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法对大连市965名大学本科生进行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以了解不同群体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心理健康的特点及其关系,为大学生健康成长、高校教育等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心理依据.结果表明(1)大学生人际交往综合能力在一年级和二年级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一年级高于二年级;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显著高于男生.但在专业上、生源上不存在显著差异.(2)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在年级、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在专业、生源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3)大连市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与全国常模相比差异极其显著.(4)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对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能够预测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4,(A2):147-148
本研究的目的是证实大学生心理成长任务包括适应适应、专业成长和生涯成熟。采取方法为利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大学生专业承诺调查量表和生涯成熟度量表对江西省某大学96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除了学习适应和自我适应因子外,适应总分及其余各个因子全部具有显著的年级独立效应,并且大一年级适应最差;专业承诺存在显著的年级独立效应,并且大三年级最差;生涯成熟存在显著的年级独立效应,并且大四年级最好,大一、大二、大三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但综合来看大二最差。从而得出结论:大学生适应、专业承诺与生涯规划存在年级独特效应,支持大学生成长课题包括适应、专业发展、生涯规划。  相似文献   

3.
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s-EMBU-c)和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量表对269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用方差分析、相关、回归等统计方法,研究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现状,探讨父母教育方式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的影响。结果显示,人际交往效能感总分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文科和理科的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总分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年级的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存在显著差异。人际交往效能感总体与母亲的拒绝呈显著负相关,与父亲和母亲的情感温暖呈显著正相关。父亲和母亲的情感温暖尤其是父亲的情感温暖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具有直接作用,是最主要的解释变量,能够在35.5%的程度上解释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了大学生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及孤独感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⑴大学生在总社会支持上不存在性别差异,在年级差异上只有大一与大二间差异显著。在支持利用度上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大一最高,大二显著高于大三;⑵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孤独感、消极情感呈极其显著负相关;与积极情感、幸福感总分、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生活满意度、幸福感总分、积极情感与孤独感关系呈显著负相关,消极情感与孤独感关系呈显著正相关;⑶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呈显著的正向作用;孤独感在二者的关系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用MMCS人际关系问卷对279名师范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控制源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在人际关系总体水平上,师范大学生对其成败归因倾向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年级差异和学科差异。(2)在人际关系成败的各项因子的归因倾向上,大一、大二与大四学生在能力倾向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情境倾向上,大三与大一学生存在显著差异。文科生与艺术生存在显著差异;在运气倾向上,文科生与理科生的差异显著,并且文科生比理科生外控。(3)中国师范大学生和美国大学生在人际关系总体水平上的归因倾向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内在性和外在性上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旨在探讨上海市大学生的学校适应状况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结果表明:(1)大学女生的学校适应性总分显著高于男生;(2)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学校适应性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3)理工科大学生的学校适应性总分显著高于文科大学生;(4)城镇来源的大学生学校适应性总分显著高于农村来源的大学生;(5)上海市大学生的学校适应性存在着显著的年级差异,表现为大三>大二>大一>大四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福州大学城在校大学生(大一、大二、大三)人际信任、应对方式和孤独感现状及关系.方法:对三所学校266名学生随机抽样,采用UCLA孤独量表、人际信任量表(ITS)、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孤独感、人际信任、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不存在性别差异.②在校大学生普遍存在较高的孤独感.孤独感不存在年级、性别差异,但存在校际差异,福大学生的孤独感显著高于师大学生.③学生的消极应对方式在年级上不存在显著差异.积极应对方式存在显著差异,大一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均比大二大三学生优越.大二大三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差异不显著.④师大学生相对于医大和福大学生应对方式不积极.⑤大一至大三的学生孤独感和其积极应对方式有显著差异.结论:人际信任、消极应对方式对孤独感不具有预测性;积极应对方式对孤独感有一定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8.
不同民族大学生道德同一性的研究是为了解当今社会不同民族文化下大学生心理发展状况和在道德同一性上形成民族、文化之间的对照,另外在发展大学生人际交往、道德教育、人格发展指导实践以及丰富民族道德心理学、同一性理论研究等方面都具有重大作用。目的:调查不同民族大学生的道德同一性水平,并探讨不同民族大学生道德同一性的差异。方法:采用李红梅大学生道德同一性问卷和罗森伯格自尊量表对1000名大学生施测。结果:(1)大学生道德同一性及自尊不存在性别差异。(2)大学生道德同一性及自尊存在年级差异:在道德同一性上除感恩一致性随年龄增长外,大二的道德同一性发展水平在总体和具体维度上均最低。自尊程度大二显著高于大一,其他未见显著差异。(3)是否独生子女在大学生道德同一性的差异:集体同一性、勤俭自律同一性、诚信负责同一性、感恩同一性和认真上进同一性在是否独生子女上无显著差异,仁爱友善同一性、利他同一性在是否独生子女上相关显著且非独生子女的仁爱同一性、利他同一性显著高于独生子女。自尊在是否独生子女上相关显著且独生子女的自尊程度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4)自尊、利他同一性、仁爱同一性在民族上有显著差异。结论:大学生在民族、是否独生子女、年级道德同一性总分及各因子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以随机抽样的方式对新疆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心理韧性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理韧性总分在62到122之间;女大学生在逆境中的态度更加乐观;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与来自城镇的大学生之间无显著差异;大一学生的心理韧性得分最低,大二学生的心理韧性高于其他三个年级学生;不同民族大学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高校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就业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就业应对方式的关系,应用就业应对方式问卷和心理资本问卷,对334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发现:(1)大学生的择业应对方式中,问题解决方式和应对方式总分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专业上,消极情绪方式和应对方式总分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年级上不存在差异。(2)在心理资本变量上,自我效能和韧性两个纬度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专业上差异不显著;在年级上,希望与心理资本总分存在显著性差异,事后比较发现,在两个变量上大二〈大三〈大四。(3)心理资本各维度与择业应对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并且心理资本各维度与性别等人口学变量能有效预测择业应对。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体质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安徽省6所高校957名大学生体质现状进行研究,比较大学生体质在性别、年级和专业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安徽省大学生体质状况处于良好水平,不同性别大学生体质在台阶指数、握力体重指数得分上存在非常显著差异(p<0.01),不同年级大学生体质及各指标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p<0.001),在体质总分上,二年级大学生得分显著好于其他年级;在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的各指标上,都呈现出大二、大三学生得分要好于大一和大四的学生,且具有统计学意义;文、理科专业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西部贫困地区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的现状。方法:采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对地方性大学(商洛学院)学生以院为单位进行整体抽样调查。结果:(1)大学生在我效能维度上存在性别差异,且男生显著高于女生;(2)不同家庭住址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水平在希望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且城镇显著高于农村;(3)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在自我效能和韧性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大四显著高于大一学生,大二学生的坚韧性水平最高;(4)在是否独生子女变量上,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水平在希望维度上呈现显著差异,且独生子女在希望维度上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结论:西部贫困地区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现状良好,在积极心理资本总分及各维度上呈现出中等偏上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当前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对攻击行为倾向的影响,采用网络游戏成瘾量表和攻击行为倾向量表对775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显示:(1)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指数、攻击行为倾向总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总分、身体攻击、言语攻击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言语攻击和敌意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大二年级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年级.(2)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和攻击行为倾向存在显著正相关.(3)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对攻击行为倾向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网络游戏成瘾得分越高,攻击行为倾向的总分就越高.  相似文献   

