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26年童振藻所著的《云南地震考》是云南历史上首部关于地震研究的专著,书中对云南地震的成因、震史、震灾预防等都进行了详细阐述,尤其在云南地震成因、地震诱因、地震区域划分等方面的观点,对当时的地震研究工作来说,都具有标志性意义,是云南地震研究者的重要参考资料。文章从《云南地震考》一书中提取了对地震科学研究的价值,并对该书的科学意义和历史地位作了肯定性探讨。  相似文献   

2.
地震沉积学是应用三维地震信息研究沉积岩及其形御立程的学科,是继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之后的又一新兴达缘交叉学科.文章简述了地震沉积学的概念和内容.完善并调整了研究内容和研究流程,尝试将年代地层切片技术、90度相位转换、属性投影、分频技术和地震波形分析列为地震沉积学分析的5个特色技术.  相似文献   

3.
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日本大地震发生之后,我国对地震事件对核电站的影响倍加重视,决定开展地震PSA研究,其中危险性分析是地震PSA研究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本文介绍了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的四个步骤:震源评价、地震重现、衰减关系确定以及危险性曲线的确定方法;分析了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和一致危险性谱,探讨了危险性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危险性分析方法是成熟的,在分析过程中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需正确看待和理解。  相似文献   

4.
地震武器     
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说过:“人类制造战争的手段,要比维护和平的手段发达得多。”的确,当人类对地震等自然灾害还不能有效地预防时,又一种新型的武器——地震武器已经悄然诞生了。所渭地震武器,就是在特定环境下,采用地下核爆炸和非核爆炸等手段,人为地诱发或制造地震灾害,从而达到军事目的的一种武器。前苏联的地震专家先后进行了32次地下核爆炸,以检验其引起的地震效果。20世纪80年代,他们经过多年的研究得出结论:核爆炸  相似文献   

5.
地震探礦     
這期的封面是描寫在野外進行地震探礦工作的簡單情況。地震探礦是近代探礦方法的一種,與重力探礦、磁力探礦和電法探礦合起來,統稱爲地球物理探礦。蘇聯對這種科學非常重視,地震探礦工作在蘇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發現了許多藏量豐富的油田。蘇聯許多科學家由於對地震探礦的研究和貢獻而獲得斯大林獎金。我國的地震探礦工作也在飛躍地發展中,地震探礦隊正在迅速地增加和壯大。在蘇聯的幫助下,我們的地震探礦隊將會和  相似文献   

6.
通过地震编目分析吉林省地震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吉林省地震编目的发展历史,并通过编目资料分析了1972年以来吉林省地震分布情况。结果显示省内地震主要集中在扶余(松原)-肇东断裂带、伊通-舒兰断裂带、浑江断裂带等地;长白山火山地震空间分布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天池西侧和西南侧。  相似文献   

7.
张冰 《科技风》2015,(2):48
文中主要论述了地震前兆观测数据的采集、处理、入库、报送和共享等具体工作,提出了如何做好工作地震数据前兆工作,指出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改进措施,确保地震前兆数据的连续、完整,为地震监测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张翔  李哲 《中国科技纵横》2014,(4):241-241,244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地震给人们生命财产带来的伤害是无法估量的。尽管地震什么时候发生,强度多大等至今还无法精确的预测出来。但是通过建立有效的地震预测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估测某个地方是否会发生地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突发地震对人们带来的伤害。本文将简述地震预测模型建立的过程,希望通过该模型的建立,可以让人们更多的了解地震相关的知识,同时也给研究和设计地震预测仪的专家等带来启发性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雷利 《科学大众》2010,(5):36-39
汶川地震已经过去了两周年了,小璐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地震,同时,她还听到了一些关于地震和天气异常的说法.如:今年天气异常,地震频发,说不定2012年地球真的要毁灭了!对于这种说法,小璐觉得有些杞人忧天了!  相似文献   

