教育市场取向改革在世界各地悄然兴起,并取得了初步成效。文章试图对教育券制度的实施背景、模式、特征及实施过程等做一系统分析与研究,以期为我国相关政策的制定、实施与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关于我国实施教育券制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回顾教育券制度起源和在美、中两国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对教育券制度进行了价值分析,最后提出现阶段在我国推广实施教育券制度必须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的国家,经济是其不可或缺的支柱,特别是在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体制转型时期,财政政策的调控对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经济转型时期,不断完善我国的财政政策和支出收入机制,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如何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如何使财政政策和经济发展有效地结合,在体制转型时期来推动经济长足稳定健康的发展,然后分析了财政政策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如何推动经济的发展,最后对在经济转型时期财政政策实践中的得到的若干结论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全球的教育政策步入隐性变革时代。从全球化视角考量,教育政策发生隐性变革有其深层原因:全球化促使全球教育的本质和功能发生演变,全球化促使教育的管理理念发生演变,全球化促使教育走向国际化。在形式上,全球语境下教育政策隐性变革是在两个相反向度上突显出来的,即同质建构与异质解构的趋势并存。由于新形式的教育模式和政策的不断涌现,这两种反向趋势始终处于不断交汇融合的竞争状态。从教育实践的角度看,教育政策隐性变革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民族国家对教育政策的重新阐释,民族国家对教育政策干预力度加强,教育政策时效性增强,教育政策应对意识和服务功能增强。全球化语境下教育政策未来将有四大发展趋势:第一,未来民族国家教育政策的制定将更多地依附于全球语境;第二,教育政策的制定将朝着多元化和多层治理的趋势发展;第三,未来教育政策的制定将以培养国民全球能力和终身就业能力为主要目标;第四,教育政策作为民族国家经济发展的助推剂的指导作用将日益彰显和巩固。  相似文献   

14.
教育券思想主要来源于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的主张。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券理论不断完善和推广,在一些国家和地区逐渐用于政策实践,并取得了初步成效。通过对长兴、瑞安、衢州等地教育券政策设计和实践情况的比较分析,从法理和社会学两个角度,对教育券保护弱势群体与弱势教育作了一些思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中国教育在70年的发展历程中,坚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教育目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如今,中国正从教育大国逐渐走向教育强国,足见其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和方向是好的、正确的。针对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教育状况,从泰国华人的视角,对中国素质教育在实施过程中的得与失进行了分析和思考,探讨了中国在素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并得出结论:中国素质教育要有全局的考虑,要适应中国和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对文化科学知识教育和品德修养教育给以同等重视,中国的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更多品学兼优且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才能满足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和树立良好国际形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外语教育政策是国家教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语教育政策对国家外语教育方向和力度的影响力不言而喻。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科学、合理地制定外语教育政策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全面发展和下一代人才的培养。外语教育政策研究已经引起了国内外语界的重视。文章分析了国内外外语教育政策的研究现状,着重探讨了外语教育政策的研究内容,为提升研究质量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7.
Education policy has been undergoing great transformation in China since the initiation of economic reforms and the open-door policy in the late 1970s. These market-oriented reforms and the pursuit of rapid economic growth in a globalized economy have significantly impacted China’s education policy and development. In lin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oriented economy and its increasing integration with the global market, a more pragmatic perception of education has gradually taken shape in the post-Mao era, resulting in the decentralization and marketization of education in China. This article aims to examin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ducation policy in the context of decentralization and marketization since the start of the economic reforms. It will firstly make a brief contrast between the education policies before and after the economic reforms. Then, the decentralization and marketization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since the initiation of the economic reforms will be examined. What follows is an assessment of the impacts that marketization and decentralization had on education policy.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weakening role of the state in education provision and the disparity between rural and urban areas are key issues facing China’s education policy following the economic reforms and the open-door policy. It concludes by suggesting that equal and balanced development in education in China entails bringing the state back into the education sector.  相似文献   

18.
The question of how to assess the returns on invest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has attracted widespread attention. In the past, the lack of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ductive nature of educational expenditure affected the purpose and methods of assessing educational investment as well as the economic return on such investments in China. A great plan for China's economic construction to improve economic efficiency and quadruple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the coming two decades was set forth at the Twelf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To achieve this objective,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and science was among the top three priorities. This was a brilliant policy decision, advanc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China, to promote rapid growth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by developing education. It is of paramount importance in speeding up our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是我国快速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应运而生的教育新理念,也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积极化解大学生就业困难以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所主动进行的实践探索。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进程中,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动力因素、政府推动方面的主导因素、高校自身发展方面的关键因素和学生成才就业方面的主体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