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教育中有两个元素,一是教师的“教”,二是学生的“学”。对这两个因素的关系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教育的目的不是“教”,而是如何促进学生“学”;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的“学”才能真正转化为教育生产力。也就是说,学生的“学”是决定因素。陶行知先生将这种关系概括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相似文献   

2.
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至于怎样“学”,就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的“教学”了。使之“‘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  相似文献   

3.
教学的实质是教会学生学习,“教是为了不教”。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持久发挥,取决于学生是否会学习,因此,教师“授之以渔”,有意识地进行学法指导是非常重要的。学法指导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自觉地运用这种方法去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  相似文献   

4.
加涅认为:“教学的手段和方式虽然多种多样,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陶行之先生也曾指出:“所谓教学,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因此,“教学”,简单地说,就是“教师教学生学”。其中,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学生的学是教师的教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的教对学生的学发挥着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按照学的规律教”,能否通过一定的教的方法,教会学生必要的学的方法,引导学生逐渐学会学习,提高教学的效…  相似文献   

5.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显然,这话的含义与我们常说的“不仅要教书,还要教人”的话不尽相同。针对当前教学中时常显露的一些弊端,重温先生的教诲,意味深长,倍感亲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互相矛盾、相互作用的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谁也不会否认“教学生学”的道理。但如何“教学生学”却是一门学问,也是一句常讲常新的“老话题”。最简单最直接最有短期效应的办法,莫过于:强迫学生学;批评训斥逼迫学生学。还有一个教学生学的办法,就是思想教育或学习目的教…  相似文献   

6.
(接上期)(二)实践是攀登技能高峰的缆绳“实践出真知” ,“读书千遍 ,其义自见”。这些名言 ,都概括了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意义。人民教育家陶行之很看中教学实践 ,他提出了一个“教学做合一”的原则 ,他解释说“事怎么做就怎么学 ,怎样学就怎样做 ,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 ,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教学做是一件事 ,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 ,要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 ;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先生拿做来教 ,乃是真教 ;学生拿做来学 ,方是实学。不在做上下工夫 ,教固不成为教 ,学也不成为学。从广义的教育观看 ,先生与学生…  相似文献   

7.
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教学关系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传统教育思想认为教学关系就是教师教书本知识,学生学书本知识。这种教学思想的最大弊端,就是忽视了学生。教师只研究自己怎么教,不研究学生如何学,只考虑教书,不考虑学生。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论起名字...  相似文献   

8.
苏美莲 《辽宁教育》2013,(12):88-89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做”,让学生在“做”中感知、体悟、深化。本文试以“认识图形”为例,谈谈在教学中如何践行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的教育理念,提高“做”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陶行知先生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会学。”那么,如何教学生“会学”呢?1.引导交流,使学生会说。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自由汇报,加强语言训练。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寻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行表达。在学生学习交流的过程中,及时点拨、指导,在学生有所忽略或理解不深的地方适当讲解,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例如,《数星星的孩子》一课的教学中,教师揭示课题后,放手让学生进行初读课文的自学实践,并组织学生汇报自学成果。在学生初读课文达到一定的要求后,再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咬…  相似文献   

10.
经历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的一言堂已被学生的多元理解所取代;呈现知识者已化为学习的参与者;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阅读和课外实践……总而言之,陶行知先生那“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的富有前瞻性的教育哲理,不但不过时,反而在新课程背景下得到践行.随之,民主课堂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1.
<正>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所谓教学,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叶圣陶先生亦认为:“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达到不需要教,就是要教会学生自己学习的本领,让他们自己学习一辈子。”以上两位教育大师早就提出了要教会学生学习的问题。下面谈谈如何教会学生学习的教学法——“学导式”教学法。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的核心问题是培养和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会学习”是现代教学论中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教师教学不应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而应注重学生学习和获取知识的过程,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先生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自主学习就是把“要学生学”变为“学生要学”,就是指学生自己作主,通过自身的活动,自主地探索来获取知识、掌握学法,实现自主性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我校自2011年初开始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以来,初中数学教学发生了较大变化,在课堂上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课堂是否高效的关键,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进行了如下探索: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我国的社会工作教育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阶段,但理论滞后于实践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工作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结构性困境。沉浸式教学在连接理论与实践、促进二者的相互转换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社会工作教育改革可以尝试从教师沉浸式“教”与学生沉浸式“学”中作出持续性探索。教师需要从教授内容的多样化与前沿性、教授场景的本土化与社区性、教授方法的多元化与互动性层面进行持续性教学改革;学生则要从自觉吸收专业知识、兼顾专业人文习性、明确任务与过程目标方面进行积极性调适。社会工作教育需要教师沉浸式“教”与学生沉浸式“学”相统一,将理论知识嵌入实践中,与实践者进行反思性对话与融入性探索,与时俱进地创新、完善理论,促进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15.
张芳国 《考试周刊》2011,(73):191-191
教育家赞可夫在《新教学论》中提出,要把教师教学的重点.从过去单纯研究如何教,转向研究学习的主体——学生如何学。陶行知先生曾说:“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中外教育名家的论述具有共同的特点,就是十分重视学生的学。目前我国的重教轻学现象还很严重,学生不会学习的现象普遍存在,化学教学也不例外。因此,对学习方法的指导问题,必须引起广大教师的足够重视。现就化学教学中的学法指导问题,我谈谈个人认识,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背景 “教学相长”是我国古代教育者从教学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原则.在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中,教师虽担任传授的角色,学生扮演受教育角色,但教师和学生是可以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课堂上我们应该随机应变,教师是指导者.不是主宰者,不要希望学生的一言一行和我们教师设计的一样,如果这样就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影响了他们的个性发展.但在实际教学中。师生间有意或无意之中往往存在着“师道尊严”的“心理结”.只有这个结被彻底解开,才能“拨开云雾见天日”.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卖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  相似文献   

17.
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提出教学合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他认为好的教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  相似文献   

18.
主体性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不是具体的教学模式。然而在当前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对这种思想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偏失,致使主体性教育在一些教学实践中走入了误区。分析其中的三个原因——对理论认识不清楚、对学生及教师能力的认识亦不清楚。探索了使主体性教育得到真正体现的途径——“教”、“学”一体化。教师和学生在这种一体化、互动的教学活动中,实现互长,体现主体性教育的真正合理内核。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可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教师普遍了解的一个教学原则。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积极主动进行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是有效学习的前提。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具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呢?  相似文献   

20.
(一) 教学就是教学生学,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教会学生学习。这一思想源远流长,当今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基本观点。古人云:“授人以鱼,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我国近代教育家陶行知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明确提出:“教是为了不教。”他说:“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