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还存在着参与意识不强,自主性参与不足;参与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参与的形式与渠道单一;参与的制度化程度不高,非制度化参与增多等困境。造成这些困境的原因在于我国现阶段社会物质条件相对薄弱与不平衡,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和传统文化消极层面的制约。协商民主能有效地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协商民主比选举民主更有利于公民实质性政治参与;协商民主作为横向结构因素,有利于公民政治参与;多层次多渠道的协商民主,拓宽了公民有序参与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促进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扩大公民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参与的必然,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要求;促进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有序的政治参与是主动的、制度化的、理性化的、民主化与合法化相统一的参与;而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规范化、有序化程度不高,直接影响着公民政治参与的有效性和政治社会的稳定性.因此,必须促进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使其走上民主化、理性化、法制化、规范化、有序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协商民主是在批评现代民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代表着当代民主的新形态。它强调公民的平等参与、理性思考和协商对话,对公民提出了协商民主素养的要求。培养公民的协商民主素养,需要一种特殊类型的公民教育——协商民主教育。协商民主教育就是让教育体现协商民主的精神,建立一种以协商为核心的民主教育模式,包括建立以协商为核心的教育治理机制,建设以协商为核心的学校和班级治理组织,构建协商课程,开展协商对话教学。  相似文献   

4.
当前影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效度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政治参与的效度是衡量国家民主化水平的重要尺度.对政治参与效度的整体考察与系统思考旨在推进我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使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在互动博弈机制中实现中国民主政治的健康成长.当前影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效度的因素有:经济发展与市场化水平,公民的政治认知水平与参政能力,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水平和公民结社的组织化程度.  相似文献   

5.
现代公共管理已不再是从政府到民众的单向政治过程,而是以民众的意见为基础的公共管理,以民众的需求为基石的公共行政。在政治民主化程度日益提高的情况下,民众也不再是简单的"人民",而是具有公共参与权利与义务的公民。作为公共管理主体的政府则需要通过广泛吸纳公民的意见以制定公共政策、履行公共管理职能。因此,现代公共管理的困境与转型提出了对"协商民主"的诉求。"协商民主"理论所强调的公民平等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过程、公开审议公共议题以求达成共识的理念,对于实现公民社会与国家权力的良性互动,推动政府走向善治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公民权利的自觉化,是指公民对自己权利的自我认识及正确行使的能力状态。要想让这种自觉化变为现实,在外部条件上,必须有完善社会的法治环境,树立法治理念;明确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的辩证关系,对主权者身份认同意识重新觉醒;认清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的辩证关系,能够帮助公民充分认识到公民权利是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存在前提;依法享有和维护正当权利是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合法权力;政府对公民维权行为采取鼓励支持态度;创造条件让公民熟悉法定权利,提高法治素质和维权能力。这些外部条件赋予了政府以重要的职责:加大法律执行力度,坚决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扩大人民民主,加强公共行政监督机制;深化政治制度改革,促进服务型政府转型;理论实践相结合,坚决落实公民权利教育。  相似文献   

7.
随着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社会组织在协商民主体系构建过程中的作用日渐突出。社会组织不仅推动着协商民主理想类型的构建,而且在中西方协商民主体系的具体实践状态和体系构建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选举、权力制衡、理性表达、参与、对话和协商等环节中表现出独特的优势,推动了协商民主体系的制度化、程序化和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民主参与是民主社会的标志性特征,公民参与民主社会治理的三种基本途径是审议、协商与交涉行动.审议要求通过公平、公正、公开的讨论程序开展观点交锋,从中遴选出最优化的解决方案;协商与交涉要求在保持既定利益与权力格局下采取有效谈判策略,努力达成一份有利于公民自己的社会问题解决方案;行动主义者则试图借助外围行动的暴力来重构权力利益格局,实实在在地改变现存社会结构.当代美国教师教育应该培养师生的民主社会愿景,提升师生的民主素养,努力造就大量民主型教师.  相似文献   

9.
国外协商民主理论近30年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研究时代,形成了分别以罗尔斯、哈贝马斯的思想为基础的“英—美”和“欧洲大陆”主义两种研究路线.在研究视角上,主要涉及作为政府体制、公民参与、政治合法性、治理以及民主决策理论的协商民主.在研究议题上,大大拓展了毕塞特最初的研究范围,扩展至协商与民主理论的发展、协商民主与公民参与、协商民主与政策分析范式的发展、协商民主与国际问题治理、协商民主本身的制度化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政治意义上的民主是指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实行"人民的统治"。民主既有内容又有形式。民主的内容要素包括国家权力的民主、国家制度形态的民主和公民权利的民主。民主的主要形式有直接民主和代议民主,在当代又出现了协商民主。民主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一个国家在建立本国的民主政治制度时,应当既遵循民主的普遍原则,又善于选择适合本国具体国情的民主内容和形式。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民主与人权和法治有着相当密切的内在联系。我们应当积极培育和践行民主理念,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以及常态化,切实保证人民群众在国家事务的管理上当家做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