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对急性骨骼肌钝挫伤大鼠卫星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将采用打击装置造成后下肢腓肠肌钝挫伤的大鼠随机分为即刻组、针刺治疗组、自然愈合组。针刺治疗组采用阿是穴针刺疗法,自然愈合组不治疗。结果:针刺治疗组肌卫星细胞核数在大鼠伤后第2天时达高峰,而自然愈合组在伤后第4天达高峰,之后呈下降趋势。在损伤后第1天、第2天、第4天,针刺治疗组大鼠肌卫星细胞核数目均比自然愈合组多,且在损伤后第2天显著高于自然愈合组。结论:大鼠骨骼肌损伤后,针刺能促进肌卫星细胞的增殖并促使活跃期提前出现,促进肌肉再生,加速损伤愈合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采用低功率激光对一次性离心力竭运动大鼠跟腱进行照射,采用生物化学测定和组织学技术观察的方法,分析低功率激光照射对跟腱蛋白多糖含量影响,探讨低功率激光照射对力竭运动后早期跟腱微损伤修复中的作用,结果显示:一次性离心力竭运动大鼠跟腱中蛋白多糖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激光照射组蛋白多糖含量的变化与自然愈合组一样,是随时间增加而逐渐升高,但增加幅度要大于自然愈合组。表明低功率激光照射能促进大鼠跟腱蛋白多糖的合成,加快跟腱细胞外基质成分的恢复,有利于受损跟腱的修复。  相似文献   

3.
沈勇伟  张林 《体育科研》2013,34(2):42-44
以末端病大鼠为实验对象,通过低功率激光照射其跟腱,观察低功率激光对末端病大鼠跟腱组织中蛋白多糖含量的动态变化,探讨低功率激光对末端病跟腱损伤后恢复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低功率激光照射促进蛋白多糖的合成,调节细胞外基质,减少疤痕形成,蛋白多糖与胶原共同促进跟腱愈合,提高跟腱修复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补充活性肽对大鼠骨骼肌肝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研究活性肽促进运动性骨骼肌微损伤修复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补充安慰剂安静组、运动组和补充活性肽安静组、运动组,所有动物膳食平衡1 w后,进行实验.运动组大鼠以20±1m/min的速度,坡度为-16°,持续性跑台训练120min.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有动物在膳食平衡期间每天分别进行灌胃15%活性肽饮料2ml和等量的安慰剂.结果运动可刺激骨骼肌卫星细胞的激活和肝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而补充活性肽可能对肌卫星细胞的激活有正性作用,可显著增加大鼠离心运动后骨骼肌肝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运动对大鼠骨骼肌IGF-Ⅰ、MGF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三种不同训练方式对大鼠骨骼肌IGF-I、MGF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组(C),长期训练组(T),负重训练组(O)和一次急性负重运动组(AO),每组8只.T组进行8周每天60 min的游泳运动;O组进行4周每天60 min的负重游泳运动;AO组在处死当天负重游泳60 min.T组和O组末次训练后24 h切取腓肠肌,Real-time PCR检测IGF-I Ea和MGF的mRNA表达.结果 (1)T组IGF-I Ea mRNA表达显著高于C组(P<0.05),O组IGF-I Ea mRNA表达显著高于C组(P<0.05),AO组IGF-I Ea mRNA表达非常显著地高于C组(P<0.01);(2)T组MGF mRNA表达显著高于C组(P<0.05),O组MGF mRNA表达显著高于C组(P<0.05),AO组MGFmRNA表达极显著地高于C组(P<0.01).结论 负重游泳运动致使IGF-I Ea mRNA和MGF mRNA表达升高,骨骼肌产生损伤,同时卫星细胞增殖,骨骼肌细胞进行损伤再修复过程.说明IGF-I有刺激卫星细胞增殖,并促进增殖的细胞分化,改善骨骼肌结构,修复损伤肌肉.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减量训练对骨骼肌超微结构的影响,将2月龄雄性Wistar大鼠46只,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16只、负荷组(E组)30只。在第7周周末将大鼠按照体重再随机分组,分成同等负荷继续训练组(EC组)10只、减训组(T组)10只。经过共11周的负重游泳训练,最后对右侧比目鱼肌进行组化实验,观察各个组大鼠比目鱼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长期的大负荷训练对大鼠机体造成运动损伤,表现在大鼠比目鱼肌肌组织结构产生病理化变化;运动强度不变,运动时间减少的减量训练4周后,能缓解大鼠机体前一段时间大负荷训练造成的疲劳积累并且肌组织损伤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修复并产生适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机械拉伸刺激对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Flexercell细胞拉伸力学装置对骨骼肌卫星细胞施加5%、15%和25%拉伸应变加载实验,用CCK-8法检测细胞受机械刺激后的增殖变化,采用BCA蛋白测定试剂盒测定细胞总蛋白含量。结果:骨骼肌卫星细胞受机械张力刺激后,发现卫星细胞增殖能力增强,蛋白含量增加,其中,15%拉伸应变率的促增殖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机械刺激可以促进体外卫星细胞的增殖能力,细胞增殖能力与细胞所受刺激的负荷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8.