14.
以7所多民族混合学校和2所纯民族学校的3000名中学生为研究被试,采用中学生应对方式问卷和人际交往能力问卷探讨中学生应对方式、人际交往能力及其二者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学生应对方式在学校类型上存在显著差异,多民族混合学校中学生在问题解决、求助、退避、忍耐上显著高于回族中学和藏族中学学生,回族中学学生在忍耐上显著高于藏族中学学生。应对方式存在年级差异,每个水平上初一最高,初二最低。中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存在学校类型差异,多民族混合学校学生显著高于回族中学和藏族中学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存在年级差异,初中人际交往能力显著高于高中。问题解决对人际交往能力的三个维度都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幻想对人际交往能力的三个维度都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求助只对交往动力和交往技能有预测作用,发泄对交往动力和交往认知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笔者采用自编的大学生网络成瘩量表对内蒙古在校本科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男生的网络成瘾量表总分显著高于女生;理工科大学生的网络成瘾量表总分显著高于文科大学生;大学生网络成癌量表总分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事后比较得知大一学生得分最高,且显著高于大三学生和大四学生,大二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大三学生;大学生网络成瘾群体在心理健康水平的10个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正常群体;大学生网络成瘾得分和心理健康水平的10个维度上的得分存在显著相关。最后得出结论:大学生网络使用正常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好于成瘾群体。  相似文献   

16.
为了了解90后女大学生婚姻态度和主观幸福感的现状,揭示90后女大学生婚姻态度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采用婚姻态度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商洛学院和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在校的大一、大二、大三的320名女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90后女大学生婚姻态度在父母感情上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学校、年级、恋爱经历、生源地、是否独生女和学科背景上不存在显著差异;(2)90后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在年级和是否独生女上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学校、恋爱经历、生源地、学科背景和父母感情上不存在显著差异;(3)90后女大学生婚姻态度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4)婚姻态度对主观幸福感具有预测作用。结论:婚姻态度是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某学院大一和大二90后的本、专科学生495人进行了应对方式和心理自评量表的问卷研究。结果发现,90后大学生的解决问题和求助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呈显著负相关,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呈显著正相关;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各因子得分及心理健康总均分存在着性别差异,但在年级上的差异均不显著;在应对方式上,女生在求助与幻想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专科生比本科生更可能采取退避的应对方式;大二学生在自责、幻想、退避及合理化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学生,在求助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学生。  相似文献   

18.
采用自编“大学生学习策略问卷”对18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从大学一年级到三年级,学生学习策略水平呈上升趋势,到了大学四年级出现下降,低于二年级、三年级的水平.大学一年级学生在学习策略三个维度上均表现出较低的水平;(2)在元认知策略上存在显著的文理差异,文科生高于理科生.在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上,文科生普遍高于理科生,但差异不显著.建议加强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学业管理,激发学习动机;加强大学生整体的学习策略指导.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用大学生安全感问卷和社会支持问卷对某大学的300名学生进行调查,目的在于探讨大学生安全感和社会支持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工作提供参考。本研究调查数据采用SPSS16.0进行处理,主要通过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大学生安全感在性别方面存在差异,且男生的安全感高于女生。(2)大学生安全感在年级上也存在差异,大一学生安全感最高,大四最低。(3)安全感及其各因子与社会支持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应对方式问卷对在校大学生一、二、三年级共796人进行测评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研究样本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2008年全国大学生常模,女生劣于男生,来自城镇的大学生劣于来自乡村的大学生,一年级相对最好,二年级相对最差,三年级介于中间。提示高校不仅要重视对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应重视对大二、大三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要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