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罗兰 《宣武教育》2006,(1):16-19
在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的语文教材中,呈现出一个全新的内容,即:“语文综合性学习”。所谓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指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学习方式,以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沟通、书本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主体活动,体现听说读写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协调发展,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的学生自主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所以,教师应把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列为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为此,学校进行了“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我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建议开展活动,现谈谈自己的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与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相并列。成为语文课程目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准》还特别强调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进行的语文学习活动.它以问题为中心内容.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有利于加强语文课程与学生生活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是一个不断发展着的范畴.语文课程改革是语文教育改革中最关键的部分.课改后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设计理念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学习方式,以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沟通、书本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主体活动,体现听说读写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协调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黎莉 《青海教育》2004,(12):23-23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课堂教学中,摒弃传统语文教学的条条框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实践过程中,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相似文献   

7.
周齐展 《小学语文》2010,(1):99-10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由此可见,语文综合性学习更多地指向学生的自主活动。但是,中年级学生刚刚接触这一领域,在辨别、组织、自控等方面都还不成熟,在参加自主活动的过程中往往表现得跃跃欲试却又手脚无措。因此,笔者认为:在小学中段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需要做好“四导四重”,真正引在点上,导在法上,方能为学生打开一扇神奇的语文学习的大门,带领学生走进更加广阔的语文学习新天地。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理论支撑,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堂教学实例,探讨了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综合性学习 ,要求语文学习能为学生提供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自主活动的空间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与创新思维。为此 ,由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角度入手 ,从多元对话、综合活动、专题探究三个方面对相关策略的选择与构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施茂枝 《云南教育》2005,(34):11-13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标准》设置的五个学习领域之一,它以语文课程资源的整合为基点,围绕学生感兴趣并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组织学生自主开展语文活动,亲历探究过程,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由于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新的语文学习方式进入课堂,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就成为我们迫切需要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语文学习活动,它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体现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研究,有利于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探索、尝试中,我们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教育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以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知识的过程。它是教学双方主动探究、真诚合作、共同解读的过程,也是学习方式、研究意识、探究精神得以培养的过程。《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我在语文教学中结合综合性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观察大自然,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了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相似文献   

14.
高伟兰 《教师》2010,(36):38-38
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以课题探究为形式,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将各种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方式等进行整合,通过学生自主合作的探究过程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实践能力的一种诱文学习方式。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综合性学习赋予了语文教学新的内涵与活力,成为了语文教学由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5.
张勇 《文学教育(上)》2011,(14):124-124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质在于让学生在有益的自主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主动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学科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综合是语文知识的综合,而不是无所不包的综合。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理论支撑,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堂教学实例,探讨了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周晓翠 《生活教育》2012,(24):50-5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应该把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列为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8.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叶海云 《教育》2015,(8):56-5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由此可见,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探究精神的有效手段。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教师坚持正确的教学理念,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尤为重要,语文综合性学习对于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及探究精神发挥着极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语文学习活动,它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体现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研究,有利于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探索、尝试中,我们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教育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以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