补充大豆多肽对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莉  王启荣  毕秋芸 《体育科学》2006,26(12):36-41
通过观察5周的运动训练和补充大豆多肽对运动大鼠血清中肌酸激酶(CK)同功醇活性变化的影响,观察大鼠在训练结束后恢复的不同时间内,大鼠血清酶CK和CK同功酶(CK-MM)的活性变化。研究发现,补充大豆多肽能降低运动后血清CK、CK-MM活性。提示:补充大豆多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运动性骨骼肌损伤的发生和促进运动性骨骼肌损伤修复。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补充磷脂对大鼠腓肠肌钝挫伤恢复效果,采用重物下落装置建立急性骨骼肌钝挫伤模型,并于损伤后补充磷脂,检测补充磷脂对损伤肌肉的收缩力及松弛特性、自由基清除等的影响。结果发现,大鼠腓肠肌在受到钝挫伤后的第10天及第17天的收缩力,补充磷脂组收缩应力显著高于自然愈合组;损伤后第10天,补充磷脂能使应力松弛恢复接近正常肌肉水平,而自然愈合组仍显著性高于对照组;损伤后第2-10天,补充磷脂能显著提高腓肠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同时显著降低腓肠肌中丙二醛的含量。因此,补充磷脂能明显改善大鼠急性骨骼肌钝挫伤后的收缩力和恢复应力衰减,提高骨骼肌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腓肠肌中丙二醛含量,更好地促进自由基的清除,促进损伤肌肉修复。  相似文献   

10.
采用跑台下坡跑模型,研究了不同剂量的低强度氦氖激光对大鼠力竭运动后骨骼肌自由基、一氧化氮(NO)代谢的影响.72只SD大鼠随机分成安静对照组,运动对照组,运动加低、中、高荆量激光处理组.各运动组的大鼠均进行一次性跑台力竭运动,运动加激光组的大鼠在运动后于腓肠肌处接受氦氖激光照射,每日1次,各剂量组照射参数分别为12、28和43 J/cm2(20、46和71 mW/cm2,10 min).运动后24和48 h进行腓肠肌取材,检测指标为肌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合酶(NOS)以及一氧化氮(NO).结果发现,力竭运动后,运动对照组的MDA水平和NOS活性显著升高,而SOD活性和NO变化不明显.43 J/cm2的激光照射能显著提高力竭运动后的SOD活性、降低MDA水平以及显著提高NOS活性和NO水平,而12和28 J/cm2的激光照射则作用不明显.由此表明,低强度氦氖激光能够提高大鼠力竭运动后骨骼肌抗氧化能力、降低自由基水平,并能促进骨骼肌NO的合成,提高NO水平,其作用是剂量和强度依赖性的.  相似文献   

11.
不同训练强度对间歇性缺氧大鼠骨骼肌NO和NOS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低氧舱技术模拟“高住低练”环境,观察间歇性缺氧条件和两种不同运动训练强度对骨骼肌NO和NOS的共同作用效应。SD雄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为6组:(1)常氧对照组(NC),(2)常氧低强度运动组(NEL),(3)常氧高强度运动组(NEH),(4)低氧对照组(HC),(5)低氧低强度运动组(HEL),(6)低氧高强度运动组(HEH)。低氧组每日20时至次日8时置于低氧舱中,其余时间置于常氧环境下。低氧舱氧浓度控制在14.7%,相当于海拔高度大约2800米。运动组每天在常氧环境中进行30分钟跑台训练,速度定为26.8米/分钟,低强度运动组坡度0度,高强度运动组坡度15度。9周后各组大鼠于安静状态进行宰杀,取股四头肌,匀浆进行NO含量和NOS活性检测。结果显示:常氧高强度运动组股四头肌NO水平与常氧对照组相比呈升高趋势并接近显著性水平(p=0.052)。低氧低运动强度组NO显著高于其他组,NOS变化组间比较均未达显著性水平。说明常氧条件下,高强度运动强度才能使NO释放增加。而在间歇性缺氧条件下,较低强度运动即可使NO释放明显增加。提示间歇性缺氧条件可使引起NO释放的运动强度阈值下降。  相似文献   

12.
