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李时珍》一文从“立志—学医—编书”三个方面介绍李时珍 ,反映了李时珍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献身医学的精神 ,课文通俗易懂。本册教材的阅读训练重点“了解句与句的联系 ,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给自然段分层”是本册本组教材出现的一个训练要求。根据课文特点及本册本组教材的训练重点 ,我认为《李时珍》一课的导学应突出一个“读”字 :初读 ,理线索 ;引读 ,明大概 ;细读 ,识经过 ;品读 ,悟精神。一、初读 ,理线索。1 自由轻声读课文 ,想想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李时珍?板书 :立志、学医、编书。2 找出与上面三方面对应的自然段。二、…  相似文献   

2.
《群鸟学艺》是人教版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八组课文中的一篇阅读文.这个童话故事构思巧妙,语言浅显易懂,表达的中心很有说服力,也富有普遍的教育意义.根据本组课文进行“段(自然段)的训练”,的训练重点和阅读课文教学“以学生自己阅读为主”这一特点,教学时,可以因人定法,突出语文基本功的训练.教法一:围绕“结果”,逆推导读.本课结尾段交代了群鸟学艺的结果,关联全篇.可以引导学生围绕这段文字,读懂课文.一、揭题质疑,初识结果.板书课题后,抓住题目设疑:“群鸟”指什么?(许多鸟)“学艺”是什么意思?(从第一自然段中找出“学本领”来理解)它们向谁学艺?(凤凰)学艺结果怎样?(阅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初步了解事情的结果,并理解结尾段和开头段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案例]前几天听一位教师讲《剪枝的学问》一课 ,学生初读课文后 ,教师检查了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再读课文 ,让学生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尔后 ,他分别请5位学生分小节朗读课文(课文共5个自然段) ,在学生读到相应的自然段时 ,教师把“满怀好奇”一词板书在黑板上 ,并告诉学生这是文章中写“我”心理活动的词语 ,又提醒学生下文还有一些描写“我”心理活动的词语 ,在听其他同学读课文时注意把它们找出来。课文读完 ,学生也分别找到了其他表示“我”心理活动的词语 :“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 ,教师也一一把它们板书在黑…  相似文献   

4.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lt;李时珍&;gt;.(板书课题)上节课,我们初步理解了课文第1-4自然段的内容,请大家齐读这四个自然段.……  相似文献   

5.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激发学习兴趣1.出示狼和小羊对话的教学挂图 ,问学生听过有关狼的故事吗 ?觉得狼怎样 ?(生答后 ,师板书 :狼 ) ,问学生听过有关小羊的故事吗 ?小羊怎样 ?(生答后 ,师板书 :小羊 )然后板书“和”字 ,把课题连起来。2 .让学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提出学习要求 :1.让学生看着拼音 ,读准字音 ,特别是生字的字音。2 .要求学生通读句子 ,读通课文。三、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出示生字、生词卡片开始认读 ,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让学生按自然段接读课文 ,其他学生思考 :课文里狼想干什么 ?(生答后 ,师板书 …  相似文献   

6.
正某杂志推出的"立体课堂"栏目中,《变色龙》(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一文的教学实录中有如下两个教学片段。【片段一】师:同学们读读课文第九自然段,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生:(生读后,交流)变色龙的外形。师:(板书:外形)谁来读读课文第十自然段?生:"变色龙这么迟钝,怎样捕捉食物呢?"师:这个自然段仅有一句话,谁能根据  相似文献   

7.
一、通读 :读出问题 ,使学生自发感知李时珍对医学的巨大贡献1 .读通课文(1 )自读课文 :让学生自己读课文 ,反复练读 ,把课文读通顺 ;借助工具书解决不认识和读不准字的字音。(2 )以问促读 :学生每次读完一遍课文后 ,教师可让学生合上书 ,用一两个问题问学生 ,激发学生认真读 ,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李时珍。如 :李时珍是什么样的人 ?《本草纲目》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2 .读出问题(1 )自生问题 :让学生带着“写什么”、“怎么写”、“学什么”、“怎么学”等抽象问题读 ,尽可能自己读出问题。(2 )自定目标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质疑 ,形成…  相似文献   

8.
一、看图引文,悟出中心。教学伊始.教师先让学生看“猴子爬竿”图,激疑:这只猴子在干什么?你看过哪些动物的表演?人们把动物表演的节目叫做什么?(板书“马戏”)表演马戏的动物都是经过特别训练的,所以表演得非常精彩(板书“精彩的”)。课文写了哪些动物精彩的表演?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然后讲解第一自然段,开头第一句话交代了什么?(时间、人物和事件)课文开头紧扣课题“精彩”二字,“精彩”是课文的中心,这样利用图片,引出课题,再围绕课  相似文献   

9.
教学任务 :1 认识本课的六个生字 ,读准字音 ,知道生字在句子中的意思。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说出水是怎样变成气和云的 ,云又是怎样变成雨、雹和雪的。教学过程 :一、导入。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趣的科学童话《我会变》 ,请同学们看老师板书课题 ,大家齐读课题。二、范读课文 ,揭示课题 ,整体感知课文。1 先听老师读课文 ,想想“我”究竟是什么?“我会变”也就是谁会变。(水)2 请大家仔细地数一数 ,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5个)三、学习第一自然段。1 指名读 ,数一数这个自然段共几句话。2 逐句学习课文。(1)读1…  相似文献   

