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编校质量是评价期刊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这从新闻出版总署、新闻出版局和民间团体定期举行的编校质量评奖或编校理论研讨会可见一斑。那么,如何提高期刊的编校质量呢?笔者认为,须讲究编校策略。所谓编校策略,是指编校时要讲究方式方法。为了提高期刊的编校质量,编辑学界前辈和同仁从不同的视角探讨和实践了许多有益的方法,如三校一读制、编校合一法、互校法、对校法、审校法、分项校对法等等,这些方法都对编校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提高科技论文编校质量探索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针对许多科技编辑既做编辑,又做校对的实际情况,提出一种提高编校质量的方法--层层筛错法,指出编辑按先内容,后格式划分层次,校对按照校次划分层次,各层次侧重不同项目,有利于提高编校质量。  相似文献   

3.
走出“三审三校一通读”模式史新奎编校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牵涉到编辑、校对、激光照排等诸多环节。为了提高编校质量,许多出版社加大力度,建立了各有特色的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目前,出版界最流行的编校模式是“三审三校一通读”,整体效果是好的。不过,这种模式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基于编校合一模式的护理期刊校对工作管理方法。方法:基于编校合一模式下加强护理期刊校对工作管理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分析,随后探讨了当下编校合一模式下护理期刊校对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相应问题,从多个角度入手,提出了护理期刊校对工作管理策略。结果:应用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增设作者校对、采用交叉校对方法、加强传统校对方式改革的方式可提高护理期刊校对工作质量。结论:当前在编校合一的模式下,针对护理期刊的校对工作开展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为进一步提高护理期刊的稿件出版质量,必须要加强对校对问题的分析探讨,采取应对策略,从根本上提高护理期刊稿件校对的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前出版社和报刊社的编校体制不大一样,多数设有专门的校对机构,配了专业校对人员,实行编校岗位分开;有些不设专门校对机构,编校岗位不分,校样来了,编辑、校对一起校,这也许是编校合一的一种形式;有的则不配专业校对人员。作法不同,说明看法不同。开展关于编校合一的讨论,提供一个交换意见的园地,总结经验教训,比较利弊得失,对于提高出版物的质量是很有必要的。《出版工作》发表的周振甫、王攸两位老前辈谈编校合一的文  相似文献   

6.
校对工作是期刊编辑出版的重要环节之一。校对工作的质量如何,与出版物的质量密切相关。所以,怎样又快又好地进行校对,应该是每个期刊出版工作者时刻关心和探索的课题。期刊出版部门一般人手紧张,工作量固定,编校合一不失为有益的方法。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编校合一在科学性、合理性上不及编校分工,加之编校合一要求编辑人员在编辑和校对两种角色之间频  相似文献   

7.
多技术手段联合使用:提高科技期刊编校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飞鸣 《编辑学报》2007,19(2):108-110
介绍在期刊编校工作中使用计算机技术的经验,包括纸质原稿与电子原稿相结合、多种软件联合使用、编辑人员与技术人员相结合、机校与人工校对相结合.探讨编校对象不同时的具体编辑方法.认为只有联合使用多种新技术及传统方法,才能有效提高编校质量.  相似文献   

8.
医学期刊校对工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对是特殊的编辑工作,校对工作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出版物的内在质量。科技期刊内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是评价其质量的主要指标。“经之至者道也,所以明道者词也,所以明词者字也。由字以通其词,由词以通其道。”字词之差有时会在真理与谬误之间。校对工作要对读者负责、对社会负责,如果因编校失误而造成“谬种流传”,对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估量的。①校对不但要对原稿负责,根据原稿校正排版过程中产生的差错,即校异同,还要积极地去发现和纠正作者、编者在处理文稿中的错误,即校是非。校对是对编辑工作的补充和完善,是出版的重要条件。我社在期刊的编校工作实践中,从编校统一到编校分开,再到现在的把编校的分与合的有机统一,使差错率降到低于0.5/10000,提高了期刊编校质量,增加了期刊竞争力。一、校对工作的发展1.编校合一的尝试医学期刊的编辑担任校对工作,其优势在于掌握医学专业知识,对原稿能融会贯通、领悟真谛,做到总体把握,校对时可以随时发现原稿自身的漏洞、不足和疑点,及时地与作者沟通并可随时对其进行修改,保证文章的科学性、准确性、完整性。但是编辑在阅读方式上“线性阅读”,往往不易察觉文字、标点、符号等细小的差异;在阅读心态上“自我欣赏...  相似文献   

9.
对于期刊来说,编校质量是出版物质量的基础,是内容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可以确保期刊稳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直接影响到作者对期刊的评判,是编辑人员和校对人员应该始终遵循的原则性问题。编校质量对于期刊的学术地位和学术影响是十分重要的。目前,编校质量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作者投稿阶段、内容录入和排版阶段、编辑阶段和校对阶段等每一个阶段都需要编辑人员高度重视。本文针对提升期刊质量展开论述,分析了影响编校质量内容的因素,并且针对提高编校质量提出了改进措施。出版单位需坚持“三审三校一读”制度,培养一批专业的期刊编辑人员和校对人员;期刊编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学术规范,牢记编辑人员和校对人员的责任与使命,进一步为提高期刊编校质量履行个人岗位责任。  相似文献   