长期耐力训练对大鼠心肌和骨骼肌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长期耐力训练对大鼠心肌和骨骼肌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鼠随机分为长期耐力训练组(n=12)和对照组(n=12),长期耐力训练组从3月龄时开始进行4个月的耐力训练,建立长期耐力训练模型,使用western Blot蛋白印迹技术对大鼠心肌和骨骼肌mTOR信号通路中mTOR蛋白的表达进行测定;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p70S6K和eIF-4E基因mRNA的表达进行测定.结果 长期耐力训练后,大鼠心脏重量和心系数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P<0.0S)但没有产生病理性·心肌肥大,而腓肠肌的质量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变化;长期耐力训练后,大鼠心肌mTOR蛋白表达,p70S6K和eIF-4E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腓肠肌mTOR蛋白表达,p70S6K和eIF-4E 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变化.结论 长期耐力训练可以增强大鼠心肌mTOR信号通路的表达,产生运动性心肌肥大,改善衰老小鼠的心脏功能;长期耐力训练可通过对大鼠骨骼肌mTOR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抑制骨骼肌的肥大.  相似文献   

13.
跑台运动和营养补充对大鼠骨骼肌能量代谢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长期递增负荷跑台运动造成大鼠运动性贫血状态,并对其骨骼肌内某些能量代谢酶进行观察。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筛选分为3组:对照组(10只)、递增负荷跑台运动组(简称运动组,10只)、递增负荷跑台运动+营养补充组(简称运动+营养组,10只)。运动组和运动+营养组的跑台训练安排按照运动性贫血模型建立方法实施。研究表明,运动性贫血条件下,大鼠腓肠肌Mg^2+~ATP酶、Ca^2+-ATP酶和Ca^2+-Mg^2+。ATP酶指标结果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LDH的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低于运动+营养组,SDH的活力则没有表现出组间差异性。运动性贫血条件下,大鼠腓肠肌内ATP酶多数会发生显著性降低、LDH表现出显著性升高,表明运动性贫血发生时伴随着骨骼肌有氧代谢酶的活性下降和有氧代谢酶的活性升高,说明此种长期递增负荷跑台运动相对提高了机体利用无氧代谢的比例,而此营养补充对此种变化影响作用不明显,此变化的内部机理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Ⅱ型糖尿病大鼠血清和骨骼肌musclin含量的变化,并探讨运动训练对Ⅱ型糖尿病大鼠血清和骨骼肌musclin含量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n=8)、糖尿病对照组(DM,n=9)和糖尿病运动锻炼组(DME,n=10)。检测大鼠空腹血糖和血清、腓肠肌musclin含量。结果与C组相比,DM组大鼠血清胰岛素含量和胰岛素敏感性明显降低,空腹血糖水平显著增加;且血清和腓肠肌musclin含量显著升高;与DM组相比,DME组大鼠血清胰岛素和胰岛素敏感性显著升高,空腹血糖水平显著降低;且血清和腓肠肌musclin含量显著降低。结论 Musclin在Ⅱ型糖尿病过程中可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长期的有氧运动锻炼可能通过降低Ⅱ型糖尿病大鼠血清和腓肠肌musclin的含量,增加骨骼肌从血液中摄取葡萄糖的能力,从而降低血糖。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SOCS-3与瘦素受体LRb的结合作用,探讨高脂膳食条件下耐力运动对骨骼肌瘦素抵抗的预防或改善机制.方法:32只大鼠随机平均分成普通膳食对照组(CS)、普通膳食运动组(CE)、高脂膳食对照组(HS)、高脂膳食运动组(HE).CE、HE组进行12周跑台训练,跑速20 m/min.最后一次训练后48 h,测试空腹血糖、血液甘油三酯(TG)、胰岛素、瘦素以及红色(RG)、白色(WG)腓肠肌的甘油三酯.采用Real-time PCR测定RG、WG肌的SOCS-3mRNA表达水平,采用免疫共沉淀技术测定RG、WG肌SOCS-3蛋白与瘦素受体LRb的结合活性.结果:1)HS组体重增长率最高,HS组体重、血糖、血液甘油三酯、胰岛素、瘦素均显著高于CS组(P<0.05);HE组血液胰岛素、瘦素水平显著低于HS组(P<0.05).2)RG肌TG含量:HS组显著低于CS组(P<0.05),HE组显著高于HS组(P<0.05).WG肌TG含量:CE组显著高于CS组(P<0.05),既组显著高于HS组(P<0.05).3)RG肌SOC-3mRNA表达:CE、HS组显著高于CS组(P<0.01).WG肌SOCS-3mRNA表达:CE组显著高于CS组(P<0.01).4)RG肌SOCS-3蛋白与瘦素受体LRb的结合活性:HS组显著高于CS组(P<0.05),HE显著低于HS组(P<0.05).结论:1)高脂膳食显著降低红色腓肠肌的TG含量,表明高脂膳食性瘦素抵抗易发于红肌,高脂膳食能降低红肌的脂肪代谢能力;耐力运动对红肌的瘦素抵抗有显著的逆转作用;2)耐力运动和高脂膳食都能上调红色腓肠肌SOCS-3 mRNA表达,SOCS-3 mRNA表达对运动和膳食的应答反应在肌纤维类型之间存在差异,至少白肌耐力运动与高脂膳食还存在负交互作用;3)高脂膳食导致骨骼肌瘦素抵抗,至少有一部分机制使SOCS-3与LRb受体的结合增加.