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关于辛亥革命的评价》是1954年9月14日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临时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后的讲话,联系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阐明辛亥革命的性质及其历史地位。《纪念孙中山先生》是毛泽东为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撰写的文章,这篇纪念文章是在中国共产党成功引导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毛泽东对孙中山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建立的丰功伟绩,所作的一次新的全面、科学的历史评价。这两篇文章是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重要代表性著作。  相似文献   

2.
一试题特征 1、紧扣大纲国家《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指出:“中学历史教学要求向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墩育、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事业,热爱共产党的真挚感情,学习历史上优秀人物的高贵品质,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献身的精神。”今年高考历史问答题第43题“简要说明民主革命时期魏源、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毛泽东的基本思想及其社会实践效果”,即最明显地体现了《大纲》的这一基本思想。《大纲》指出:“我国是一个历史上长期形成的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统一国家。各民  相似文献   

3.
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通过对孙中山诞辰纪念、孙中山逝世纪念等孙中山纪念仪式的运作,强化了民众对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对国民党的政党认同,对中华民国的政权认同,对孙中山及蒋介石的领袖认同,并且凸显了抗战建国的时代主题,成为国民政府进行抗战动员的一种有效形式,是现代民族国家进行政治话语输出的有效探索,也显示出党国在权力技术实践空间的日臻成熟。  相似文献   

4.
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通过对孙中山诞辰纪念、孙中山逝世纪念等孙中山纪念仪式的运作.强化了民众对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对国民党的政党认同,对中华民国的政权认同,对孙中山及蒋介石的领袖认同,并且凸显了“抗战建国”的时代主题,成为国民政府进行抗战动员的一种有效形式.是现代民族国家进行政治话语输出的有效探索,也显示出“党国”在权力技术实践空间的日臻成熟。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提出的"权能分治"理论,主张国家的权与能要分开,人民权利可以制约和影响政府的权力。由于国情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归纳整理孙中山"权能分治"理论,对于弥补国内对孙中山"权能分治"理论研究的不足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同时,此研究能为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视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伟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意识到森林的重要意义和倡导植树造林的人。早在1893年,他就起草《上李鸿章书》,提出中国欲强,须“急兴农家,讲求树荫”,把植树造林提到振兴中华措施之一的高度。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时,他在广州讲演《三民主义》及以后许多讲演、著作中,曾无数次倡导植树造林。为纪念一贯倡导植树造林的孙中山先生,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1979年决定,每年孙中山逝世纪念日———3 月12日为我国植树节。 孙中山与植树节@明明  相似文献   

7.
在纪念廖仲恺先生逝世五十七厨年的时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海外专题播放了《我们前进在先烈路上》的录音新闻,介绍了闻名海内外的革命学府——执信中学。 执信中学创办于一九二一年六月一日,是纪念孙中山先生的亲密战友朱执信先生的。一九二○年九月,我国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活动家,理论家朱执信先生于虎门壮烈牺牲。为了缅怀烈士,纪念朱执信先生对革命的功绩,孙中山先生特指定廖仲恺、孙科等建校。孙中山先生为建校捐款一万元,并成立筹委会,指派专人去美国、南洋等地筹款,共筹得五十六万元。学校建立时,取名“执信学校”。  相似文献   

8.
胡耀帮同志在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做的关于《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把“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作为新的历史时期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鲜明地摆在我们全党和全国人民的面前.《报告》指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①“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之一.”②《报告》据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吸取我国三十多年来社会主义实践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把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看作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之一,把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建设坚定不移地立足在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为中心  相似文献   

9.
1923年1月《孙文越飞联合宣言》发表,标志着孙中山确立了与社会主义国家苏俄结盟的政策,但孙中山在确立了联俄政策后继续期望英美日等列强支持中国革命,尤其对日本的期望更为强烈,并且为之进行了积极的努力。  相似文献   

10.
挖掘、梳理和拓展我国社会主义文艺及其理论资源,特别是认真研究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下称《讲话》),是建设当代形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值此纪念毛泽东同志《讲话》发表四十九周年之际,对几十年来《讲话》研究的最一般情况进行一次反思,以呼唤《讲话》的一袭馨香,化育新时期社会主义文艺及其理论的“劲草”。  相似文献   

11.
笔者在这里只想探讨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的民生主义问题,探讨民生主义的内容、实质和孙中山把民生主义误认为社会主义等问题。 一 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纲领的组成部分之一。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多次阐述过它的具体内容,其中主要的有:在1906年秋冬间发布的《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中,孙中山指出:“文明之福祉,国民平等以享之。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  相似文献   

12.
国家颁布的新《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把课程内容调整为《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四大模块。其中,对政府职能的介绍是《政治生活》模块的重要内容,目的是要让学生明白,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承担着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职能。并对政府的基本职能概括为管理与服务,希望通过对政府职能的  相似文献   

13.
山西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政法学院硕士生导师郭学旺教授撰写的《孙中山与中国社会的变迁》一书 ,在纪念辛亥革命 90周年之际由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这是郭学旺教授继《毛泽东与中国社会的变迁》、《邓小平与中国社会的变迁》之后研究“伟人与社会变迁”的又一部专著。《孙中山与中国社会的变迁》一书分为 10章 ,31万余字。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变迁理论为指导 ,从动态角度观察和研究孙中山及辛亥革命对于推动中国近现代社会变迁的重大作用。作者在对中国近现代社会史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近年来学界对孙中山研究的成果 ,理出了…  相似文献   

14.
今年11月12日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正值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鼓舞下,意气风发,团结奋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积极落实“十一五”计划的时候,纪念中山先生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0月8日至11日,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回答下列问题: 1.《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一重大理论创新,反映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应该是  相似文献   

16.
《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实际上是一篇议论文,它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肯定了作为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崇高品格,给了他以十分恰切的历史评价,是论述孙先生这一伟大历史人物既全面而又中肯的历史文献。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关于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思想《高校理论战线》1994年第1期登载欧阳斌的文章《邓小平社会主义新人思想论》。文章说,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就论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培育社会主义新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够造就比资本主义国家更多更优...  相似文献   

18.
今年11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诞辰90周年纪念,全国人民将隆重盛人的纪念这位伟大的革命家。中山先生誔辰90周年纪念筹备委员会将邀请20多个国家的外宾来我国参加纪念会,同时将广泛的请洧外华侨派代表回国参加纪念。筹备委  相似文献   

19.
我国教育工作者,在纪念邓小平同志为景山学校题写“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方针的十周年之际,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大力进行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提高质量,按照《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要求,开创社会主义人民教育事业的新局面。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我国教育必须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20.
<正> 毛泽东同志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说:“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三个主要法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年的历史事实证明,党的建设不仅是我国民主革命胜利的法宝,而且也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胜利的主要法宝。纪念中国共产党诞辰七十周年,我们要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切实加强党的建设,把我们党建设成为能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