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传统德育从目的、内容到实施方法均有许多值得当代德育借鉴之处。挖掘中国传统德育的当代价值对形成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德育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德育工作是新时期教育的核心,是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的重要基础。德育目标的设置是德育实施过程中最首要的一环,它既要符合社会需要,又要符合教育本身的价值追求。目前高校德育目标设置仍存有内涵狭窄、与实际脱节、考核功利化等不足和缺陷,借鉴中国传统德育思想来对当代德育目标进行重建具有可行性。当代中国高校德育目标的设置应回归到以主体性教育、"善"的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轨道上来,并通过健全机制、优化德育课程体系、建立新的德育评价机制等措施来进行重建。  相似文献   

3.
2006年5月20—22日,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福建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的“当代中国德育热点问题研讨会暨‘当代中国德育问题研究丛书’出版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与会学者就当前我国德育实践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研讨。与会学者谈到,随着我国社会发展进入转型期,新的社会问题不断出现,但德育工作准备相对不足,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德育问题。学校德育必须面对德育环境的变迁带来的新挑战。有学者就德育管理体制谈到,德育协作体系不完善,德育措施、评价、激励等环节不明确、不到位、不健全,导致德育体系的专业性不强,难以实现德育管理…  相似文献   

4.
《中国德育》2010,(10):95-96
2010年6月,中国德育杂志社、教育研究杂志社联合启动了“当代中国德育优秀论文”评选活动,根据入围初选、专家和读者同步评审的结果,《基于文化情境的儿童道德教育探索》等48篇论文入选,现予公示。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小学德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然而,中小学德育主题空洞、立论方式空泛、德育主体缺失、过程缺少参与性、教育说教气息浓等,都多多少少地成为隐忧或损耗了德育的营养。国学与中国书院教育积累了丰富的德育经验和实效成果。当代中小学德育作为第一个走进生命的教育形态,应该广收博蓄文明的营养,在动态、发展、多少带有个性的环境中立体式的建构起中小学德育大厦。  相似文献   

6.
2006年5月20-21日,当代中国德育热点问题研讨会暨《当代中国德育问题研究丛书》出版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参加座谈会的除了宣传部、教育部、中央教科所、出版界部分领导和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高校专家、学者外,还有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珠海、合肥、杭州、成都、曲阜等地的20多位中小学校长和教师代表。  相似文献   

7.
试论当代中国德育课程改革的民族性研究韩红升山西师范大学教科所王拴柱山西省考试中心当代中国德育课程的改革是一个紧迫而又热门的话题;将民族性研究纳入德育课程改革过程之中,也是一件无可非议的事情。然而令人深感不安的是,有关当代中国德育课程改革的民族性研究,...  相似文献   

8.
中国当代德育理论的发展曾经经历了一个不断吸收德育实践的新成就和问题来充实自己的过程和阶段,现在,德育理论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适应德育实践的变化而与时俱进改变自己的阶段。德育理论发展变化的这种时代特点,要求我们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德育理论发展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德育发展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德育改革的历史。德育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的探索催生了德育改革,德育改革又成为德育理论和实践深化发展的根本动力。综观当代中国德育改革,在德育理念、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和德育评价等方面尚存在诸多问题和困惑,今后应注意强化德育地位.完善德育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现代公民;贴近现实生活,充实德育内容;注重能力培养,促进个性发展;优化德育手段,强调服务实践。  相似文献   

10.
科学技术是促进当代中国德育发展最为重要的动力之源。科技不但全面塑造着德育发展的社会背景,而且充当着影响德育走向的关键内生性变量。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基于科技理性的德育主体发展,基于科技价值的德育内容拓展,基于科技功能的德育环境变革。  相似文献   

11.
郑淑芬  范秉辉 《教育探索》2008,(12):101-102
中国传统德育思想是中华民族世代积累的关于做人、育德和培养优秀人才的智慧结晶和经验总结,它凝结着我们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是我们民族迎接新时代挑战的历史前提和内在动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时期,继承中国传统德育思想精华,对于促进当代德育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严重的道德生态危机,原因有很多,但是主要原因还是由当前的教育所导致的,因为这种教育方式容易让人养成一种机械性、习惯性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严重禁锢大学生的德育。本文主要探讨德育危机原因以及化解的途径,希望能够帮助高校构建良好的生态化德育体系,让当代大学生形成更好的德育生命个体。  相似文献   

13.
面对国际国内新的形势,当代高校德育面临着种种难题,直接影响着德育的效果,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为实施德育目标,构建一个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德育体系,本文提出了解决当代德育难题的五个对策。  相似文献   

14.
书名:《道德教育的当代论域》作者:鲁洁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2005年10月作者简介: 鲁洁,1930年出生,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研究会德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德育学科组组长,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德育研究中心顾  相似文献   

15.
<正>教育能净化学生心灵,培养学生知性德性。知性赋予学生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德性是学生做人的底线。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虽然目前高校德育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存在的许多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高校德育建设中具有重要价值,它一直以来提倡道德教育,涵盖丰富的德育思  相似文献   

16.
杜威德育观贯穿对二元论尖锐而深刻的批评:他反对义务与兴趣的完全对立;批评将知识、经验和品德割裂;主张过程与目的的统一;他认为民主社会人们经验的广泛交流是有效教育的前提。这些理论对我们思索如何改变学校德育内容空洞、德育环境孤立、德育途径单一、德育目标急功近利等当代中国学校德育实践的一些问题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转型期的中国德育面临着来自国内和世界范围内的社会背景的挑战.当代德育改革的一般特征表明,目前中国德育变革的时机正在来临.德育改革中的自上而下的政策途径与自下而上的理论和实践创新途径应该更加密切地结合起来.德育基本理论的突破应该结合学科视角与文化视角的两种可能趋向.促进德育学科自主发展、改革德育师资选拔模式、推动学校综合德育应该成为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要探索点.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生态德育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简要回顾了生态德育的历史和产生的背景,对生态德育在中国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要领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从生态德育的理论框架和实施内容上,总结了关于生态德育在中国目前发展的主要特征。由于生态德育思潮在中国仍然属于一种新事物,所以对于其发展趋势和重要意义还要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19.
论当代德育的人本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是当代德育人本转向的哲学基础。当代德育对人的理解方式由社会本位到以人为本的转换,是当代德育人本转向的理论动因;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德育现代化的需要则是当代德育人本转向的实践动因。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研究的不断丰富完善,科学发展观的明确提出和全面落实,以及德育现代化的迫切需要,使得当代德育人本转向成为时代的要求和历史的必然。人的全面发展是当代德育人本转向的价值取向,人本德育应不断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面临较多的德育问题,也凸显出了道德上的生态危机,其原因有很多,但是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当前的教育所导致的,因为这种教育方式容易让人养成一种机械性、习惯性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严重禁锢大学生的德育。本文探讨德育危机原因以及化解的途径,希望能够帮助高校构建良好的生态化德育体系,让当代大学生形成更好的德育生命个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