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路“障”     
导攫彗乍王林 这好像和中国那个扛着竹竿进城门的故事有点像,看起来.愚蠢而不理智的人哪儿都有. 王慧侠路“障”  相似文献   

2.
一、医生询问病情的常用套语(12句):What!s wrong with you?你哪儿不舒服?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你哪儿不舒服?What!s the trouble with you?你哪儿不舒服?What!s your trouble?你哪儿不舒服?What!s troubling you?你哪儿不舒服?How can I help you?你哪儿不舒服?What can I do for you?你哪儿不舒服?What!s wrong with your heart?你心脏有什么毛病?When did the pain start?什么时候开始痛的?How long have you been like this?你这样有多久了?How long have you had it?你患这病有多久了?How are you feeling now?你现在感觉…  相似文献   

3.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文中有这样一句 :“你跟爸爸哪儿都像 ,就是有一点不像。”此句是作者小时候在伯父鲁迅先生家做客时对伯父的相貌的一点看法。这句话一般不会受到老师们的非议 ,但类似此类的句子 ,则要被当做病句来加以修改了 :1家里人都看电影去了 ,只有我留在家看书。2深夜 ,院子里静悄悄的 ,只有墙角草丛中的蟋蟀还在吟唱。老师们这样做都是有其理论根据的 :这些句子违反了“矛盾律”,况且从字面上来看似乎也有不妥 :1中既然全家人“都去”了 ,那么“我”怎么会留在家中 ,难道“我”不是家中之一员 ?2院中既然静悄悄的 ,哪来的吟唱…  相似文献   

4.
本文谈了对中学物理教材教法课程改革的设想,即把这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分解为六门系列课程,并概述了每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5.
在考生自学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些情况:有的考生对教材随便翻翻,或是读哪儿算哪儿,或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有的考生将课本丢置一旁,只看辅导资料、复习提要;有的考生课本看得也挺认真,可成效却不明显。那么,考生应怎样学好教材,获得更多的知识,顺利通过考试呢?我想从多年从事  相似文献   

6.
在统编教材小班《语言》上,我觉得《花儿好看我不摘》这首儿歌挺美,也挺有教育意义。但是,“公园”对于农村小班幼儿来说只是一个抽象概念。我看许多老师在教这首儿歌的时候,把很多的脑筋都放在设计的公园上,进行情境教学。由于“公园”在农村幼儿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到,所以教学实践效果表明:公园是什么样子?公园在哪儿?孩子还是不知道。  相似文献   

7.
"我不知道垃圾箱在哪儿!"听到这个回答时,我有些怀疑自己的听力,并为之气结。四年级的孩子,不知道学校垃圾箱在哪儿?此时,面对一脸无辜地看着我的孩子,我一时无语。  相似文献   

8.
江文熙 《作文》2023,(17):37-38
<正>“柚柚,妈妈这件羊绒小开衫穿了几年,现在缩水了,给你穿正合适。”我转头望去,只见妈妈手中拎着一件土黄色的针织衫,那颜色如同秋天的落叶一般,毫无生气。妈妈开始兴致勃勃地帮我试穿,我像个木头人一般任由她摆布。衣服刚一上身,我就觉得哪儿哪儿都不舒服,像被束缚了一般。  相似文献   

9.
汪曾祺先生在《胡同文化》中说:“‘哪儿也比不了北京。北京的熬白菜也比别处好吃——五味神在北京。五味神是什么神?我至今考查不出来。”何为五味神?这不仅困惑着汪先生,而且也会令广大读者迷惑不解。  相似文献   

10.
就要升学考试了,平日里"文文静静"的女生小B找到我,低声说:"老师,我想请假回家。""哪儿不舒服吗?""不是。我不想参加考试了。"她说得倒很平静。这是一个努力拼搏、一心想着怎样才能考重点大学的学生,而考试中挫折和失败的强烈刺激在心中积淀形成总也挥之不去的阴影。她可能突然  相似文献   

