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当了几年记者,磨磨蹭蹭跟着别人学步,仔细想来也采访了不少名人名家,静下来梳理梳理,也到觉得还有那么点“谱”,冒昧写在这里。(一) 名人也是人。坚信这一点,采访前做好各种热身外圈准备,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保持头脑的冷静,穿上一套洒脱的服装,以便迅速进入角色。  相似文献   

2.
“消息来源有偿”的现象已非罕见。这种情形更多地发生在“名人”身上。由于名人本身的效应,公众自然希望能够得到关于他们的消息,这也驱使更多的记者去关注这些名人。当名人一旦发现自己的信息成为一种求大于供的稀缺资源之后,他们(包括经纪人)自然而然地想到金钱法则来筛选要求采访的记者。这种情形在欧美等地都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人们把其称为“支票簿新闻’。 不光是采访名人可能要付费,在一些重大事件的采访过程中,金钱同样是打通采访渠道的制胜武器。在美  相似文献   

3.
当一名记者,我们经常要面对名人。 采访名人,相对于采访普通群众,要困难得多,要完成一篇出色的名人报道更非易事。那么,我们怎样去和名人“对话”呢? 一、心理调适 一次成功的名人采访,是从记者的心理调适开始的。从采访普通人到采访名人,采访者有一个心理调整的过程。不卑不亢的心理,是记者采访名人的前提。 正确认识名人。有的记者采访名人自信心不足,面对名人,畏手畏脚,过于拘谨,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出来,调动不了采访对象的积极性,打不开对方的思路。这样的采访往往索然无味,其效果也就可想而知。和名人相比,普通记者也许没有做出他们那么大的成就,阅历也可能没有他们丰富,我们应该尊重名人和他们取得的成就,但名人并非高不可攀。事实上,记者和任何采访对象之间都是平等的关系,名人也不例外。而且,名人更非完人、超人,他在所在的领域可能学富五车、功成名就,享有崇高的威望,但对别的行当,他可能就知之甚少。因此,采访名人,我们大可不必自视低人一等,而要树立与名人平等交流的信心。  相似文献   

4.
试析记者采访中的心理势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凡 《当代传播》2000,(5):57-59
当记者去采访一位长辈时,无论对方多么平易近人,记者一到长辈身边就会身不由己地产生出一种晚辈的恭顺心理;即使记者不愿意这样,意识到这样会影响客观的采访,但在长辈采访对象身边,这种微妙心理仍难以消除。当记者采访一位上级领导人时,尽管对方说话随和轻松,记者无形中总能感到对方“不严而威”,心理上总会有点压抑感,采访常常显得很拘谨。当记者去采访某个名人时,也常常会为他们所吸引、所左右,失去自己的判断力,或者会出现一种莫名的紧张情绪,往往在整个谈话中都不能放松下来……美国出版的新闻书《采访技巧》中曾引用一个…  相似文献   

5.
所谓名人,就是在某一方面学有专长或造诣很深的人,也有一些是因时、因地、因环境而成为一时的名人。 采访名人,不同于采访一般人,因名人的社会活动较多,时间宝贵,他们出来活动,一般日程表都安排得满满当当,有些名人还有些小脾气,眼界很高,根本不把小报的记者放在眼里,因此,采访名人之前,必须要做一番精心准备,决不要贸然行事。 采访名人要有丰富的知识积累 记者应该是万事通,这就要求当记者的知识面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所传“七分采、三分写”,说出了采访在新闻写作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可以说采访是记者必不可少的工作环节,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采访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便是采访者良好的心理素质。特别是在对名人采访中,这种良好的心里素质便上升到成功因素的主导地位。一般来说,采访名人比采访普通人的难度要大得多。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采访对象的名气对采访者造成的心理压力。因此,采访名人成功与否,从某种意义上讲不取决于采访者的学识和对被采访者的了  相似文献   

7.
文教记者,免不了要和专家、名人打交道.采访他们的难度较大,写好也不容易.近几年我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甘苦参半,不妨以此就教于有经验的同行.知识:采访的生命用这个标题,并非故作惊人之语;对于我这样一个资历颇浅的青年记者来说,确是采访名家几撞南墙后"撞"出来的一句"警言".名家,自然具有相当的专门知识和专长.而记者则不一定具有专门知识,更谈不上象专家那样"专"和"深".新闻职业有训:"事先对自己的采访对象要有所了解."究竟了解什么呢?开始时认为只是这个人的年龄、职业、专长,而其中更多的还是采访对象的经历与事迹.1978年6月,我曾经历过这样一件事:当时在北  相似文献   

8.
采访名人往往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名人有着自身的特点:大多没有充裕的时间接受采访;接触记者多,对采访者的要求较高等。所有这些,都要求记者睿智并在采访中掌握技巧,“七分采,三分写”,采写名人稿件采访过程尤为重要,只有采访成功才能从他们身上挖到有价值的新闻。  相似文献   

9.
写稿子的年头长了,采访过许多单位和个人,但从未采访过名人.有人说名人名气大,脾气也大,更看不起干通讯员的“土记者”,因而一直缺乏采访名人的勇气.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邂逅国家游泳队总教练陈运鹏,总算当了一回“追星族”,过了一把“记者”瘾.同时,对名人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正采访不是简单的提问。一篇新闻报道通常是记者与采访对象共同劳动的产品,要想顺利地完成一次报道,就需要记者和采访对象双方进行有效的沟通,因此,记者获取采访对象配合、支持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这里所说的"沟通"不仅仅是"提问",它强调了记者和被采访者之间的一种平等的关系、一个互动的过程。虽说有的时候人与人之间会因为地位、工作、财富、知识的不同而形成不对等,但是真诚和尊重是最起码的做人准则。职业原因,记者可以采访高级官员、名人、名流,也可以采访平民百姓,这给一些"新手"造  相似文献   

