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6 毫秒
1.
高中遗传学实验设计类试题是生物学科高考的热点和难点。文章以一对基因位置判断、两对基因位置关系探究及变异个体产生原因探究等高中遗传学实验设计类试题为例,实践与研究以"假说-演绎"法指导学生掌握解题思路与策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与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2.
采用以建构知识体系和落实核心概念为核心,以灵活运用“假说-演绎”的科学方法解决不同情境下的遗传学问题为主线,进行“遗传规律中的基因定位”专题的复习,以全面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科学教育的改革要求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改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要将知识的建构与科学探究结合起来,两者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侧面,根据对科学教学过程的探讨,建立“探究-建构式”的教学模型。  相似文献   

4.
在"DNA分子的复制"一节的教学设计中,通过假说演绎、模型建构等科学研究方法的应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学生经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享受了科学探究的乐趣。  相似文献   

5.
一、科学“情境-问题-探究”式教学 科学“情境-问题-探究”式教学是一种教师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在此情境中发现问题,激发起探究欲望,从而自主探究、主动建构知识的科学课堂教学体系,其中“情境”为知识产生或使用的具体环境,“问题”为学生在情境中发现并想要解决的对象,“探究”为学生在情境中自主进行的各种学习活动。[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一位小学科学教育专家将小学生科学探究的要素简约成“问题-事实-推理-解释”。在这几个要素中,笔者认为“问题”是孩子们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起点,“事实”是探究上述问题的证据,“推理”是基于事实形成认识,让学生建立概念,“解释”则是应用形成的科学概念对周围的事实做出合理的分析与解读。基于上述理解,笔者以为:孩子们的科学探究过程是一个在教师的引领下,有一定价值取向的,主动获取、整理、分析事实,从而形成科学认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判断主张、寻找事实与证据、科学推理及探究学习,论证主张“基因决定生物性状”的正确性,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尝试建构“中心法则”模型,训练科学思维,形成生命观念,提升生物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8.
以我国转基因抗虫棉研制历程为主线,设计“基因工程”单元教学,将真实科研过程分解并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使情境贯穿在整个单元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演绎、建模等科学思维与探究能力。通过起境、承境、转境、合境的方式,借一体化情境,帮助学生建构重要概念,发展核心素养。“一境到底”可使单元教学线索更清晰,课堂教学更高效。  相似文献   

9.
以萨顿的假说为出发点,以磁性纸片为材料制作染色体模型,利用贴纸将基因标注在染色体的相应位置上,由此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抽象概念形象化。同时,基于磁性纸模型演绎摩尔根的杂交实验,论证假说,分析遗传学三大定律,诠释“基因伴随染色体传递”的重要概念,从而提升学生“模型与建模”的科学思维。  相似文献   

10.
以“盖斯定律”为学习载体,围绕大概念,通过聚类教学(C1)、概念提取(C2)、关联内化(C3)、迁移应用(C4)的“4C”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回溯知识发生的起点,通过科学探究获得证据,建立解释模型,有效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  相似文献   

11.
实验是进行知识探究的过程,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采取“实验-演绎”的教学模式,是进行知识的认识与再认识的过程,可以促进学生对高中化学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以高中物理课程中的远距离输电为教学主题,探讨“情境—问题—探究—交流”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创设真实情景、提出关键性问题、探究活动、交流与合作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鼓励学生通过探究和交流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司晓敏 《生物学教学》2010,35(11):37-39
本节教学中运用引导探究式、演绎式和归纳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类比推理”和“假说演绎”两种科学方法为课堂的线索,推测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体验“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建立完善过程,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孟德尔遗传定肇的实质。  相似文献   

14.
“探究——互动”物理教学模式的建构 教学模式是为了解决教学中特定的问题而构建的科学操作与科学思维方法,它是沟通实践与理论之间的桥梁,起着由下而上和由上而下的作用。即一方面,可以在实践基础上,把教师经常出现的教学行为,经概括、综合而提出各种相对稳定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可以在理论指导下,经类比、演绎、分析而提出多种模式,进而到实践中加以应用,促进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苗茵 《生物学教学》2012,37(4):19-20
在本节教学中,立足于科学史,把科学探索过程变成学生解决问题、体验探究的过程。创设情境,以问题驱动引导学生运用类比推理、假说演绎的思维模式探究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实现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16.
以建构“生物的呼吸作用”概念模型为例,通过提出问题、质疑方案、分析推理、完善概念、模型应用、迁移巩固来发展学生的抽象、批判、论证、概括、演绎、创新等科学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7.
在新课标背景下,为了深刻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本文基于问题驱动,通过“对比分析”“模型建构”“科学探究”“迁移应用”四个环节进行科学探究、证据推理以及模型构建,从结构、性质、用途三个角度系统学习乙酸,由知识本位转向思维本位,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物主要研究的是人与生物圈的变化、发展规律和相互间的联系。中学生物实验教学,是教师实现生物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对中学生各方面能力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把“诱思-探究”教学法引入生物实验教学中,有助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本文概述了笔者对“诱思-探究”教学法的认识,重点阐述“诱思-探究”教学法在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实践运用及课后反思。  相似文献   

19.
以铁的吸氧腐蚀的原理探究为项目,通过“分析暖宝宝的成分”“设计实验探究暖宝宝发热的原因”“设计实验验证原电池的电极产物”以及“改进实验验证氧气是否参与反应”四个任务,帮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建构实验探究模型以及深化对铁的吸氧腐蚀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0.
培养学生的模型建构能力是发展学生科学思维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模拟实验是培养学生模型建构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教学实践探究,探索出“三阶段五步骤”的模拟实验教学策略,即在“感性·具体”阶段,通过“模拟实验,捕获信息”和“处理信息,理解实验”,实现对操作模型及模拟实验的理解;在“思维·抽象”阶段,通过“搭建支架,思维抽象”和“探究原型,建构模型(概念)”,完成模型(概念)的初步建构;在“思维·具体”阶段,通过“应用迁移,反思升华”,加深并完善对模型(概念)的理解。依托上述策略,帮助学生经历完整的科学抽象思维过程,发展学生模型建构能力,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