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用“白板”实现课堂的师生交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静 《现代教学》2009,(6):72-72
师:我们已学习过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炭,可以制得水煤气。水煤气中除了含有CO和H2,还混有少量的H2O和CO2.课前,老师请大家就水煤气成分的检验或除杂设计了问题。今天我们就再来谈一下水煤气,你们都设计了哪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饱和溶液在中学化学实验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 1 用于气体的净化 可用饱和溶液洗气的方法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杂质气体.如除去CO2中混有的HCl、SO2气体时,可将混合气体通过饱和NaHCO3溶液洗气,其反应原理为:NaHCO3 HCl=NaCl CO2 H2O,2NaHCO3 SO2=Na2SO3 2CO2 H2O.  相似文献   

3.
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常用方法有以下三种: 1.燃着的木条检验法一般情况下,CO2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它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注意: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不一定只有CO2,如N2、NH3、HCl等气体也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2.紫色石蕊试液检验法 CO2溶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 H2O=H2CO3,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  相似文献   

4.
1除去CO2气体中的HCl、SO2等酸性杂质时,为什么不能用Na2CO3溶液? 简单说,是因为Na2CO3水溶液可以吸收CO2气体:Na2CO3+H2O+CO2=2NaHCO3.固然,Na2CO3会优先跟酸性更强的HCl、SO2等杂质气体反应,但毕竟HCl、SO2等属于杂质,含量很少,当它们被吸收完全后,主体物质CO2就会被吸收,这不符合除杂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离子方程式的考查从定性到定量成为高考的热点.然而许多考生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或判断正误问题感到困难,特别是遇到"少量"、"适量"、"足量"问题的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或判断的题目时,更是束手无策.下面介绍一种简单可行的书写这类离子方程式的方法. 一、酸性氧化物与碱溶液(或盐溶液) 例1 向NaOH溶液中通入CO2气体至过量,其离子反应分步写: (1)2OH-+CO2=CO32-+H2O. (2)CO32-+CO2+H2O=2HCO3-. 若向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气体,其离子反应一步完成:OH-+CO2=HCO3-. 若向足量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CO2气体,其离子方程式为2OH +CO2=CO32-+H2O.  相似文献   

6.
复分解反应概念中“相互交换成分”的具体含义可理解为:反应物的阴阳离子互换后有难溶性物质、不稳定的易分解的酸或碱或难电离的物质如水生成。即有部分离子不能共存,要从反应后的溶液体系中脱离出来。可见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是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及应用的前提条件,本文就溶液中离子共存问题加以探讨并综述归纳如下:一、同一溶液中,所有弱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如CO3-、SO3-遇到盐酸、硝酸、硫酸均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气体而不能大量共存K2CO3+2HCl=2KCl+H2O+CO2↑Na2CO3+H2SO4=Na2SO4+CO2↑+H2O 二、同一溶液中…  相似文献   

7.
检验或验证某混合气体中含有H2、H2O、CO和CO2中的一种或几种气体,是初中化学实验探究的主要考点之一,此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包含有试剂的选择、气体的吸收(含气体的净化与干燥)、气体的检验或验证的顺序、气体的吸收与检验装置的选择以及尾气对环境的影响等多方面的实验探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检验或验证某混合气体中含有H2、H2O、CO和CO2中的一种或几种气体,是初中化学实验探究的主要考点之一,此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包含有试剂的选择、气体的吸收(含气体的净化与干燥)、气体的检验或验证的顺序、气体的吸收与检验装置的选择以及尾气对环境的影响等多方面的实验探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一、检验方法一般步骤:取样、滴加试剂、观察现象、得出结论.若是溶液,直接取样;若是固体,通常先取样溶解配成溶液,然后分别实验如下:1.CO23-:滴加稀盐酸,若有气体生成,再将生成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该物质中含有CO23-.2.SO24-:滴加BaCl2溶液,并滴加稀硝酸,若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该物质中含有SO24-.3.Cl-:滴加AgNO3溶液,并滴加稀硝酸,若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该物质中含有Cl-.二、检验规律为了防止离子之间相互干扰,若样品中存在多种离子时,一般按如下的顺序进行检验:CO23-、…  相似文献   

10.
一、定性推断型例1无色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SO2、O2、NH3、H2S、HCl、NO等气体。(1)如图所示,洗气瓶中盛有过量的澄清石灰水,通入气体A后产生浑浊现象,B处向空气中排出的无色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A中一定含有_____,一定没有_____,可能含有____。(2)若洗气瓶中盛有过量的酸化过的硝酸银溶液,通入A后产生白色沉淀,B处向空气中排出的是红棕色气体,则A中一定含有_____,一定没有_____,可能含有_____。解析(1)混合气体能使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SO2。因为2H2S+SO2==3S+2H2O,所以混合气体中肯定没…  相似文献   

