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演示单色光的干涉普遍采用牛顿环实验,其通常的装置[1]—[4]如图1所示。演示所用的光源是一盏能够发出单色光的灯。按照图1,由钠光灯发出的黄光通过分光板反射到平凸透镜并有部分到达玻璃板上面。结果,由透镜和玻璃板表面反射的光通过分光板进入低倍显微镜。从显微镜中可以观察到一系列明暗相间的条纹,即牛顿环。干涉图样是由平凸透镜的曲面和玻璃平板上表面两处反射光的叠加而形成的。从其它表面反射的光不发生干涉,因为钠光灯发出黄光的相干长度小于这些表面之间的间隔。  相似文献   

2.
一、新型太阳能折射收集器 一般说来,大多数太阳能收集器是使用抛物面反射系统,平行的太阳光经反射后会聚在焦点。反射系统的缺点是不耐风吹雨打的腐蚀,因此有一部分太阳能收集器采用透镜折射系统。折射系统兼有双重功能,一方面是会聚阳光,另一方面有抗环境的保护作用。但是,大面积折射系统的精确聚焦一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而菲涅耳透镜系统却又难以制作。  相似文献   

3.
这个教具,实际上是把教科书纸面上的透镜断面加以扩大,用有机玻璃板制成水透镜,以实际的光束演示透镜的作用,简单易行.使用玻璃或塑料做透镜的材料成本高,制作起来也很费工,所以用有机玻璃条状板,沿着透镜的断面轮廓弯曲后,两侧再用有机玻璃平板夹起来粘好,中间充满水,就成为水透镜.  相似文献   

4.
实验目的: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练习正确使用高倍显微镜;学习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全过程;区分处理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的前、中、后、末各个时期细胞的形态特征。实验材料的培养:选购当年长成的大蒜头,按每班50人计算大约要一市斤。先准备两个表面积900cm2、深约...  相似文献   

5.
初一植物学共安排九课时实验.实验一,是认识显微镜的结构,练习使用显微镜;实验二,是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植物细胞.两个实验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是:1、认识显微镜的结构;2、初步学会使用显微镜(显微镜的安放、对光、用低、高倍镜观察);3、学习临时装片的制作;4、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和蕃茄果肉细胞;5、学习绘画生物图.此外,还应讲解生物实验的要求和实验室规则;宣布分组名单;在学习使用显微镜时,还应讲清使用显微镜的注意事项.教材是将这些内容安排在两个课时内.  相似文献   

6.
初中生物第一册(上)实验二临时装片的制作材料用具洋葱鳞茎或大蒜瓣、染液(稀释的碘酒或红墨水)、清水滴瓶、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纱布、显微镜、镜头纸。示范1.制片前用纱布擦拭净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时左手拇指、食指夹持在水洗后的载波片、盖玻片的两侧,右手拇指与食指用纱布在玻片的上下表面反复轻轻擦拭,两指需用力均匀,极薄的盖玻片才不易破碎;另外可以在桌面上平铺一块纱布,玻片平放好,手指端缠裹纱布后在玻片上划动擦拭,擦净一面后再擦另一面。2.镜头污染后的擦拭。一旦显微镜镜头被染液、水等污染,可立即撕取镜头纸擦拭,…  相似文献   

7.
(1)用小刀从硬泡沫块上削下一小块薄片,加工成圆形(直径Φ4mm左右)。在一个饮料瓶盖中,先装半盖子水,把泡沫小圆片放入盖中心。这时会看到小圆片先从中间慢慢向盖子边缘移动,快要到达边缘时,小圆片加速运动到边缘,并尽力要往盖壁上爬,最后,小圆片一部分在水里,一部分在水和盖壁的交界处的盖子上(露出液面)。如果用牙签把小圆片“推”到瓶盖中间的水里,它仍然要往盖壁处加速运动,且尽力往盖壁上爬,不管你怎样“推”,都将无济于事。如图1a所示。  相似文献   

8.
体视显微镜,以其成像清晰、真实放大、具有立体感及高分辨率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地理等对实体的检验、观察、研究等教学工作中。XTL-1型体视显微镜,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今年在我校报废仪器回收工作中发现,有12台XTL-1型体视显微镜,都是因为使用过程中未及时维修常见故障和不注意对镜体的日常维护,引致使用寿命严重缩短。一、常见机械故障的处理1.主机下滑 若转动手轮与轴套间的摩擦力太小,可相对拧紧两个转动手轮,或在转动手轮与轴套间增加垫片。若燕尾滑块与燕尾槽间啮合过松,则可在齿条后垫上铝铂片。2.旋钮转动困难 维修时不…  相似文献   

