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生物科学史的学习无疑在生物学科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学习科学知识和研究方法、理解科学本质的重要载体。“我们要教给年轻人的,与其说是科学结论不如说是科学方法,更不如说是科学史。”(英国科学促进协会)生物科学素养是公民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史的教学则为落实“提高生物科学素养”这一生物课程理念提供了平台。由于科学史由一系列科学史实组成,过程更详实,内涵更丰富,教学目标也更充实。  相似文献   

2.
心理学理论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观点是:科学上很多重大发明与创新,与其说是问题的解决者促成的,不如说是问题的提出者促成的。英国科学哲学家波普尔曾说过,“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我国传统的数学教学活动大多旨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殊不知学生的提问能力是科学素养形成的必要因素之一。新课标第三部分课程目标的第三点也提出:“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提问能力的重要性。但是,笔者根据平时的教学信息和调查了解发现,学生的提问能力存在着很大的缺  相似文献   

3.
张友军 《班主任》2002,(12):28-29
误区之一:过分强调“管”,忽视“理”从理论角度上讲,管理应该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缺少了科学、艺术成分的班级管理也就失去了其育人的功能,变成了一种没有人性化的管理。在班主任实际工作中,许多班主任与其说是在管理班级,不如说是在“看管”学生:看管学生早读,看管学生做早操,看管学生午睡,看管学生完成各项班级事务,看管  相似文献   

4.
张友军 《班主任》2002,(6):27-28
误区之一:过分强调“管”,忽视“理”。从理论角度讲,管理应该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在实际工作中,许多班主任与其说是在管理班级,不如说是在“看管”学生:看管学生早读,看管学生做早操,看管学生午睡,看管学生完成各项班级任务……他们看管的方式方法多带有强制性,违背了学生主体身心发展和集体成长的规律,学生往往缺乏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班主任应注重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在科学的管  相似文献   

5.
彭兴顺 《教师》2011,(25):112-113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专项课题“名优教师可持续发展研究”这个课题.是基于张家界市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提出的,与其说是进行专项课题研究,不如说是我们在围绕“名优教师可持续发展”进行持续地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回顾中国近现代史上先后出现的器物科学观、方法论科学观、启蒙科学观、唯科学主义观以及“奇技淫巧”说与玄学派科学观等种种科学观,笔者得出的看法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出现的各种各样的科学观实际上是各种各样的科学价值观。因此,与其说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科学观的嬗变,还不如说是科学价值观的嬗变。嬗变的科学观反映了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在科学能否经世致用问题上的认识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英国中学教学用“科学合作卡”的本地化开发和制作,并从不同概念教学和课堂活动两方面对“科学合作卡”的使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学者要把自己奉献给科学,再把科学奉献给社会,这才是学者研究自身的“课题指南”。 学者的使命。科学的堡垒与其说是科学家攻克下来的,不如说是由科学家奉献出来的。攻克,需要用奉献的精神去攻克。科学,不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是探索未知的。探索即探险。探险有风险,有危险。保险公司的险种再多,也不可能有“保”论文奖这种“险”的。吃“已知”之果不易,吃“未知”之果更难,没有奉献精神的人是解不了“未知”的。  相似文献   

9.
孙维琴 《现代教学》2014,(10):65-66
一部生命科学史就是一部激动人心、催人奋进的历史。生命科学史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但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我们不可能以科学史为主线编写教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及目标,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适当地选取或处理相关的史料,将其作为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引导学生通过对科学史的学习,接受教育和启发。英国科学促进协会(BAAS)主席就曾呼吁:我们要教给年轻人的,与其说是科学结论不如说是科学方法,更不如说是科学史。生命科学史是一门充满生命力的科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生动教材,蕴涵着深厚的教育功能,适时地、适当地利用生物学史实,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0.
黄巍  林松 《中学生物学》2020,(2):12-14,17
1问题的提出:科学发展史与论证式教学的关系1958年,英国哲学家图尔敏(Toulmin)提出了论证研究的经典模型.20世纪90年代开始,“知识推理”和“论证”被引入课堂,论证式教学应运而生.基于科学发展史的论证式教学能够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严谨的论证推理方式,学习科学家解决科学问题的思考方式和研究方法,运用生物学事实进行思维,利用实验证据和逻辑进行论证,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快乐ABC     
ImprovementOnestudenttoanother:“HowareyourEnglishlessonscomingalong?”“Fine.Iusedtobeonewhocouldn'tunderstandtheEnglishmen,andnowit'stheEnglishmenwhocan'tunderstandme.”进步一位学生问另一位:“你的英语最近学得怎么样?”“很好。我过去听不懂英国人说话,可现在是英国人听不懂我的话了。”ThePluralFormof"Child"Teacher:Whatisthepluralofman,Tom?Tom:Men.Teacher:Good.Andthepluralofchild?Tom:Twins.“孩子”的复数形式老师:汤姆,“男人”这个词的复数形式是什么?汤姆:男人们。老师:答得好。那“孩子”的复数形…  相似文献   

