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改性粉煤灰处理含铅废水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对铅离子的去除效果优于等量未改性粉煤灰和活性炭。吸附时间、废水的pH值、吸附剂用量、温度以及废水中Pb2+浓度都能影响改性粉煤灰的吸附效果。最适宜的吸附条件是:在室温,pH=8.0,吸附剂用量为1.0g,Pb2+含量小于0.005mol/L,吸附15min时,改性粉煤灰对废水中Pb2+的吸附达到饱和。  相似文献   

2.
粉煤灰活化及在含油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粉煤灰的活化改性条件:焙烧温度为300℃,Na2CO3加入量为20g,硫酸浓度为70%。将此条件下活化的粉煤灰用于含油废水的处理,在温度为20--25℃,pH值近中性,慢速搅拌时间10min,活化粉煤灰投加量为50g/500mL,含油废水中的COD去除率可达到68.59%,去除效果与活性炭相当,实现了“以废治废”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采用高温和酸分别对粉煤灰进行改性,对比了改性后的粉煤灰对焦化废水深度处理的效果,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焦化废水COD135~170mg/L,NH3-N 96~135mg/L,体积150mL,pH值5,改性粉煤灰投加量25g,粒径100~160目,吸附时间60min,石灰量0.25g,高温改性粉煤灰对焦化废水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5.2%和89.6%,而酸改性粉煤灰对焦化废水COD和氨氮的去除效果劣于高温改性粉煤灰,去除率分别为78.3%和82.7%。  相似文献   

4.
《邢台学院学报》2020,(2):178-181
采用酸改性、碱改性、盐改性、表面活性剂改性制备改性粉煤灰,用改性后的粉煤灰处理模拟废水中的亚甲基蓝。结果显示:相同条件下FeCl_3改性粉煤灰吸附亚甲基蓝的效果最好;在40℃、搅拌150 min时,用2 g 0. 025mol/L的FeCl_3制得改性粉煤灰,对30 mL、150 mg/L亚甲基蓝的模拟废水进行处理,去除率为97. 18%; XRD、BET测定结果显示用FeCl_3改性前后粉煤灰的基础峰位没有变化,但比表面积增大,使改性后粉煤灰吸附效果增强。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粉煤灰的硫酸改性得到酸改性粉煤灰,用其对含铅模拟废水进行吸附实验,探讨改性的最佳条件,并在最佳改性条件下制得改性粉煤灰,研究改性粉煤灰投加量、吸附时间、吸附温度以及pH值对Pb2+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投加量为10 g/L,吸附时间为50 min,吸附温度为50℃,pH-6时,改性粉煤灰对40 μg/mL的Pb2+的去除率可达90.34%,能够较好的去除废水中的Pb2+.  相似文献   

