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最为基本”(于漪语)。在以读写为核心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叶圣陶语)。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语文教学在后现代课程观的影响下呈现了一些新气象,但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比如,课堂讨论热烈了,但琅琅的读书声少了;所谓独立的、个性化的解读多了,但合理化的推演少了;创造性阅读、探究性阅读、多元解读多了,但误读也泛滥成灾了。阅读活动成为了一种随心所欲的“对话”,课堂成了众声喧哗的“自由论坛”。  相似文献   

2.
段天喜 《辅导员》2014,(14):107-108
语文教研的土壤在课堂,一切活动的载体是课堂,教学与研究都须“依托→立足→实践→超越”课堂。而“主题式·同题异构”就给教师搭建了一个比较学习、多元互动的平台,让每位同学科教师亲历亲为,彻底走出了在“主题式阅读·同题异构”课堂“学生要学什么,老师要教什么,语文主题阅读最终要实现什么”的瓶颈。  相似文献   

3.
当前,多元解读教材经典篇目,推行文本个性化阅读已是语文教学中的新潮。不可否认,文本多元解读可以打破僵化教条,可以展现自我,语文的阅读课堂也因此风光旖旎!  相似文献   

4.
语文也疯狂     
现在学生阅读量很小,早自习阅读声音小,课堂上多种阅读方式教学无法保障,这些错误的思想和学习习惯必须改变,语文不读就不能成为语文。“疯狂阅读”首先让阅读语文再次被学生重视。  相似文献   

5.
新课改实施以来,在“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增加学生阅读量”、“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及“大语文教育”、“教学与生活相结合”等理念的指引下,语文课堂变得更“开放”,课堂拓展也随之成为教学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常态。  相似文献   

6.
阅读:喧哗与骚动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新课程实施以来,阅读教学在后现代课程观的影响下呈现出了一些新气象,但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比如,课堂讨论热烈了,但琅琅的读书声少了;所谓独立的、个性化的解读多了,但合理化的推演少了;创造性阅读、探究性阅读、个性化阅读、独立阅读、多元解读、深度阅读多了,但误读也泛滥成灾了。不少人开始反思,阅读的本质究竟是什么?阅读活动到底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活动?是什么原因让阅读教学乃至语文教学陷入了“无中心”“无组织”“无结论”的“非指导性教学”的困境?笔者认为,这其中的根本原因是阅读教学元理论的纠缠不清。  相似文献   

7.
创造性阅读是语文新课标“创造性”基本理念在课堂上的具体体现,是时下流行于语文课堂中的一种“时尚”的教学活动,它以多元解读、个性化阅读为特征,营造了一个全新的教学氛围。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似一朵朵五彩斑斓的花儿,使传统的阅读教学变得摇曳多姿。但是,透过其时尚的现象,我们应该看到其本质。当下,一种被冠以“创造性阅读”名义的“无中生有”式阅读活动正大面积铺开,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如何将互联网技术与小学基础教育进行整合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小学语文阅读课程作为学生的阅读启蒙内容,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存在着效率低下,内容死板等现象,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个人素质无法在小学课堂中得到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无法保证。“互联网+”的概念能够帮助小学教师实现对阅读教学内容的创新。本文将结合现阶段的小学语文阅读课程教学状况,论述“互联网+”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优势,探究提高小学语文教师阅读课程整体质量的措施,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高效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任务。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对阅读积极性不高,阅读课堂上师生交流少,老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成了教学附属品。“学为中心”的阅读课堂创建以学习为主体的教学课堂,形成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氛围,彰显学生个性化学习。本文就对如何有效开展“学为中心”的阅读教学进行详细的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10.
个性阅读教学理念已逐渐成为语文阅读教学重要的理论启发和实践导向,自新课标提出“个性化阅读”概念以来,学生个体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然而,对学生“个性自由”的过分强调和推崇,往往又导致了阅读课堂的散漫与阅读目的的失效,以至走入与传统阅读课堂极端相对的另一种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11.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新课标重视整本书阅读,意在培养学生成为优秀的阅读者。基于此,教师必须拓宽阅读教学视野,贯通“篇本教学”理念;调整阅读教学重心,将学生掌握阅读策略作为教学重点;优化阅读教学路径,将课堂阅读与生活情境有效衔接,让学生学会阅读并成为终身阅读者。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些都表明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学本式”语文阅读课堂,就是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本的语文阅读课堂。它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把学生的学习当作第一要务,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兴趣盎然、生动活泼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那么,如何构建和谐的“学本式”语文阅读课堂呢?  相似文献   

13.
教师进行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最重要活动之一。但是,提问往往容易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特别是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它变成了无效的提问,没有深入体现其真正的作用。而“问”之所以遭到冷遇,并不是“问”本身有错,而是在如何“问”上出现了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强调阅读活动中应注重个体差异,提倡个性化阅读。但在课堂实践中,由于对“一元”和“多元”的把握有所偏差.常常使本应灵光四射的个性化阅读流于“幌子”或“虚无”。本文拟从璀论和实施方法两个方面探讨“一元”和“多元”之间的尺度把握.努力使个性化阅读在课堂实践中真正闪现出思想的交锋和智慧的火花。  相似文献   

15.
“语文是最开放的,最容易和社会生活发生联系的学科,应该打破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壁垒,使其成为一泓活水,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阅读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长才干,学做人。”①正如崔峦同志所说,课堂只是小天地,天地乃为大课堂。在“大语文观”的指引下,以“大阅读”、“经典诵读”为重要途径,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尤为重要。我在此大观念上,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至今已有五六年时间了。回顾这几年走过的课改历程,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语文课堂发生的诸多可喜变化: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强了,课堂多元解读多了;绝大多数学生喜欢语文,喜欢阅读,阅读量也大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强了,思维活跃了,同时也习得了一些学习方法……这些变化弥足珍贵。但是,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教学内容“胖”了,教学环节“碎”了,能力训练  相似文献   

17.
何捷 《江西教育》2024,(18):10-12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设置了“整本书阅读”这一拓展型任务群,提倡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多读书,读整本书,持续读书。从此,“上好整本书阅读课”成为每一名教师的必修课。“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直接提出,教师要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时间阅读整本书。至此,会上整本书阅读指导课,成为“新课标”对语文教师的“保底要求”。  相似文献   

18.
在语文高考中,现代文阅读题对师生来说是不小的挑战,究其原因有两个:一是学生的基本阅读水平不高,审不准题,打不中靶;二是对相当一部分阅读水平尚可的学生而言,容易产生“多元解读”与“唯一答案”之间的矛盾。给两个关键词加上引号,原因在于高考试卷上的多元解读确有多元,但也多不到哪里去,而唯一答案其实也不是真的唯一。但事实上的确存在类似的这种矛盾关系,因此姑且借这两个词描述之。当学生坐在考场面对试卷时,唯一的任务就是“答到点子上”拿分数了,因此这也成为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过关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的推进和实施,让教师认识到打破“云里雾里”的阅读课堂这一要求迫在眉睫,教师要运用读写结合的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提升读写能力、培养主体意识,从而实现阅读课堂的教学任务,为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育工作提供建议。文章分析了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为何“云里雾里”,并详细分析了打破“云里雾里”的具体做法,旨在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也是多元的。”新课标提倡让学生创造性地理解文本,因此,阅读教学应该彰显个性,回归自我。阅读课堂上,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善于捕捉学生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质疑与生成,引导学生个性化地与文本对话。在尊重学生介性感悟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