11.
氯气溶于水形成的溶液叫氯水。新制的氯水呈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在氯水中存在以下反应:Cl2+H2O!HCl+HClO;HClO!H++ClO-;HCl=H++Cl-;2HClO2HCl+O2↑;H2O!H++OH-。所以在新制氯水中存在三种分子:Cl2、H2O、HClO;四种离子:H+、Cl-、ClO-及少量的OH-。可见,新制氯水的成分是复杂的。新制氯水成分的复杂性,决定了其性质的多重性。在化学实验中,可以利用这些性质来替代一些化学试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利用Cl2的性质①强氧化性Cl2是一种实验中常用的气体强氧化剂,但贮存起来很不方便,需随用随制,一般可用新制氯水替代。…  相似文献   

12.
王长青 《化学教学》2003,(10):49-49
(1)短周期ⅠA和ⅡA族金属元素有:锂、钠、铍、镁。所以,符合条件的碳酸盐的名称:碳酸锂,碳酸钠,碳酸铍,碳酸镁。(2)以上碳酸盐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2CO3 2HCl=2MCl H2O CO2↑MCO3 2HCl=MCl2 H2O CO2↑从以上两个化学方程式可知:2n盐=nHCl①已知:mA=mB mC②nA(HCl)=nB(H  相似文献   

13.
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H2、CO、HCl、CO2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将其进行如下实验操作(假设每步反应均进行完全):  相似文献   

14.
连续多步反应的计算问题是指,凡是两种物质发生反应的生成物中有一种物质能跟反应物中的一种过量物质在同一体系内继续反应的有关计算.如H2S的燃烧,CO2通入NaOH溶液,CO2通入Ca(OH)2溶液,H2S(SO2)通入NaOH溶液,可溶性铝盐与NaOH溶液的反应,偏铝酸盐与HCl反应,铁与HNO3反应,碳粉与氧化铜(SiO2)反应,Na2CO3与HCl反应等等.  相似文献   

15.
[问题提出]   在学习氮族元素时学生遇到了下面二道习题   习题1:有一种无色混合气体,可能由NO、O2、NH3、CO2、HCl中的两种或几种组成.50mL该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浓H2SO4,体积减少至40mL,再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体积减少到20mL,余下的气体接触空气后,立即变色.      ……  相似文献   

16.
中学化学出现的气体有:H2、N2、O2、O3、F2、Cl2、He、Ne、Ar、Kr、Xe、CH4、NH3、HF、SiH4、PH3、H2S、HCl、HBr、HI、CO、CO2、N2O、NO、NO2、N2O4、SO2、C2H6、C3H8、C4H1O、C2H4、C3H6、C4H8、C2H2、C3H4、C4H6、HCHO、CH3Cl等.  相似文献   

17.
1 巧用氯水的成分推测其性质 氯水是氯气的水溶液,通常情况下为浅黄色溶液,氯水中只有部分Cl2与水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Cl2 H2O=HCl HClO.(因为HClO是弱酸,所以新制的氯水中含Cl2、H2O、HClO等分子和H 、Cl-、ClO-、OH-等离子.)氯水具有多种物质的性质:Cl2、HClO具有强氧化性,HCl具有强酸性,HClO具有弱酸性.氯水的性质比较复杂,有可能存在多种成分同时作用于一种物质.在一般情况下,认为是溶液中氯分子的性质.若为盐酸或次氯酸的性质,主要有下面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18.
一、对传统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分析1.制取装置的分析初中化学中三大气体的制取:利用H2O2溶液和MnO2制取O2,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CO2,锌粒与稀硫酸制取H2,都是固体与液体作反应物且反应不需要加热,所以可以使用相同的实验装置。课本上给出的制取装置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9.
张英锋 《高中数理化》2008,(1):47-48,41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12题,共48分1.在某未知溶液中再溶入CH3COONa晶体,测得c(Na )与c(CH3COO-)几乎相等,则原溶液可能是().A HCl溶液;B NaOH溶液;C KCl溶液;D KOH溶液2.下列各组离子中,在强碱性溶液中可大量共存,且在加入盐酸的过程中会产生气体和沉淀的是().A K 、NO3-、Al O2-、SO42-;B K 、NO3-、Si O23-、Na ;C K 、Cl-、Al O2-、CO32-;D K 、Cl-、HCO3-、Ca2 3.下列各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1.0mol.L-1Na2CO3溶液:c(OH-)=c(HCO3-) c(H ) c(H2CO3);B1.0mol.L-1NH4Cl溶液:c(NH4 )=c…  相似文献   

20.
中学化学中有很多规律,掌握好这些规律能使我们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同样,教师在教学中随时注重对规律的总结和应用,也会优化教学效果.在这篇文章中,笔者重点总结一下"强制弱":1较强酸制较弱酸1)酸性由强到弱顺序为HCl、H2CO3、HClO:CaCO3+2HCl=CaCl2+CO2↑+H2O,Ca(ClO)2+CO2+H2O=CaCO3+2HClO.2)酸性由强到弱顺序为H2CO3、H2SiO3:Na2SiO3+CO2+H2O=Na2CO3+H2SiO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