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见图书编校错误分类(上)浙江大学出版社尤建忠提高图书编校质量,应成为出版编辑工作的重点。本文通过对常见图书编校错误的分类示例,使编校人员对图书编校错误有个初步的了解,从而进一步做好图书编校工作。一、封面、扉页和版权页常见错误这几页主要是封面、扉页和...  相似文献   

2.
机械类图书中常见的编校差错(上)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孟寿萱减少编校差错是提高图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是笔者对近年来在编辑加工书稿和审读成品图书中发现差错的归纳,力求通过示例和分析,使编校人员认识这些常见问题的规律,从而进一步提高编校质量。一、量和单位...  相似文献   

3.
陈勇 《出版经济》2003,(2):26-27
我国的校对工作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校气雠的含义。早在西汉时代著名的编校家刘向就给予了明确的界定。他认为:“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缪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冤家相对,为雠。”刘向的定义,鲜明而形象,古代的编校合一是与出版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随着纸和印刷术的发明,改变了出版手段,出版生产力逐渐发展,编校工  相似文献   

4.
问题的症结不在于“编校合一”万莲子时下有“编校合一”是编辑出版工作中的一种时弊的流行说法(见李频《校对是一种独特的阅读方式》《新闻出版报)1995.11.20)。我作为一名学术期刊的编辑,经过当年的编辑出版工作实践摸索,倒不以为“编校合一”是什么时弊...  相似文献   

5.
编校一体化初探广东科技出版社崔坚志所谓编校一体化,就是出版社对书稿专业技术内容的取舍把关、文字体例的编排布局、错漏内容的纠正补充等,都同时在计算机的同一个书稿文件(或由计算机打印出的同一个清样)上进行。而传统的编校工作是编辑在原稿上改,校对在清样上改...  相似文献   

6.
机械类图书中常见的编校差错(下)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孟寿萱三、错别字错别字在图书编校差错中占有极大的比例。要消灭或减少这类差错,首先要分析其发生的原因,找出规律,从而在编校工作中予以注意。根据笔者的经验,编校中错别字可以分成以下三类。1.形体相近的字这类...  相似文献   

7.
【编排说明】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校对研究委员会拟订的《图书编校质量差错认定细则》第七条中,列举了内含较难界定别字的词语249条。这些词语的致误确实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但原来的排列不便于查检。今特将其按音序编排于后(括号内的字是错的),以便广大编校人员在工作中检索参考。还要说明三点:(1)“沟(勾)通”一条欠明确,编排时改为“沟(勾)通信息”、“勾(沟)通敌人”两条一条。(2)“成分(份)犤指物质犦”、“股份(分)(哄)”3条,依《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7月第版,括号内的字应为参选字。(3)“声呐…  相似文献   

8.
班固与斑姓     
班固(32-92),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他继承父亲班彪的遗愿,著述《汉书》.《汉书》记载了西汉自高祖刘邦元年(前206)至王莽地皇四年(23)200余年间的历史,开创了断代史体例,记事严谨,文辞精练古雅,记录了大量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资料,史学上的地位仅次于《史记》,是研究西汉历史最重要的文献.  相似文献   

9.
张元济古籍编校出版方法论浅说■王灵善在我国近现代出版史上,张元济可谓声名显赫,特别在我国传统古籍的编校出版方面,可称得上是功勋卓著第一人。张元济(1866~1959),号菊生,浙江海盐人。光绪十八年进士。戊戌变法期间,积极参与康梁变法运动,曾受到光绪...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1994,(4)
永恒主题:减少差错·编者·办报办刊要把差错消灭,一时还做不到。但像目前那样差错信手可拈,读者怨声不断,也很不正常。差错多的主要原因是办报(刊)人责任心差,编校质量低。在1992年,全国搞了几次党报系列编校质量抽查评比,我省对市、地报也搞了一次,曾一度...  相似文献   

