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以内部质量保障为主体,外部质量保障为主导,前者主要是高校的自律机制和自适机制,后者主要以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的"学术规范体系"为主线,从而形成了其独立自主、以制度促规范、互动而平衡的鲜明特征。给我国的启示有:建立起法制化、制度化运作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和专业化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完善以"内部"为主体、"外部"为主导的体系构成;加强内外有效沟通和协调发展的运行体系。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由于不同利益群体的关注点有所不同,"高等教育质量观"很难达成一致,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价值取向也趋于调和,呈现出社会与个人价值取向的统一,并侧重于学生的个体价值,对高等教育质量的管理与控制成为政府、学校、社会的共同责任,同时符合以学生为代表的个体需求。从国际经验来看,西方各国凭着持续完善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雄厚的评估资源,以及行之有效的运行管理机制,使高等教育质量稳步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目前已初步构建了政府、社会和高校多方参与,以各种质量管理和评估评价为核心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具体而言,高校应从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构建并完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等三个方面来构建教学质量内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3.
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强化高等教育评估工作、完善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以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为例,重点分析了高校评估与质量保障的政府宏观引导及高校内部平台的搭建。在深入挖掘相关政策制度和特色举措的基础上,以期对我国高校评估与质量保障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力度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等学校要保证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建立完善的政府、高校和社会有机结合的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共阐述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外部教学质量保障可通过政府建立合理的评估制度来进行引导、激励;学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基本框架;高校了解社会对教学质量监控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社会问责是高等教育质量外部监控的重要手段。对高等教育质量进行社会问责是公民或社会组织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高校内部管理制度及运行状况进行评估,促使高校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建立完善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对高等教育质量进行社会问责必须解决问责的衡量标准、问责主体的法律权限(地位)、建立高校信息披露机制和问责回应机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建立民办高校督导制度的同时,应尽快建立民办高校社会评估制度,促使民办高校社会评估与政府督导、学校自我评估有机结合,从而建立完善的民办高校质量保障体系,推动民办高等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7.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公众对高等教育质量的普遍质疑,促使许多高校从内部管理人手,建立高等教育质量内部保障体系,并加强高等教育的外部保证、设立评估机构、制定评估政策,通过构建一系列评估指标提高大学的高等教育效能。高等教育评估模式通过提高教育的责任和服务,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实现高等教育的责任、市场和信誉的平衡。例如:刺激内在的和外在的制度竞争、检验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8.
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由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和外部质量保障体系构成。该体系具有法制化、多元化、融合性、平衡性等特点。我国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过程中,应借鉴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积极因素,完善法律与政策环境,建立社会问责制度;建立灵活的评估指标体系,吸纳社会公众积极参与评价;引入独立的中介评估机构,建立内部质量监控机制。  相似文献   

9.
区域性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区域性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实现高等教育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各省应根据相关原则建立“政府宏观监管,高校自我保证,中介评价服务,社会参与监督”的内外并举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并尽快组建省级教育质量保障主管机构和不同性质的教育评价机构。区域性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主要采用质量控制、质量审核、质量评价、质量认证四种方式对高等院校实行质量监控。在其实施过程中要坚持“总体谋划,分步实施,分类推进,逐渐完善,滚动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澳大利亚现代远程高等教育作为与传统学校教育同等重要的教育方式,政府通过完善政策制度,设立国家和各州远程教育中心,建立完善的远程教育评估体系,鼓励远程教育发展;开设远程教育的各高校通过设立专业的课程开发委员会和课程发送委员会,保障了课程的高质量;研发并采用第五代智能灵活学习型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为校内外学生提供无差别的学习需要,保证了澳大利亚高等教育质量,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一体化双重院校"模式。通过对澳大利亚远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措施的一些简要分析,希望对我国远程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当前全国共有民办高校676所、在校生476.68万人,分别占全国高校及其在校生总数的28.66%和21.35%,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质量始终是民办高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鉴于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在经费来源、学校管理体制、单位属性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之处,因此构建一个专门针对民办高校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实有必要且十分迫切。建议该体系由三个部分构成,即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民办高校许可证评估、校外独立的评估中介机构定期进行民办高校质量评估、民办高校建立内部教育质量评估系统进行自评,从而形成民办高校教育质量评估的政府管理、社会监督、学校自评的合力,以不断提高民办高校的教育质量和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目前,法国建立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责任导向、多层次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该体系以建构主义范式为理念、遵循公共治理逻辑、具有社会问责的特征。根据高等教育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师生发展和大学自身发展程度的质量标准,法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目的、评估主体、评估过程、评估结果的有效性比较高。我国应借鉴法国的积极因素,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国际视野,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明确高校是质量责任主体,提高高校在评估过程的主动性,提高评估过程透明度和评估结果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3.