耐力运动对高脂膳食性瘦素抵抗的改善机制,至少有一部分是因为运动解除了SOCS-3与LRb受体的结合,减弱了SICS-3对瘦素信号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间歇性低氧运动对肥胖及正常SD大鼠骨骼肌线粒体解偶联蛋白-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00只雄性健康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40只)和肥胖造模组(60只),从造模成功的SD大鼠中挑选40只,随机分为肥胖常氧安静组(A组)、肥胖常氧运动组(B组)、肥胖低氧安静组(C组)和肥胖低氧运动组(D组)。正常对照组随机分为正常常氧安静组(E组)、正常常氧运动组(F组)、正常低氧运动组(G组)和正常低氧安静组(H组),每组10只。第4周末次运动后24h左右进行采样,采样前所有大鼠禁食过夜,取后肢骨骼肌匀浆提取线粒体,用western blot的方法测定肥胖大鼠以及正常组大鼠的骨骼肌线粒体UCP3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正常组大鼠骨骼肌线粒体UCP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造模组大鼠(P〈0.05);低氧安静及运动组大鼠骨骼肌线粒体UCP3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常氧安静组(P〈0.05);低氧或运动对大鼠骨骼肌线粒体UCP3蛋白的表达的影响与大鼠的体脂百分比有呈负相关的趋势。结论:肥胖大鼠骨骼肌线粒体UCP3蛋白的表达低于正常大鼠,4周的有氧运动以及间歇性低氧刺激使骨骼肌线粒体UCP3蛋白的表达增加,运动与间歇性低氧刺激相结合能使骨骼肌线粒体UCP3的表达水平高于单一的运动或间歇性低氧刺激。而且,低氧刺激以及低氧刺激与运动相结合使得大鼠的体重、体脂百分比降低幅度比单一的运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7.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analyse the effect of regular exercise on spleen and peritoneal exudate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and lymphocyte proliferation by splenocytes. Twenty-four female BALB/c mi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ained (n = 12) and untrained (n = 12) groups. These two groups were further divided into mice that were studied at rest (trained/rest, n = 5; untrained/rest, n = 6) and immediately after a 2 h acute bout of exercise (trained/exercise, n = 6; untrained/exercise, n = 6). The animals were bred in the animal facility of the Yonsei University College of Medicine, where they were housed in a temperature- (22 - 24 degrees Celsius) and humidity- (50 - 60%) controlled environment, with a 12 h photoperiod, and provided with food and water ad libitum. The trained mice underwent 10 weeks of endurance swimming training (5 days per week) in water at 26 - 29 degrees Celsius for 60 min. Changes in body mass, proliferative activity and the produc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from spleen lymphocytes and peritoneal exudate cells were determined. The splenic lymphocytes of the trained mice had much greater proliferative activity than those of the untrained mice (P < 0.05). Trained mice had lower ROS production in splenic lymphocytes and peritoneal exudate cells than untrained mice. In both groups, there was substantial inhibition of proliferative activity stimulated with medium, concanavalin A and lipopolysaccharide following the acute bout of exercise. This may have been caused by excessive ROS production following the acute exercise session.  相似文献   

18.
利用纳米磁性颗粒将bFGF定位于大鼠骨骼肌钝挫伤部位,考察该方法对大鼠急性骨骼肌钝挫伤恢复过程中收缩应力及MHC-Ⅱb表达影响。研究结果表明,bFGF对大鼠腓肠肌钝挫伤后第17、24天的收缩力有明显提高。损伤后第2~10天,bFGF包裹组与其余各组之间的MHC-ⅡbmRNA表达差异显著(P<0.05)。因此,磁纳米化的bFGF能明显改善大鼠急性骨骼肌钝挫伤后的收缩应力衰减,显著促进损伤肌肉MHC-ⅡbmRNA的表达,改善损伤肌肉再生和结构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