9.
巧用投影仪     
小学自然第十册第 2课“光的反射和折射”是一节以实验为主的课。常规教学一般都是选择太阳为光源进行实验 ,但往往碰到阴雨天气就无法进行。在教学中 ,当碰到此类情况时 ,用投影仪来做实验 ,效果更佳。一、实验仪器和材料准备1.投影仪一台。2 .大小与投影仪上的反光镜完全相等的红、黄、蓝、绿、白、黑等颜色的电光纸各一张和与其大小完全相等的硬纸板六块 (将电光纸粘在硬纸板上 )。3.烧杯一个 ,与其侧面积相等的白纸一张 (将白纸的一半涂成黑色 ,并粘在烧杯外壁 )。二、实验方法和步骤1.不同颜色物体的反光实验 (光的反射 )插上电源 ,打…  相似文献   

10.
普通的光学显微镜是中学常用的一种实验仪器。很多实验都需要它来观察细胞的形状和大小,尤其像质壁分离实验,需要用光学显微镜来观察细胞壁和原生质层在0.3g/m L的蔗糖溶液以及清水中的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的距离变化。但普通光学显微镜在观察这些实验的时候,只能是做实验的人自己观察。既不能用多媒体展示给全班学生观察;也让学生的来回走动使教室处于一片混乱状态。所以本人想让学生既能在多媒体上观察,也能让做出实验的学  相似文献   

11.
三、透镜成像和测定凸透镜的焦距凸透镜是基本的、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光学元件。透镜成像的现象、原理和规律是物理课中几何光学的重点内容。对于透镜成像的现象 ,学生看到的不很多 ,想得也不细 ,甚至有些误解 ,因此使他们通过做实验得到正确、深刻的认识是非常必要的。课本中安排的分组实验内容看起来很简单 ,但是将它做好、使它充分起作用并不容易。再者 ,还应当补充一些能解决某些难点问题、提高设计能力和有趣味的实验。本文将对此做些介绍和讨论。1.初中分组实验——观察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个实验不一定要使用光具座 ,可以将蜡烛、凸透镜…  相似文献   

12.
打点计时器在高一物理力学实验中是一种重要的仪器,用它来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牛顿第二定律,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等。这几个实验是力学基本的内容,所以,实验的成败将直接影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建立和基本操作能力的培养。然而,采用J0203—1型电磁打点计时器时,在这几个实验中,纸带上常出现一连串没有规则的点迹,两相邻点间的距离差(Sn-Sn_(-1)不相等,时大时小,超过允许误差范围;有时出现后一段距离等于前一段距离(Sn=Sn_(-1);或后一段距离小于前一段距离(Sn相似文献   

13.
中学物理实验数据处理 ,基本上是两种方法 :一是将实验数据列表 ,通过相关物理公式的计算得到实验结果 ;另一种是图线法 ,将实验数据用图线描绘出来 ,从图线中分析实验结果。从目前高中物理课本看 ,要求用图线法处理实验数据的实验有两个 :1.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测定性实验 )2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验证性实验 )从方法上看也可分为两类 :1.所得图线为直线 (实验中有关物理量是线性函数 )。测电源电动势 ε,内阻 r的实验中 U=ε- Ir的U- I图象 (图 1)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中 ,当小车质量 M不变时小车牵引力 F和小车加…  相似文献   

14.
行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中关于简谐振动图象的演示 ,实验采用振动沙摆漏出的沙流到木板上而形成图象。它只能在水平面上显示 ,若将木板竖直 ,沙质图象消失 ,留下的图象痕迹粗而模糊 ,影响了实验效果。如果把沙摆改用注射器 (喷水 ) ,问题即可解决。改进方法如下 :1.把盛沙的漏斗改用装有墨水的注射器 (此注射器可用热学玻—马定律实验中带有框架的注射器代替 ) ,如图 1a所示。2 .在薄木板上贴一张与木板一样大小的纸条 (用棉纸效果更佳 ) ,并在纸条中央画上“零线”OO′,如图 1中 b所示。图 1把注射器固定在用铁架台做的框架上。使注射器摆动…  相似文献   

15.
在讲授电磁感应现象时 ,我们常常给学生做这样的演示实验 :在一个L形变压器铁芯做的电磁铁下端 ,绕上多匝线圈 ,在铁芯顶端套一个小铝环 ,当线圈通以 2 2 0V交流电时 ,铝环便悬浮起来 (见图 1 ) .这个演示实验形象地显示了磁力悬浮现象 .图 1 磁力悬浮为什么会出现悬浮现象呢 ?有人往往只是简单地说 ,这是由于电磁感应 ,当原线圈中通有交变电流时 ,在铝环中便产生感应电流 ,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原电流方向相反 ,产生了互相排斥的磁力 ,铝环便悬浮起来 .这样解释往往不能使人心悦诚服 .因为铝环能悬浮起来 ,它里面的电流必然与原线圈中的相反…  相似文献   