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离不开政府对民办高等教育政策环境的进一步优化。政策优化要以实现公平、提高效率和促进发展为目标;健全民办高等教育法律体系,为民办高校实施内涵式发展提供权益保障;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为民办高校实施内涵式发展创新管理体制;落实政府经济扶持,为民办高校实施内涵式发展夯实经济基础;建立社会评价机制,为民办高校实施内涵式发展搭建外部质量保障平台。  相似文献   

14.
论述高等教育强国的内涵,即坚持重点建设与带动整体发展的道路,建立多元化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高等教育要坚持国际标准,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高职教育"管办评分离"质量保障体系是政府、学校和社会评价组织为增强利益相关者的质量信任,以先进理论为指导,围绕人才培养和科技研究工作等建立的结构化、系统化制度体系。当前高职教育"管办评分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存在着法律法规规章保障不力、学校现代治理能力不强、第三方评估机构发展不足等突出问题,亟待通过完善国家制度政策、建构学校内部保障体系、发展独立专业评估机构、实施专项督导等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6.
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透视(笔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部拟建立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表明我国对高等教育质量的期待已从学校层面上升到了国家意志层面。2011年9月底,39所"985工程"大学首度公开发布了各自的《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说明我国高教界已开始对社会期待和问责作出回应。尽管不能说各大学不重视,但它目前还没有很好地发挥信息平台、质量保障和管理监督的功能。作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制度的重要举措,它还有待于从质量标准、报告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院校研究与质量保证——以美国高等教育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20世纪80年代的"里根改革"以来,美国高校的成本越来越多地要由学生及其家庭而不是政府分担,使得人们愈益关注投资高等教育的收益。因此,美国高等教育质量倍受社会公众的关注。院校研究在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它为高校能够对外部的报告、认证、项目审批,以及内部项目评议和专项研究等方面的社会问责做出说明,同时也在学生学习评估、教师行为分析以及学籍管理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适应高等教育新理念的发展,学校应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模式。文章总结了高校建设"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新思路,强调高校人才培养理念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导思想,突出对学生发展情况及学习效果的评价。同时,高校应采取措施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质量保障的积极性,重视学生对教学质量的评价,真正发挥学生在高校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尹德伟 《高教论坛》2014,(3):94-95,98
教学质量是高校核心竞争力所在,构建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论述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内涵和基本内容,从教学质量保障的指挥系统、信息收集系统、评价与诊断系统、信息反馈系统和支持系统等五大方面提出构建地方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The Australian government initiated a review of higher education in 2008. One of the outcomes of the review was the formation of a national regulator, the Tertiary Education Quality and Standards Agency (TEQSA), with responsibilities to: register all higher education providers, accredit the courses of the non self-accrediting providers, assure quality against externally set standards and reduce risk by monitoring institutional performance on various measures. One of the key changes in Australian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assurance is the shift from a ‘fitness-for-purpose’ approach to quality assurance to a compliance-driven approach using an externally developed set of standards monitored by the national regulator, which has legislated powers to place sanctions on universities and other providers for non-compliance. This article outlines the new framework introduced by the government and analyses its limitations in assuring and improving quality in core and support areas. It cautions universities against being dominated by TEQSA's compliance agenda. Rather, it encourages the development and maintenance of shared governance principles and strong internal quality improvement processes along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outcomes focus, which will stand the test of external compliance auditing while allowing the institution to pursue its own educational objectives. The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authors’ experience and reflection on external, improvement-led quality audits in Australia over the past decade compared with the present compliance-oriented audits now required for institutional registration and ongoing accredit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