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口语是心理认知活动,也是思维创作和社会交互活动,它涉及情感,积极的情感促进语言学习,消极的情感阻碍语言学习。传统的口语教学忽视情感问题,使学生交流时的心理障碍无法消除。文章从论述情感与语言学习的关系入手,分析消极因素对口语教学产生的影响,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积极情感因素的培养,克服口语表达中的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2.
一 前言 移情,亦称情感移入或情感转移。它是人的一种重要心理特征和内在过程,移情是由他人的情绪、情感状态引起,并与之相一致的情绪、情感体验,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共鸣情感反应。通俗地讲,移情是指个体想象自己处于他人的境地,并理解他人的情感、欲望、思想及活动的能力,即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能力,它是维系积极的社会关系,使人产生亲社会行为的重要社会性动机因素,是人们内心世界相互沟通的桥梁,是人际关系中必不可少的。移情作为助人、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口语表达的作用,指出它是个体思想的体现,口语教学最大的障碍就是学生接受和表达信息的主观情感因素。从心理语言学的信息加工系统的角度出发,研究学生学习外语的心理动机和口语表达的功能性。在心理语言学理论基础的指导下,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具体地分析了感觉记忆与口语课堂的导入、短时记忆与口语课堂教学活动实践、长时记忆与口语交流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教学过程,是个极其复杂而又艰巨的过程,它涉及学生整个心理过程的发展,如对口语的认识过程,口语表达的情感过程,能力锻炼的意志过程等等。这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表现为感知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情感力、意志力等等因素。所以,口语表达能力,它是一个人的诸多能力的综合表现。感知力的发展,想象力的丰富,记忆力的加强,是提高口语表达效果的基础条件。而思维能力与口语能力更是紧密相连的。斯大林曾经说过:“语言是思想的物质化身,也是思维存在的物质形式。”(引自《马克思主义语言学》),在《语言理论》96页上有这样一句话:“作为精神活动的内容之一的思维,一开始就同语言交织在一起。”这就告诉我们,口语表达反映思维活动的成果,思维活动的质决定口语表达的质,因此,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必须与思维能力的训练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文章重点针对学生在校外实习中出现的主观情感问题,分析了影响语言使用的情感因素,通过组织课堂口语活动认清学生情感状态,并采用恰当情感教学策略,培养积极情感因素,从而实现校外实习与课堂活动的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6.
共鸣是文学鉴赏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在具体的鉴赏活动中,当鉴赏主体受作品情感感染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共鸣.共鸣又是一种复杂的审美现象,它作为文学鉴赏活动的一种至境,并不是发生在所有鉴赏过程中的:成功的鉴赏活动,可能会出观多次共鸣状态;而不成功的鉴赏活动,则可能一次也不会出现.这是因为共鸣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条件,而条件具备后又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方式来实现.  相似文献   

7.
音乐欣赏是幼儿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种无形的艺术形式,对于孩子来说比较抽象、比较难以理解.我们只有去触摸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之后才会完整地理解音乐,才能更好地表现音乐.它对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有很大的作用.在培养幼儿音乐欣赏活动中幼儿情感的共鸣是提高幼儿综合能力的一项重要活动.幼儿园有责任有义务让幼儿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正确感触音乐情感而触发幼儿与音乐的情感共鸣,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那么如何通过音乐欣赏活动来激发幼儿情感共鸣呢?  相似文献   

8.
郑君 《中学文科》2008,(6):25-27
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列为五大课程目标之一,要求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培养。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当前中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主要是通过课堂内外的各种口语练习活动得以实现的,学生的情感因素在学生是否积极参加这些活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在分析影响学生口语表达的情感因素的基础上,着重探讨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如何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标准严谨、清新流畅、自然美好的口语表达可以展示一个人内在的学识修养、道德情感及人格心理状态。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如何,已成为他们是否得到成功培养的一个重要标准,多方面、多角度、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口语训练,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改革将原来的“听说训练”改成了“口语交际”,这正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要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口语交际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规范地使用口头语言,准确、得体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和情感,并做到与他人文明地沟通、合作、交流.事实证明,口语交际教学应立足于生活,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中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1.
修辞在英语演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各种修辞手段的巧妙运用不仅让听众迅速地领悟到演讲语言的优美,而且还达到演讲者对其进行劝说的目的。本文从语音、词汇和句法三个方面分析英语演讲辞的修辞特征,强调演讲者应当注重演讲语言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2.
观众是有思想有心理活动的观影者,商业电影想要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使观众达到忘我的观影状态,就必须利用观众的观影心理,即观众的直观感知、无意识注意以及潜意识。商业电影正是抓住观众本身具有的不可忽视的生活经验、生理、情绪等,并利用这些因素,使用一些手段达到吸引观众的目的,并且使之产生愉悦舒适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14.
The functions of epideictic: The Boston massacre orations as exempla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xisting theories of epideictic focus on the content of the speeches as “praise and blame,”; on the speaker's uses of the event or, more recently, on the audience's uses of the event. This essay argues that three pairs of functions define the epideictic experience for speakers and audiences and produce their characteristic message contents. Those pairs include definition/understanding, shaping of community, and display/entertainment. The utility of the perspective is indicated through an exemplary case of such “communal definition.”  相似文献   

15.
会话隐含理论最早是由格赖斯于1967年在哈佛大学的讲座中提出的,其基础是合作原则。格赖斯视合作原则为语言交际活动的基本准则,然而人们并不是总能遵守这些原则,而是通过对准则的故意违反来传达话语的隐含意义。如今,隐含理论已经被广泛地运用于语言现象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心理健康教育体验式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角"的单一说教的教学方式,把学生由听众变为教学的参与者,从被动引向主动,使他们在"体验式"的学习过程中,真实感受、真切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运用接受美学理论对布莱希特的剧作《高加索灰阑记》中的人物形象阿兹达克的“陌生化”及其接受效果进行了分析,认为与作者同时期剧作中的伽利略、潘第拉、沈德等形象相比,阿兹达克除在阻止观众的感情共鸣上与上述人物具有大体相当的作用外,在“陌生化”以及引起观众的惊异、惊讶程度方面,在激发观众的能动性和认识能力方面,在经由观众的接受所可能产生的社会效果方面均更为充分地体现了布莱希特在其戏剧创作和实践中所遵循的陌生化原则。  相似文献   

18.
19.
音乐欣赏是实践和检验音乐作品存在价值的主要途径.从其传播方式上来看,可以分为直接欣赏和间接欣赏两大类.直接欣赏是表演者和欣赏者面对面的审美活动,是音乐本原声通过空间传播,直接为欣赏者的听觉所感受.而间接欣赏是非面对面的欣赏,它首先将表演出来的音乐通过特定的媒体进行复制,然后以复制音乐的再现供人们欣赏.在现代社会的音乐生活中,直接欣赏和间接欣赏各具有自己的优势和局限,二者互补共存,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20.
公共政策传播是政策运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政策传播有效与否直接影响政策目标的实现以及政策的成败。政策传播机制是政策主体与政策对象之间传递、交流和共享政策信息的互动方式以及行为过程。它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硬件由政策传播主体、政策传播内容、政策传播媒介和政策传播受众等要素组成;软件包括制度构建、互动平台、政府—媒介—受众的合作、以及效果评估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