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目前高等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的教学模式和课程建设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提出如下几方面的设想和改革思路:课程置换、实践教学、订单培养。旨在培养高等院校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全面拓宽学生的就业前景,充分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优势互补,共同建立专业人才的最优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高职工学结合实施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作为培养计算机行业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在实施工学结合的过程中,应根据高职教育的特色和计算机行业的特点,采用切实可行的工学交替模式,选择形式多样的学生工作方式,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使工学结合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职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所谓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就业是职业学校的根本任务。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检验一个职业学校最重要的标准。就业难就意味着招生难,长此以往将形成恶性循环,就业问题解决不了,将严重阻碍职业院校的计算机类专业的发展。本文讨论的就是基于就业本位的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  相似文献   

4.
谈ASP.NET课程对高职学生就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高职学生的就业形势,尤其是计算机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更是不容乐观。结合现代计算机专业的就业形势和ASP.NET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出了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好专业核心课程ASP.NET在就业中所占据的优势,以此来论证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核心专业课,在就业形势瞬息万变的大环境下,推进相关教学改革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能够提高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网络素养,并且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文章在借鉴协同创新理念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以多维协同为核心的授课模式,并对其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践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高技能人才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的重要力量。基于我国制造业高技能人才供不应求问题,从学生角度出发,对上海市1084名职业院校制造类专业学生的对口就业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职业院校制造类专业学生的对口就业意愿整体较低;学习成绩和年级等个人特征,自我认知、专业认同感和职业评价等认知和评价水平,家庭收入、父母和朋友的期望、学校的就业指导、企业的教学支持等外部环境显著影响专业对口就业意愿。对此,政府、社会、学校、企业等主体应共同参与,从政策制度、舆论引导、教学培养和就业服务等方面,合理提升职业院校制造类专业学生的对口就业意愿,缓解制造业技能人才供需矛盾。  相似文献   

7.
针对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困难问题,在充分了解相关行业用人需求以及现阶段学生的学习状况、能力水平和求职预期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和就业水平为目的,立足于自身办学条件,摸索出一套适合我校机械类专业的教学方法。强调学以致用,紧紧围绕学生兴趣、教师教学积极性和职业规划等,展开教学活动,课堂教学中及早注入“职业规划”的理念。以PLM类系列软件的教学和训练为主要手段,以近期的典型工程案例为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初步的工程设计进而完成实物的制作,借以培养学生兴趣并强化其“职业意识”,帮助学生逐步确立职业目标并最终实现其职业理想,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校的就业压力,实现了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8.
1.中等职业学校中“电”类专业存在的问题。目前大部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的“电”类专业的学生,他们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及毕业后的就业情况都不尽如人意,具体情况罗列如下:  相似文献   

9.
职业素养是影响高职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职业素养培养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深入分析现代服务类专业职业素养的内涵,剖析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现状。探索构建基于职业素养形成的高职现代服务类专业实训教学模式.在实习实训教学过程中系统融入“爱心、服务、责任、沟通”等职业素养教育.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职业技能,增强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而培养出“有内涵、有能力、有闯劲”的高素质技能型现代服务人才。  相似文献   

10.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满意度和就业期望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找出影响旅游专业学生专业满意度的因素,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再结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的精神,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对湖北大学和襄樊学院四个年级的大学生进行了调查。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得出了影响专业满意度的就业预期、知识获得、学习条件、旅游偏好四大因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按性别和年级伺素对就业预期做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这两个因素对就业预期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1.
藏区“9+3”学生就业趋向调查分析,是实施就业指导、促进就业工作的前提,是衡量就业指导工作科学性的重要依据.为了摸清攀枝花市经贸旅游学校不同年级藏区“9+3”学生的就业趋向,对2011级和2010级藏区“9+3”学生进行了就业趋向问卷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藏区“9+3”学生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就业信心不足、就业能动性不强等问题;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教育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中医药院校计算机类专业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的现象,通过调查问卷、座谈等形式,从专业兴趣、就业前景、学习难度等方面探究其成因。结合湖南中医药大学计算机类专业学生专业思想的实际情况,介绍以夯实学生专业知识基础,提高学习定力,推进教学改革与营造学习氛围相结合,提高学习兴趣的应对方法以及近年来取得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基础条件的提高。计算机成为各行各业的必需品。部分高校为计算机类专业的每个学生都配置了个人计算机。这种被冠名“人手一机”的教学环境使教学遇到了新的考验。六安职业技术学院从2009年开始为计算机类专业学生提供“人手一机”教学环境。并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实践。更新了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成效显著。其教室网络部署方案、管理条例、监控方案等教改成果可以为同类高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医疗健康领域引发的一系列革命性突破,迫切需要医学类专业的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学迅速跟进,以帮助学生建立创新思维模式、提高信息素养及了解掌握前沿技术。提出了一种面向医学类专业的“大学计算机”课程建设路径,从课程内容层面提出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新技术相融合、计算机知识和医学知识相融合、专业知识和课程思政相融合的课程内容融合模式;从教学方式层面提出了线上线下教学方式相结合、课内课外教学实践相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并分别给出具体实施策略和示例说明,从而全方位、潜移默化地达成医学类专业“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要求,以期为面向医学类专业学生的信息技术类课程建设与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一个全国范围的对不同学历层次、不同年级的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在读大学生的工作期望、预期起薪以及自主创业的意向.基于实证结果可以发现,就业准备会影响到大学生的预期起薪以及自主创业的意愿,因此建议高校的就业指导应该扩大工作范围,将不同年级的学生纳入进来,注重减小各年级在校学生的就业压力、提升他们的就业信心.  相似文献   

16.
一、计算机、通信、电子等信息类专业将继续走高。但“火爆”场面会降温。其职业前景仍然乐观。近两年,就业市场上最火爆的专业当属与IT业相关的计算机、通信、电子等信息类专业。不少高校该类专业供需比达1:10以上,有的甚至更高,毕业生选择余地非常大。据统计,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省市接收人数最多的专业是计算机类专业,这些专业毕业生占上述省市接收毕业生总数的5%以上,高居榜首。2000年全国信息与电子科学类专  相似文献   

17.
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院校建设计算机类专业建设的实践,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其成败得失.对于计算机类专业如何突破困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就业竞争力,增加就业留存率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各大高校高度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坚持把培育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随着音乐类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得到广泛关注,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音乐人才培养全过程成为高校音乐类专业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文章聚焦高校音乐类专业,从大学生创业现状入手,探讨并提出在国家“双创”战略背景下,高校音乐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本文拟结合教学实践,对机械工程类专业如何开好“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进行一些探讨。一、“计算机辅助设计”课宜分层次进行,教学一定要密切结合上机实践现在备重点高校的机械制造类专业几乎都设置了“CAD”课程,作为必修课或指定选修课;在本科或研究生阶段开设。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只要安排合理、组织得法,本课程对改善传统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应用计算机技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计算机类专业近600名学生求职择业心态的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在求职择业方面存在许多矛盾心态,并获取了进一步开展就业教育和指导工作的第一手资料,提出了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较强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