12.
<正>弗赖登塔尔的名言是:与其说是学习数学,还不如说是学习"数学化";与其说是学习公理系统;还不如说是学习"公理化";与其说是学习形式体系,还不如说是学习"形式化",这是颇有见地的.他认为:人们运用数学的方法观察现实世界,分析研究各种具体现象,并加以整理组织,这个过程就是数学化.  相似文献   

13.
<正>弗赖登塔尔的名言是:与其说是学习数学,还不如说是学习"数学化";与其说是学习公理系统;还不如说是学习"公理化";与其说是学习形式体系,还不如说是学习"形式化",这是颇有见地的.他认为:人们运用数学的方法观察现实世界,分析研究各种具体现象,并加以整理组织,这个过程就是数学化.  相似文献   

14.
培根的名言     
培根是英国十六世纪杰出的哲学家和文学家 ,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马克思语 )。他最先提出了实验科学理论 ,奠定了近代实验科学的基础 ,是世界思想史和科学史上罕见的代表人物。正如人们所评说 :“如果说达·芬奇的名字是文艺复兴时代的象征 ,那么培根的名字就是近代新兴科学和技术革命的象征。”他的名字 ,早已和“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一起 ,享誉整个世界。培根的一生 ,充满传奇色彩。他虽然出身寒微 ,但一跃而为英国掌玺大臣的儿子。在仕途上 ,他屡屡受挫 ,后来又奇迹般地被任命为英国皇家法律顾问 ,直至升…  相似文献   

15.
日本学者在《万有大百科事典》中对“文化”一词解释说:“文化,与其说是某种已完成的状态和结果,不如说是意味着趋于完成的过程或情况。”校史正是校园文化变迁发展的历史过程;是反映校园师生员工  相似文献   

16.
课本第25页:《英国内战形势》图中的时间写法错误。分析:图中把马斯顿荒原战役的时间标为447(按:编者检对,仅见有“4”),把纳西比战役的时间标为“456”,这种标法明显不科学。建议:将447改为16447,将456改为16456。课本第25页:《英国内战形势》图中图示“×”表示“战役地点和年月”,而图中马斯顿荒原下有“×”但没有标明年月,应标上1644年7月。《英国内战形势》图的缺失$北京市首都医大附中@张江平$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叶德季  相似文献   

17.
赵建平 《考试周刊》2010,(44):165-166
科学上很多重大发明与创新,与其说是问题的解决者促成的,不如说是问题的寻求者促成的。伽利略对亚里十多德“自由落体定理”的科学修正及创新,非常清晰而准确地说明了这一点。因为比萨斜塔上的试验几乎人人可为,但是能意识并发现这一问题存在的仅有伽利略一人。  相似文献   

18.
在世界近现代以来的三次科学技术革命浪潮中,各国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了科学、技术、产业三者优先发展战略的多种模式。 一、英国:科学、技术、产业依次递进的发展模式 英国走上现代化道路是一种优先发展科学,然后带动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模式。 17世纪末18世纪前叶,英国发生了科学革命。培根首倡成立科学院。1662年国王批准成立“皇家学会”,成为系统研究、推广新科学成果的中心。英国在1500年以后形成为  相似文献   

19.
陈建 《物理教师》2002,23(9):39-41
1 引言科学的核心是探究 ,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科学课程应当体现这两者的结合 ,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 .美国 1 996年初发布了第一个国家科学课程标准 ,其核心是科学探究 .英国、日本、新西兰等国 ,科学探究也都成为科学课程的核心 .我国教育部制订的《科学 (7~ 9年级 )课程标准》(实验稿 )的“总目标”中 ,提出了“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初步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 ,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分目标”中更是将“科学探究”列在首位 .科学探究作为一种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的重要学习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 .尽管学生是使用探…  相似文献   

20.
当你对这个孩子贴上“弱智”的标签,还会有鼓励和激励,还会有呵护和期待吗?这样的教育与其说是教育,不如说是心灵的摧残,不如说是精神的扼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