10.
当代的地球科学跨越严格限定的研究学科领域,由此产生的在科学理解上的突破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地震活动是一种复杂现象,迄今为止,世界上仍没有一种理论和观点可以真正解释地震的机制,仅仅是对地震的孕育、发生与异常现象之间关系的研究。本文通过对地球运动、地磁与地震关系资料的归纳,进一步论证了三者的相关性,提出了未来地震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漫谈地震考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百年前(1906年),美国洛杉矶发生了强烈大地震,碰巧当时有电影胶片记录了地震发生的过程;这启迪人们可以通过胶片记录的大量科学图像和数据来反复观察和研究地震现象。而后,随着“弹性反弹理论”的提出,现代地震学应运而生;研究过往地震在人们认识地震和地震预报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环节。20世纪80年代初,古地震研究成了地震学的一个新分支;它一般是由地震学家在已发现的重要断层或断裂带上,开展的深入地下观测,目的是发现其中保存的过去一次或多次地震的地质现象。而考古学是研究过去人类社会遗留下来的遗存物,并通过这些物化的人类活…  相似文献   

12.
地震与地光     
地光是与地震发生密切相关的一种地学现象,国外称其为地震光。近年来在我国发生的地震中,至少有30多次地震伴随有地光的出现。1966年3月8日5时29分河北邢台发生了6.8级地震。地震前,震中区隆尧县天空出现白光,如同闪电,昏暗的大地出现一片惨白色;同时,震中区和邻近地区的上空不时有红色的火球闪烁,部分地区出现火苗从地面窜出的现象,火苗上升高度达2米左右,持续时间数分钟。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城发生了7.3级地震。  相似文献   

13.
画说地震     
由于地球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石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地震绝大部分发生在地壳中。地球的外表面是一薄薄的地壳,其厚度在大陆平  相似文献   

14.
提起地震,很多人就会联想到山崩地裂房倒屋塌的凄惨景象。经历过 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人们对当时的情景至会仍记忆犹新。1995年1月17日的日本兵库 7.4级大地震更给多地震国家敲响了警钟。确实,强烈地震给社会和人类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是巨大的,但地震给人类造成劫难的只是极少数。据监测资料统计,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1500 万次。其中3~4级有感地震年平均约 5万次;  相似文献   

15.
韦蒂 《今日科苑》2011,(20):72-74
频发的地震灾害,让很多人"谈震色变"。前一段时间有网友称,在江苏、安徽、浙江等地上空发现所谓的"地震云",甚至将拍摄到的照片传到了网络上,引起网民恐慌。而长期以来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干旱是地震的前兆之一,那么气候的变化究竟与地震的发生有何关联呢!气候异常预示地震?"气候异常的原因有多种,地震孕育是可能的原因之一。但现在还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地震和气候异常之间有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正>本研究通过对安徽地震编目数据库的访问,实现对发震时间、经纬度、发震深度、发震地点、震级限定范围等地震信息的条件查询和数据读取,并按照地震应急数据规范,对地震目录数据进行提取、转换和导出,完全满足应急数据入库要求。地震目录更新软件的研制实现对地震目录数据的即时调取,减轻了数据维护人员工作量,提高了数据的即时性和准确性,满足地震应急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20,(25)
地震定位是地震学研究中的基本问题,提高地震定位的精度对地震事件及地质构造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重庆地区常用的地震定位方法和相关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慢地震研究中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慢地震研究中一些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包括 :慢地震的定义及特征、慢地震的识别和定位、慢地震孕育的地质构造背景和产生的物理机制、慢地震孕育和发生过程的数值模拟等 ,也涉及到长周期前兆与慢地震的关系、慢地震与应力触发、地震活动性的关系 .笔者认为 ,在中国起动慢地震研究 ,首先应解决慢地震识别、定位和震源机制问题 ,确切验证中国大陆是否存在慢地震 .为此需要加强各个地区的台网观测密度和发展宽频带地震仪、应变仪、GPS、InSAR的综合观测 ,并应加强对多种资料的综合理论分析及模拟的能力 .  相似文献   

19.
<正>本文介绍了预制装配式T梁中,T梁与高墩固结体系桥梁的结构特点和地震作用下特殊的地震效应。概述地震,是地球内部某部分急剧运动而发生的传播振动的现象。地震具有突发性和毁灭性,地震爆发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给当地交通网络造成严重的破坏,导致人员伤亡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我国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这两大地震带上,是世界多地震国家之一。作  相似文献   

20.
网上地震纪念馆是国民灾难教育的重要形式.在提出"同上地震纪念馆"的概念基础上指出其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的,并重点分析了网上纪念馆地震馆的内容构建,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