16.
一、仪器的特点及用途1、特点:本教具(如图1)是利用既能拉伸又能自动收缩的钢卷尺,把两只小车连接成一个系统,放置在水平玻璃板上,演示动量守恒与否的三种情况(守恒、不守恒、近似守恒)。实验时,可以通过增减钢卷尺的个数,改变系统的内力;可以通过调节摩擦力旋钮,改变系统所受的外力;可以通过观察系统处于速度为零与否,判定系统的总动量是否为零;可以通过一拉一放,就完成一次实验。现象明显,操作简便,实验效果好。2、用途:本教具可以十分简便地演示下列现象:图1 1小车2钢卷尺(5卷)3平板玻璃4演示台(木箱)5调水平螺钉6小车同轴双轮7调节摩擦…  相似文献   

17.
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自然第四册《蜗牛》一课 ,探测蜗牛的力气到底有多大 ,为了探索这一奇妙 ,我到学校操场边的菜地上 ,精心地检拾大、小不同的蜗牛带回到实验室。为了测出蜗牛的力气 ,我借用分析天平一架 ,找来一块白玻璃板和白纸一张 (在纸上划 1厘米的方格后 ,粘贴在玻璃板背面 ) ,电子表一块 ,温热水一杯(40℃~ 4 5℃ ) ,滴管一支 ,做了一次有趣的实验。将采集到的蜗牛根据身体大小分成四组 ,标上 1、2、3、4号 ,称得 1号蜗牛一只的体重是 1 2克 ,用一段长约15厘米的细线 ,一端系住 10克重的砝码 ,另一端用双面胶粘贴在蜗牛…  相似文献   

18.
1 原实验不足之处 :使用实验器材多 ,操作较为麻烦 ,而且比较费时 ,效果不理想。2 改进后实验器材 :饮料瓶 1个 ,热水 1杯。3 操作过程 :实验时 ,将热水倒入瓶内 ,盖好瓶盖 ,并在瓶盖上打一小孔 ,把瓶倒立 ,流出一部分水后 ,马上可看到水沸腾起来 ,可反复多做几次 ,现象十分明显 ,如图 1a所示。为了增加可信度 ,把瓶内热水倒出 ,倒入冷水 ,重做实验 ,就没有这种现象发生 ,如图 1b所示。 图 1   4 实验原理 :流出一部分水后 ,瓶内压强减小 ,即小于外界大气压 (P瓶 =P0 -P水)。5 改进后的优点 :实验器材易取 ,操作简单 ,效果明显 ,…  相似文献   

19.
巧用加热法     
加热法是常用的实验方法,只要应用得法能收到出奇不意的效果。笔者仅从实验善前善后工作出发,结合自身经验总结了一些巧用方法以飨读者。(1)巧除烧杯底部石蜡做二氧化碳灭火实验时,石蜡在烛架上燃烧时,烛油时常会滴到烧杯底部,凝固后成块粘在底部很难洗去。这时可取一三角架、一石棉网、一酒精灯进行加热,将附有蜡烛的烧杯置于网上加热3~5s,待蜡烛与烧杯接触层熔化时(注意不要等到石蜡完全熔化),用玻璃棒轻而易举地就可将成块蜡烛剔去。倘若做学生实验,大批烧杯采用这种方法处理是非常巧妙之举。类似地若石蜡滴在玻璃板上亦可用同样的方法处…  相似文献   

20.
1.实验材料大葱(盆栽)2.用品小刀(铅笔刀也可)、滴管、玻璃板(载玻片也可)、酒精灯。3.方法步骤①观察叶水份、无机盐输导用小刀将葱叶截断,观察截面1—2分钟后,从截面有透明液体流出,用滴管吸入涂在玻璃片上,用酒精灯干燥,一会儿,便有白色晶体析出,即为无机盐,蒸发掉的为水份。②将葱的茎部用小刀截断,观察截面3—4分钟后,便有透明液体流出,用滴管吸入涂在玻璃片上,用酒精灯加热蒸发,一会儿,便析出白色晶体(无机盐),水份被蒸发掉了。4.结论①草本植物水分和无机盐输导,是从根到茎叶向上的,内部是有一定压力的(渗透压)。②草本植物水份和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