6.
提出用改型牡蛎壳去除Fe3+离子废水的新方法.在常压静态吸附实验中Fe3璃子浓度为1mg/L温度为30℃,pH值为3,实验结果表明:处理时间为1h时去除效率最高.在动态吸附实验条件下得出Fe3+单位质量滤料的工作吸附量为0.1736mg.利用改性牡蛎壳材料处理含Fe3+离子废水,具有去除效果较好,操作简单等优点,以废治废,具有双重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利用ClO2氧化/粉煤灰吸附协同体系对一实际印染废水进行了处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CODcr为750mg/L、色度为250倍的1000mL印染废水,当溶液的pH为4.5,ClO2用量20mg/L,粉煤灰吸附用量2.5g,在合适的反应和吸附时间下,处理后的废水CODcr<100mg/L,色度<40倍,达到了国家纺织染整工业废水的排放要求(GB4287—92),本文同时对二者的协同机理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粉煤灰是一种工业固体废弃物,经过改性活化处理后,吸附能力大大提高,应用于污水处理,以废治废,可以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分别对粉煤灰进行改性处理,即高温处理、碱处理和酸处理,研究改性后粉煤灰的性质。并采用溶胶-凝胶法,以乙醇为溶剂、钛酸四丁酯为钛源,通过醇解方法制备TiO2溶胶,采用高温晶化法制备粉TiO2/粉煤灰复合物。研究了反应中各种因素对产物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利用TEM、SEM、XRD、TG等对产物进行了表征,探讨了所得产物在污染物处理方面应用的可行性。光催化降解有机物实验证明,所得复合产物具有较好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9.
粉煤灰基混凝剂深度处理焦化废水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COD、色度、总氰化物为指标,研究了用粉煤灰基混凝剂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该混凝剂具有吸附、混凝等多种作用,处理效果明显优于聚合硫酸铁,处理后的废水可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0.
利用印染废水好氧生物处理工艺的剩余污泥,作高浓度印染废水预处理的生物絮凝剂,协同粉煤灰预处理高浓度印染废水,使废水中排放监控指标-色度、悬浮物(SS)和化学需氧量(CODcr)显著降低,为降低后续生化处理负荷、有效降低高浓度印染废水处理的运行成本,探索废物资源化、以废治废产业化的工艺设计方向和途径,提供确切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是水处理工程中的一个难题.华北制药厂利用反氧一好氧结合法对该厂产生的高浓度有机废水一丙丁废醪行了较彻底的处理,并对产生的沼气回收利用,达到了变废为宝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是水处理工程中的一个难题,华北制药厂利用反氧一好氧结合法对该厂产和一的高浓度有机废水-丙丁废醪行了较彻底的处理,并对产生的沼气回收作用,达到了变废为宝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臭氧电晕协同处理有机实验室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高压电晕和臭氧联用的方法来处理有机实验室产生的高浓度废水。在最佳实验条件的基础上对高浓度苯胺废水进行处理。当降解时间为60 min时,质量浓度为500 mg/L的苯胺废水CODcr和TOC的去除率分别可达70.1%和63.2%,且处理后废水的可生化性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因此,电晕和臭氧联用也可作为一般废水处理的前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4.
壳聚糖改性硅藻土处理实验室有机废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校化学实验室产生的有机废液成分复杂,毒性大,直接排入下水道对环境造成污染.将非金属矿物--硅藻土经300℃活化处理后,与90%脱乙酰度壳聚糖的0.5%醋酸溶液按1:1.2质量比混合,制成壳聚糖改性硅藻土吸附剂,用于处理实验室有机废液.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吸附有机废液的静态最佳操作条件是:壳聚糖与硅藻土质量比为1:20,吸附剂用量为30 g/L,废液中COD浓度为1000 mg/L,pH值为6,吸附平衡时间为30 min,有机废液经处理后COD去除率为72%.动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COD浓度不大于1000 mg/L的实验室有机废液,经两级处理,流经硅藻土-壳聚糖颗粒吸附柱后,流出液COD的残留量小于100 mg/L,符合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索废水中重金属离子铬(VI)处理方法的新途径,实验采用有机氧化胺、有机甜菜碱和十二硫醇制备自组装膜处理六价铬离子废水。研究表明:有机氧化胺自组装膜性能优良。通过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紫外分光光度法确定了有机氧化胺与水比例为1∶1(体积比)时,膜表观性能较好,能有效处理含铬废水。初步探索了自组装膜成膜机理及吸附机理。  相似文献   

16.
通过采用静态吸附法,利用改性沸石处理含钒废水。实验考察了固液比、吸附温度、吸附时间、pH和浓度对钒吸附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废水的浓度为80 mg/L的前提下,最佳工艺条件:固液比1∶5,吸附温度30℃、吸附时间30 m in,pH=6。在此条件下,废水中钒的浓度降为1 mg/L,沸石吸附率可达98%。改性沸石吸附法操作过程简单,成本低,吸附过程中无二次污染物生成,对保护环境和人类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矿化垃圾吸附-生物降解处理有机废水是目前污水处理的研究热点。文章首先简单介绍了一下矿化垃圾处理有机废水的机理,然后对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和研究情况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介绍。  相似文献   

18.
根据粉煤灰的结构及特点,研究粉煤灰处理印染废水的脱色机理及其性能.将酸化处理的粉煤灰对印染废水进行脱色试验,考察粉煤灰投加量、酸的种类、浓度和搅拌时间等因素对脱色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找出最佳参数,探索了酸化处理的粉煤灰处理印染废水的机理和效果.  相似文献   

19.
利用烟气除尘灰水处理高浓度印染废水的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锅炉燃煤烟气除尘灰水综合处理高浓度印染废水 ,在不同的处理工艺参数条件下 ,使两种废水直接混合进行试验。实验结果表明 ,烟气除尘灰水与高浓度印染废水体积比 1∶2 - 1∶3混合液 ,经沉淀分离后的上清液CODCr去除率 >16 % ,SS去除率 >6 0 % ,色度去除率 >5 0 %以上。为后续生化处理降低设备负荷、以废治废降低治理成本的新工艺设计 ,提供设计思路和可靠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20.
利用发电厂废料"粉煤灰"制备了粉煤灰基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将二者复合应用于煤气发生炉含酚废水处理中,并针对煤气发生炉含酚废水的特点设计了含酚废水处理工艺和设备。试验表明,该絮凝剂絮凝效果良好,处理工艺简便,工艺设备成本低,易操作,处理后的煤气炉含酚废水能够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