11.
由于基层媒体影响力不够大等因素的制约,一直以来,采访名人大多被中央、省级媒体所垄断.即使基层媒体有过零星采访,对名人而言,不少也是应付而已.因为在他们眼里,什么场面没见过,什么问题没碰到过.因此,基层媒体记者要想成功采访名人,可谓难之又难.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名合格的电视台记者,要保证高效率地利用媒体进行多元化的采访活动,从中释放出社会真实观点与声音.但是现实中,记者采访却不可避免地遭遇各类问题,严重的给记者造成心理创伤.基于此,本文在客观梳理当前我国电视台记者采访遭遇的有关问题基础上,结合实践经验,探讨协调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说起我与记者打交道的故事, 那真是很多很多的,十七年来,从中央新闻单位到地方新闻单位,从电视台、电台到报社,我结交了很多记者朋友。应该这么说,我一直是他们追踪报道的对象,有时甚至被“追”得很辛苦,但是从他们身上,我也学到了很多“记者精神”,使我常常思考:作为一名党和国家给予荣誉的劳模,该更多地回报什么给社会。 十几年了,记者们见到我都习惯叫我“徐虎师傅”,感觉很亲切。记得当初接受记者采访时,我很紧张,是单位里的领导、师傅给我很大的鼓励和帮助。时间长了,我和一些经常来采访的记者交上了朋友,自然也就不…  相似文献   

14.
我是吉安电视台一名记者,最近,在一些乡村采访,部分农民朋友和乡村干部向我反映了这样一件事,一些记者到基层采访喜欢摆"官"架子,没有一点"土味":一部小车开进村,一身名牌入家门,一双皮鞋到田头,一口"官腔"问民情.他们说,和这样的记者在一起无形中有一种距离感,因此他们见到这样的记者老早就会躲开,也更不愿把心里话说给这样的记者听.他们还是喜欢那些"头戴一顶草帽,身穿一身便装,脚下一双解放鞋"有点"土味"的记者,这样的记者看起来就像是老熟人,觉得很贴心.  相似文献   

15.
山东某晚报一位记者打电话给我,说是要电话采访一下我对官员财产公示的看法.我当即拒绝,我只是觉得这么重要的问题,电话里是讲不清的.与其让记者断章取义,不如拒绝为好.通讯工具发达之后,电话采访、QQ采访和其它方式采访,使记者采访手段非常丰富,也极大促进了新闻采访的发展.有些朋友甚至很得益于这种方式的采访,既方便快捷,又节省资源.  相似文献   

16.
名人是伟大时代造就的,他们是国家和民族的骄傲。每位名人都有一部辉煌的奋斗历史,笔者几年来采访他们的确受益匪浅。 笔者采访过的名人有;泰国总理班汉、国际社会活动家陈香梅、一代诗人臧克家、语言学家吕叔湘、文艺理论家张光年、历史学家姚雪垠、影剧评论家陈荒煤、天文学家叶叔华、当代作家杨沫、王蒙、艺术家黄宗英、当代徐霞客余纯顺等等。他们中有的己谢世了,但他们的音容笑貌时常浮现在眼前、记者选择了其中几位,记下了同他们的交往。 陈香梅──一个传奇的女士 国际名人陈香梅几乎家喻户晓了,她从容自如地翰旋于北京、台北…  相似文献   

17.
常听一些记者同行们议论:人物报道要出彩,还非得“沾”些名人或英雄的光彩。我却不然。写名人,固然能令文章平添魅力,容易赢得受众,但挖掘并写好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不仅是一个新闻记者的责任,而且同样也能有令人叫好的效果。在记者深入基层、深入生活的采访过程中,经常会和这样一些普通人打交道:他们默默无闻,名不见经传,但他们身上却闪烁着时代的光彩和极富个性特色的东西。我在记者生涯中,就采访过许多普通人,他们中有工人、街道里弄的  相似文献   

18.
在新闻采访中,隐性采访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很早的时候,记者便将隐性采访运用到了新闻事件真相探索中去。而近几年,我国记者在采访的时候,采用隐性采访的方式愈加频繁,这种方式不但可以给人们耳目一新的感觉,还能够更好的进行社会丑恶现象的披露,赢得了更多受众的欢迎。但是在伦理界,隐性采访却引发了一些争议,因为,隐性采访本身便是不公开的,所以,在其操作的时候很容易出现问题,记者诚信方面的问题便是其中重要非常的一种。  相似文献   

19.
写老百姓,与做名人专访不同。在很多记者和编辑的眼中,新闻报道尤其是特别报道中,只有那些大人物、明星或是有特殊背景的人才可以写出精彩,写出深度,写出读者爱看也好看的故事来。因此,很多记者在选择采访对象时,总是去找名人明星或是奇人,哪怕他们已经被媒体报了无数遍,哪怕他们身上并没有什么新闻点。于是,很多有关  相似文献   

20.
名人之所以为名人,或是地位高有名望,或是取得杰出辉煌成就等等。他们是公众关注的对象,记者追逐的热点。公众希望了解名人的动态和思想,记者自然能以采访到名人感到成功和满足。然而,既然是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