10.
电脑校对软件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电脑校对软件非常实用传统校对方法的校对质量依赖于校对者的判断,受人的因素影响较大,校对者的经验是否丰富会影响校对的质量,校对者的精神状态也会影响校对质量,如果稿件的几个校次都由同一人负责,还可能受个人阅读习惯的影响,几个校次都发现不了同一个错误。...  相似文献   

11.
由历史的和现实的诸多原因以及期刊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所决定,目前我国的期刊特别是学术期刊,大都不设专职校对,校对工作由责任编辑兼任,从而形成了一种编校合一的期刊运作体制。与专职校对相比,编校合一既有其优势和强势的一面,又有其不足和弱势的一面。具体来讲,编校合一存在如下之优点: 1.驾轻就熟,便于提高校对速度。在专职校对情况下,校对人员要么折校,要么点校、读校,不能脱离原稿须臾。在编  相似文献   

12.
“三校一读”是《图书质量保障体系》中为加强图书生产流程中校对环节的管理,确保图书编校质量而作出的规定。从这一量化了的规定中,我们不难看出,校对的次数被视为保证图书质量的关键之一。应该说,“三校”之规定综合考虑了图书编校质量、出版周期与成本以及市场等因素,在一般情况下,“三校”是可行的。但是,对于“重点图书、工具书等,应相应增加校次”,这是《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对“三校”之规定所作的补充,也就是说,在某些情况下,校对次数不能简单地以“三”为限,应以质量论校对。遗憾的是,在执行上述规定过程中,不少出版…  相似文献   

13.
杨爱东 《编辑之友》2010,(12):28-30
由编校合一到编校分工,既是出版工作中编辑和校对分工更明确的集中体现,又是提高出版物质量的必然要求."校异同"和"校是非"虽说是校对员的基本职责,但在实际操作中,校对所起的作川有时相当于编辑加工的后续,它为保证出版物在各方而的规范和达标起到了监督和弥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编校合一之校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校对的目的与作用在于弥补作者的疏漏与编辑加工的不足以及保证正确修改的落实。在统一的编排规范指导下,每一个编辑都有自己的编辑加工方式与习惯,校对的方法也不应是千篇一律的。编辑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采取何种方法校对,最终以保证期刊的质量为目的。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编校合一者的校对。1校对重点与方式的确定1.1编辑加工的质量决定校对重点编校合一即编辑加工与校对由编辑一个人独立完成,编辑对校对过程及时间的安排有很大的自由度,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如何编辑加工与校对。笔者习惯于把编辑加工做得细致一些,把编辑加…  相似文献   

15.
综合性科技期刊应正确认识并实施编校合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金海 《编辑学报》2012,24(6):576-577
针对综合性科技期刊采用"编校合一"时容易出现"编辑加工与校对工作一人包揽"的现象,认为其一定程度上源于对编校合一的认识不足。指出编校合一时进行互校是现代校对基本制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出版工作》开展“编校合一”问题的讨论,不少编辑、校对和出版管理工作者发表了许多见仁见智之议,这对改进编辑工作,提高书刊质量,培养专业人才,都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在已发表的许多文章中,大家从实际工作经验、出版管理体制、编校人员素质等各方面对编校合一问题进行了讨论。本文拟从研究校对工作本身的一些客观规律出发,对编校合一的几个问题,提出看法。一、校对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校对工作是所谓“编辑六艺”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任务是对原稿负责,改正清样中的差错。但是,我们决不能就事论事,把校  相似文献   

17.
几次参加图书编校质量检查,深感目前出版物的质量问题的严重性。现在的出版物,不仅错别字多,标点符号、语法、修辞方面的差错。知识性、常识性的差错也不少。 产生这样的“硬伤”,原因是多方面的。著译者固然难辞其咎,但主要是编校质量不高造成的。 参加新闻出版署组织的历次书报检查的人,多数是首都出版界的资深校对。既然他们能从书报中查出差错,那么,如果各个出版社培养几位能够胜任通读理校的校对人才,让他们在图书付印之前,将校样通读一遍,像检查书报编校质量一样,把三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新时期网络化的采编工作高效快捷,对编校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校对工作没有了可参照的纸稿,校对的时间大为缩短,要求由照本宣科式"校异同"的"死校对"转变上升为更理性、更专业"校是非"的"活校对";另一方面,党报校对工作也是编辑工作的延续,具有对编辑工作监督、检查、补充和完善的多种功能.因此,网络化之后的校对工作责任更大,作用更重要.  相似文献   

19.
校对:主体、功能和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对:主体、功能和责任孙培镜校对,在我国一向也称“校雠”。“校雠”作为我国编辑史上的一个专门用语,既指古籍整理工作中的校勘,又指古籍和原稿复制工作中的校对。从校与编的关系看,古籍整理工作中的校雠,一向是编校合一的,即一人而兼编校二任;而古籍和原稿复制...  相似文献   

20.
从有关方面获悉,今年上半年全国文字类图书的质量检查表明,图书的整体合格率仍不能令人满意,甚至还要低于去年的百分比。这就是说,目前我国出版图书的编校质量尚有待提高。图书内容普遍出现错别字和文句不通等质量问题,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图书校对工作不能尽如人意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提高图书校对工作的质量,应该是不言而喻的。 长期以来,我国出版社图书校对一般实行三个校次的工作制度。重要图书还要增加校次。但在观念上,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