11.
数学与思维     
<正>有些大学会开一门课,叫做《数学文化》,这也是对全校学生开的一门公共选修课.通常这门课的主要内容讲的是数学的“源”与“流”,讲数学从哪儿来和到哪儿去.讲的是数学史和故事,它将数学本身当作文化的一部分来进行讨论.这门课与《数学文化》不太一样,讨论的是数学与思维相关的文化之间的联系.数学稍微多了一点,但主要内容还是在高中生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与《数学文化》课的主要目的也不一样,希望学生可以了解一些科学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2.
李波 《职教论坛》2002,(16):31-31
“常用工具软件”课程是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计算机通信等专业的一门重要选修课。这门课主要教学生使用计算机系统管理、应用以及计算机操作时一些常用的工具软件,与一些经典计算机课程不同的是,本课程的系统性不强,掌握一些实用的技能是学生学习的目的,也是教师教学的目的。一般来说,“常用工具软件”这门课主要讲授的工具软件有系统工具和应用软件。系统工具在过去的课程中讲得比较多,因为早期的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功能不够完善,操作方法复杂,系统故障比较多,维护困难。使用计算机时也往往要借助许多工具软件,如pctools,No…  相似文献   

13.
我9岁的儿子在一所普通的小学里念书。到了他升三年级时,换了新老师。在开学之后的家长会上,我得知这个班是全年级基础最弱的。好在儿子平时成绩还不错,我自我安慰:是金子在哪儿都会发光。总不能为这个再想办法换班吧。新换的老师很有干劲,开学一个月后,就在学生中间开展了一帮一活动。作为小队长,儿子的任务是帮助一位考试总在60 分上下徘徊的男生。具体方法是每天从七点半到校开始,每节课后都要帮他复习、做作业。儿子又是得意又有点紧张地告诉我们这回我可有得忙了老师说数学语文外语全得给他补他要是有一门不合格就扣我这门10 …  相似文献   

14.
"砰!"门被关了起来,爸爸妈妈去上班了!我"解放"了!我蹑手蹑脚地来到爸爸妈妈的卧室里,打开衣柜仔细搜索:"到底藏在哪儿?"我用手探向衣柜的最下面,熟悉的触感传来……就是  相似文献   

15.
“V哪儿V”是枣阳方言中一种特殊的结构,本文通过对这种结构的考察,总结能够进入该结构的动词的条件,同时,将枣阳方言中“V哪儿V”与普通话中的结构相似的“V哪儿”、“哪儿V”进行比较,并阐述枣阳方言中“V哪儿V”的句法功能。  相似文献   

16.
“V哪儿V”是枣阳方言中一种特殊的结构,本文通过对这种结构的考察,总结能够进入该结构的动词的条件,同时,将枣阳方言中“V哪儿V”与普通话中的结构相似的“V哪儿”、“哪儿V”进行比较,并阐述枣阳方言中“V哪儿V”的句法功能.  相似文献   

17.
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教学过程中,教材"备受重用"或者"备受冷落"都显失之偏颇。新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因此,教学中,既不可放弃对教材的创新,也不可就教取材,无所作为。教学中,围绕教材,拓展内容,运用留"空白"技巧,实现教材"引子"作用是大有作为的。  相似文献   

18.
李晓国  陈玲玲 《师道》2006,(2):32-32
“老师,老师,我的星光大道上有一颗星星不翼而飞了!”小可爱许凤琴急匆匆地向我报告,从她急切的眼神中,我知道她非常想找回她失落的星星。听了她的话,同学们也关心起这事来,纷纷跑到墙边引颈顾盼。“是的,老师,你瞧她这儿原来真的是有一颗星,现在不知道到哪儿去了。”我朝那儿看了看,的确,那儿曾经有过一颗星,现在空空如也,显得与后面的很不协调。“会不会掉了呀?”我问道。其实,我知道双面胶是非常牢固的,我是在安慰心情不太好的许凤琴。星星到底哪儿去了呢?我用目光扫了一下全体同学,发现有一个学生神色有些不自然。突然,我想起来,这是一…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按教育部规定,许多高等院校相继开设了“文献检索”课并编印了相应的教材。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参阅了多种“文献检索”教材,觉得这门课的教材还可以加以改进,具体建议如下:1.强调检索工具的基本结构强调检索工具的基本结构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检索工具主要应由哪几部分组成;二是这  相似文献   

20.
当前,艺术教育在城镇小学得到加强,但在广大农村小学,艺术教育仍是基础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有的村小仅把音乐、美术课停留在纸上(课程表上排着,却从来不上);有的即使偶尔上,电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上不上,怎么上都比较随意。造成这种现状有管理和教师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