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吴伟 《成才之路》2009,(15):62-62
音乐与绘画,从理论上来说似乎是两种不相关的艺术。前者通过音响诉诸人们的听觉感官,后者通过线条和色彩等诉诸人们的视觉感官。但在现实的艺术活动中。所谓音乐中的画面和绘画中的音乐感。又往往是大家经常谈论的话题。比如:绘画中的“色彩”一词经常作为音乐的用语出现在音乐理论文章中,音乐的术语“节奏”往往作为绘画用语出现在绘画理论的文章中。我认为,这些术语或用语不单纯是一种文学性的描述或比喻,而是出自一种艺术体验。是人们在长期的艺术实践和艺术感受中形成的一种感性经验。这种经验不仅表明了音乐与美术之间的某种联系,而且也表明了音乐中可表现某些绘画性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杨萍 《儿童音乐》2010,(3):54-55
通感是指人们的感觉器官,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之间的相互感通。在“艺术通感”中,最活跃的是视觉和听觉,通常人们把它称之为“视听通感”,即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借助一种美感沟通另一种美的感觉。艺术最大的特点就是互通互补,音乐课如何通过艺术的“通感”,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将音乐、美术、文学等多种艺术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3.
学科综合,展开想象。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更新,为了更好地活跃教学气氛,我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音乐与美术的相融合,丰富了原来的美术课,活跃课堂气氛、愉悦身心、陶冶情趣、开发智力。如今提倡的课程整合所提到的艺术课程即音乐教学与美术教学的艺术融合。音乐是听觉艺术,美术是视觉艺术,两者结合,让音乐成为理解美术的桥梁,从而帮助学生开拓思维,展开丰富的想象。可让学生从音乐想象中画出美好的画面,想象美好的意境。通过视听的巧妙结合,既能让学生感受美好,又能让学生愉心悦情。  相似文献   

4.
学科综合,展开想象。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更新,为了更好地活跃教学气氛,我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音乐与美术的相融合,丰富了原来的美术课。活跃课堂气氛、愉悦身心、陶冶情趣、开发智力。如今提倡的课程整合所提到的艺术课程即音乐教学与美术教学的艺术融合。音乐是听觉艺术,美术是视觉艺术,两者结合,让音乐成为理解美术的桥梁,从而帮助学生开拓思维,展开丰富的想象。可让学生从音乐想象中画出美好的画面,想象美好的意境。通过视听的巧妙结合,既能让学生感受美好,又能让学生愉心悦情。  相似文献   

5.
梁小梅 《教育艺术》2005,(12):60-60
我们常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上音乐课时,课堂气氛往往活泼有余而形象感染不足;上美术课则静谧有余而活泼气氛欠佳.实施课改后,艺术课程美术、音乐互补教学,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爱唱、爱画的特点,把美术、音乐的因素和谐地融为一体,更好地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促进了学生形象思维、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艺术课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节音乐课,乐兴有余而形象感染不足;而一节美术课,则静谧有余而活泼气氛欠佳.为了更好地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我们在小学艺术课教学中进行了美术、音乐互补的探索.早在1970年,美国音乐教育家乔治·罗曼诺夫就提倡一种音乐背景记忆法,即在乐声中进行学习、创作或记忆.实践证明,教师在优美的古典音乐旋律中朗诵英语课文,能使学生的记忆力提高10倍,可以在72小时之内掌握2000多个单词.经过反复试验,乔治·罗曼诺夫得出结论:不管在任何时候,音乐都能直接刺激大脑神经,引起兴奋,并由此产生创造灵感.  相似文献   

7.
音乐学科是一门综合艺术,它需要学生的各个感官都积极参与。如果我们课堂上多给学生留点“交往”空间,引导他们活跃课堂气氛,营造平等、民主、轻松活跃的气氛,可以培养学生交往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发展他们的个性。  相似文献   

8.
张正宏 《考试周刊》2013,(97):174-174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节音乐课,乐兴有余而形象感染不足,而一节美术课,静谧有余而活泼气氛欠佳。音乐与美术有密不可分的艺术共性和特有的魅力。音美整合是《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优美的乐曲可以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的思维,调节学生的情绪;多彩的画面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语言抽象性的理解。本文主要探索音乐美术教学整合的具体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9.
音乐和舞蹈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进入体育课堂已成为趋势,这种形式能够使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锻炼身体,陶冶情操。既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趣,又活跃课堂气氛,确实有很多优点。音乐和舞蹈进入课堂主要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乐感和节奏感,发展其协调功能,学生在欢悦的气氛中锻炼身体、陶冶情操。  相似文献   