10.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讲读课文。笔者精心安排 ,大胆创新 ,板书设计独具匠心。板书 :小壁虎借尾巴这样的板书设计有下列三个特点 :一、准确地揭示了课文思路《小壁虎借尾巴》这个故事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先写小壁虎“挣断尾巴”(起因) ,再写“去借尾巴”(经过) ,最后写“长出新尾巴”(结果),这是纵向思路。其中详写了小壁虎借尾巴的过程 ,向鱼、向牛和向燕子借尾巴是横向思路。这些在板书中都能清楚地体现出来。二、有意识地进行知识渗透讲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时 ,我有意让学生把小壁虎与蚊子、蛇与小壁虎两组动物提出来 ,从阅…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精读课文。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初步了解什么是石头书、石头书里有哪些学问以及研究化石的作用,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揭题,质疑1.揭题:(略)2.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读了《石头书》这篇课文,知道了石头就像一本厚厚的书。3.置疑:(1)关于“石头书”,这节课你还想进一步了解些什么?(2)初步感知“刨根问底”:问个明白,探个究竟。二、精读课文学习第6-14自然段1.自由读读课文6—14自然段,选择课文中的问句或回答的句子,多读几遍。2.学习问句,相机指导朗读。(1)川川不禁笑了起来,…  相似文献   

12.
当我讲完《挑山工》最后一个自然段时,突然有个学生说道:“李老师,我看最后这个自然段对全文来说,是一条多余的尾巴。”我大吃一惊,但为了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轻轻地问道:“为什么?”未待我话音落定,又有几个学生产生了共鸣,纷纷说它确实是一条多余的“尾巴”。随后,那个学生摆出了一连串的理由:一、从课文的题目来看,课文主要是写挑山工,并不是写“我”画画,而最后一个自然段却是写“我”从泰  相似文献   

13.
前几天听一位教师教学《剪枝的学问》,学生初读课文后,教师检查了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再读课文,让学生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而后,他分别请了5位学生分小节朗读课文(课文共5个自然段),在学生读到相应的自然段时,教师把“满怀好奇”一词板书在黑板上,并  相似文献   

14.
《三只白鹤》是义务教材第二册的一篇童话 ,讲三只白鹤埋鱼找鱼的故事。板书分两幅。第一幅“埋鱼记标志”,在讲读课文 1、2自然段时逐步引出 ;第二幅“寻鱼找方向”,在讲读课文 3、4自然段时逐步完成。第二幅板书在第一幅板书的基础上变出 ,或遮盖 ,或移动 ,或添写。出现在学生眼前的 ,始终只有一幅板书。这篇课文的教学步骤是 :1.讲读完 1、2自然段 ,第一幅图已完成。师讲述“三只白鹤各自记住了埋鱼的地方。天色晚了 ,太阳下山了 ,三只白鹤也回去休息了。”边讲述边取下“太阳”图片。继续讲述“风伯伯一吹 ,白云就飘呀飘 ,飘到了很远很…  相似文献   

15.
板书的精简     
板书用线段、括号、箭头等来组合词语,就成了一个艺术的整体。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整体就是一篇课文的精粹的轮廓和缩影。既然是一个艺术的整体,它的每一个词语、线段和符号,就都应与课文原意相符合。板书之“精”是指板书反映的是课文的精华。它要求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筛选出全文最关键的  相似文献   

16.
同样的课文,不同的老师教学,会给人不同的感受。一、甲老师教学片段《早》第7自然段教学过程:师:自由读读第7自然段,说说主要写了什么?生: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鲁迅先生书桌上“早”字的来历。师:这个“早”字是怎么来的呢?默读课文,然后交流。(生复述)师:从这个小故事中,你听出什么?生:我觉得鲁迅先生对自己要求很严格。生:我觉得鲁迅身上有一种可贵的精神。生:我知道鲁迅先生身上那种可贵的就是书中说  相似文献   

17.
《全神贯注》以细腻的笔触 ,从修女像、忘朋友 ,从正侧两面表现了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 ,文章的字里行间也都蕴含着“全神贯注”这一中心主题。教师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 ,品词析句 ,赏读课文 ,从内容到思想逐步加深学生对“全神贯注”这一意思的理解。一、整体入手、品词析句、正面理解1 自由读课文。用一句话带上“全神贯注”这个词。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直奔重点 ,小声读课文第 2自然段 ,思考哪一句话能集中体现罗丹全神贯注地工作。(板书 :像喝醉酒。识记“醉”。)3 罗丹的哪些动作神情最能体现他全神贯注地工作 ,你是怎…  相似文献   

18.
刘元生 《青海教育》2002,(12):27-27
《鲸》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鲸的大小、属类、种类和生活习性;难点是理解鲸的进化过程和它的生活习性。教学步骤是:1.通读全文,感知整体。2.从全文入手。让学生找出各自然段的中心句。3.让学生有顺序地把有关描写“鲸”的主要词语(中心句)说出来。4.板书各自然段的中心句。指导学生抓住中心句来默读课文。通过画、思、讲、读,自然而然地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然后组织学生围绕课后的思考题再读课文。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阅读课文,抓住课后的思考题讨论分析,将全文从不同的三个问题划分成三段。第一段,写鲸的大小…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1.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巩固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性格”“任凭”“贪玩“”尽职“”屏息凝视”“稿纸“”梅花”“变化多端”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读懂课文l~3自然段。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l.出示课件:猫活动的可爱画面。2.导入课文,揭示课题。3.提炼学生发言,理清思路。(引导学生从师生互动地交流中提取关键信息:成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小猫淘气可爱。)二、品读赏读,理解“古怪”(一)重点学习1~3自然段。1.自由读1~3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找出自己认为猫很古怪…  相似文献   

20.
《李时珍》这篇课文第四自然段主要讲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教学时,凭借第二句的三个分句(他发现旧的药物书有不少缺点,许多有用的药物没有记载;有些药物只记了个名称,没有说明形状和生长情况;还有一些药物记错了药性和药效)来帮助学生理解“完善”一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