11.
编辑的责任心理障碍与文字差错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王文武王国晨为什么文稿几经编校(三审三校)对文字差错却“视而不见”呢?究其原因一方面与编校者的业务能力和文字修养有关;另一方面,还与编校者的责任心淡化(放松要求)或责任心理障碍有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2.
把握编校质量的整体性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刊物的内容和编校质量是统一的,内容好要用编校质量好去表现;如果内容好,编校质量不好,那就会前功尽弃。在工作实践中,要把提高编校质量当作一项整体工程去做,尽可能地把编辑部和印刷厂(所)各方面的力量协调起来。1.认真审读原稿,尽可能消除原稿的差错对收到的稿件,初...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在分析编校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时 ,人们往往把一本书的编校质量问题归咎于编校人员(尤其是责任编辑) ,归咎于编校人员的业务素质低和对工作缺乏责任心。毋庸讳言 ,编校人员的业务水平、工作的责任心 ,对图书的编校质量有着重大影响。但是 ,也应当看到 ,第一 ,对于一本图书来说 ,从确定选题到最终装订成书 ,要经过若干环节、多人参与 ,这些环节和参与者都或多或少、或强或弱地影响着包括编校质量在内的图书的整体质量 ;第二 ,图书出版过程中的这些环节 ,或以“惯常的”、不健全的、缺乏规范的运行方式 ,或由于当今市场经济条…  相似文献   

14.
引进电脑校对系统提高书报编校质量刑如云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型计算机在图书、期刊文字排版方面的应用基本普及。但是,微机在图像(封面和彩色插图)及图形(机械、数学、物理、化学、经济等插图)处理方面,在图书的审稿(三审)方面,特别是在图书、期刊...  相似文献   

15.
吴静 《出版参考》2023,(5):87-88
图书印前质量检查对构建和完善图书质量保障系统,强化编辑责任意识、质量意识,提高图书编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图书编校质量保障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印前质检为消除各类差错、提高成品书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本文对印前质检的内容、常见差错,印前质检环节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提高图书编校质量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贾谊贾谊(公元前200-前168年),洛阳人,官至太中大夫,先后为长沙王太傅、梁怀王太傅。他的著作有《新书》和《鹏鸟赋》等。贾谊是西汉初期著名的政论家、思想家。他在深刻分析秦王朝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发展经济、巩固西汉政权等一系列重大  相似文献   

17.
浅论编校角色的重新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校关系是近年来出版界谈论较多的一个话题。因为编校合一也好,编校分离也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图书质量的优劣,因而它不是单纯的出版分工问题。编校关系的分与离,根本上是由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在出版业的应用程度等因素决定的。在目前出版条件下,校对校审功能不断强化,编辑策划功能不断加强,编校关系已不能适应出版业发展的要求。因此,进行编校职能的融合与重组势在必行。一、编辑策划功能日益加强“编校合一”作为编校角色分工的一种形式在许多出版单位曾被使用,但它存在许多不合理因素。所谓“编校合一”是说编辑兼编校于一…  相似文献   

18.
校对工作横竖谈(一)本刊记者陈鹰在全国首届校对工作研讨会上,与会者们挣心畅谈,对当前书刊编校质量现状及校对队伍建设问题的忧虑、对校对工作的热爱之情、对加强校对队伍建设的殷切希望、对做好校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令人感而叹之;对于改善校对管理、提高书刊编校...  相似文献   

19.
建立健全编校过程的监控协调机制曾建华,万纯祥编校质量是衡量成书质量的一个决定性标准。在出版社内部建立、健全图书编校过程各环节间的监控、协调机制,对于提高图书的编校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决定图书编校质量的诸因素中,原稿及编辑加工质量是关系到成书编校...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校对质量,人们采取了多种校对方法,如点校法、折校法、通校法等,但不管采用哪一种方法,校对始终是由人进行的,而编校一体化(也称编校合一)正是考虑了人这个客观实在的因素,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期刊的整体质量。1科技期刊实行编校一体化的优点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