10.
感悟“淡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新课程十分注重音乐的美育价值,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而对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有所降低。人们把这种变革称之为“淡化双基教学”。有这样一节音乐课:课堂中气氛很活跃,教师和学生围着几个小木偶玩得兴高采烈的。可以看得出,学生兴趣的调动和主体性地位的体现都比较到位。可是,音乐呢?一节课中,没有歌声、乐声。试想,没有音乐,又何来的“音乐美”?没有音乐美,又怎么去实现音乐课程的本质价值——音乐审美价值呢?因此,如何理解音乐课程改革、如何理解“淡化双基教学”,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不可否认,在传统的中…  相似文献   

11.
王雪屏 《广西教育》2005,(1A):81-81
在新课程改革中,艺术课程的变动最大,它将过去单一的音乐、美术融合到了一起,甚至加入了舞蹈、戏剧、影视、文学等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音乐以其明快的旋律,能够改变美术课堂教学的沉闷气氛;而美术则以其清晰的画面,能使抽象的音乐语言增强形象性。因此,实施美术、音乐互补教学法,即在美术课教学中注入音乐内容,在音乐课教学中加进美术欣赏,使这两门课都做到“声中有画,画中有声”,两者和谐统一,既有利于创设课堂教学的审美氛围,又有利于学生愉悦身心、激发灵感、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操。  相似文献   

12.
王淑琴 《甘肃教育》2005,(7):119-119
一、创设音乐情境,培养参与动机。培养学生的参与动机,是教学过程中的第一个环节,在这一环节中要让学生在接触教材的同时,获得教学材料的诱因化刺激,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恰当的情境设计可以营造与音乐相适应的气氛,使学生作好欣赏乐曲的心理准备。那么怎样才能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13.
一、创设音乐情境导入新课音乐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适当地将音乐引入地理教学中,既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在导入中国地理《中国的河流和湖泊》“长江”一节时,先放《长江之歌》录音。这首歌抒发了中华儿女对长江的无限赞美之情:“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优美的歌词激起学生对长江和祖国的热爱,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这节课的教学活动从一开始就有一个良好的气氛。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达到了把爱国主义教育融于教学的目的。二、借用优美的文章导入新课用优美…  相似文献   

14.
从中学美术教学实践看,借助多媒体进行美术教学,可以使课本上的文字、图画更形象直观,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知识点,也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活跃的教学气氛中轻松地实现美术教学目标,真正做到形象教学.  相似文献   

15.
田丰 《甘肃教育》2010,(16):42-43
音乐、文学、美术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对人的感官刺激、智力开发方面,各有其长处,同时也有其局限性,如果将它们的长处融入到音乐教学中,那么更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启迪学生的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叶萍 《江西教育》2004,(13):86-86
一、为学生创造有浓厚艺术氛围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学生进行美术学习的前提和保证,在美术教室中我会布置一些由学生自己创作的作品,喷洒一些所要临的水果的香味,摆放各类造型精美的工艺品,还结合课题的需要选择一些轻松、愉快的音乐播放,让学生一进教室,就被浓厚的艺术气氛所感染。这些视觉、嗅觉、听觉的享受和刺激不仅给学生的  相似文献   

17.
马凤录 《教育革新》2009,(10):51-52
近日有幸听了贾志敏老师的一节示范课,令笔者无不折服,虽然他年纪已大,但思维活跃,幽默风趣,更重要的是他的课堂语文味十足,环节过渡自然、流畅生动,气氛活跃。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是笔者教学广东版小学美术第二册《涂色游戏》之后的一个尝试。上这一课时,学生随意画,随意涂,画起来比较大胆、自如,有一部分作品效果独特。上完这节课之后我想,尝试选乐曲给学生听着画想象画,作品效果应该会很有特色。虽然音乐是听觉艺术,美术是视觉艺术,但它们同样能表现人的思想感情,让人的内心产生共鸣。俄罗斯画家康定斯基说过:“绘画是视觉的音乐。”他的作品是抽象的色块和点、线、面的集合,一向被认为是“凝固的音乐”。  相似文献   

19.
借助音乐手段创设英语教学情境○陈欣(瑞金市教研室)音乐能使人从兴奋中得到安静,从烦闷中得到放松。上课前准备时间里我们可以让学生唱一唱学过的英语歌曲,如:GodMorning,GladToMetYou等等,既能稳定学生的情绪,又能活跃气氛,使学生集中精...  相似文献   

20.
有关心理实验材料表明:人的感官对信息的接受能力中,视觉和听觉的作用最大,两项合计占94%以上。而人对信息的记忆保存,视听结合可达到50%。因此人们认为: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音乐辅助教学,形声并茂,音韵同步地同时刺激学生的感官,可以收到比常规方法多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