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董正清  周彬 《生物学教学》2004,29(11):31-32
渗透作用的产生必须符合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膜的两侧具有浓度差。为了明显地观察到渗透现象,长颈漏斗的颈必须很细,这样进入漏斗中的水分使得液面上升快而且明显;漏斗中溶质必须是不能透过半透膜的物质。那么,如果将渗透作用装置稍作改进会有什么结果呢?  相似文献   

2.
“渗透作用与水分流动”演示实验,是高中生物学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实验,其目的是通过教师对该实验的演示、讲解以及学生观察,学生能自己分析出渗透现象发生的原因,并总结出渗透作用产生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一是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教材中介绍:在一个长颈漏斗的漏斗口外密封上玻璃纸,向漏斗口注入蔗糖溶液,  相似文献   

3.
一、渗透装置的平衡渗透装置是一个验证渗透现象的实验装置(如图,1表示清水,2表示蔗糖溶液,3表示半透膜),最终观察到的现象是球形漏斗中的液面达到一定高度之后不再升高,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4.
《生物学教学》1998年第4或第48页刊登了“液面能无限地上升吗”一文。文章介绍了作者对现行高中《生物》(必修)课本第51页插图(图17渗透作用示意图)的理解和教学体会。考虑到中学生的知识准备、教学课时等因素,教材在某些知识点的处理上,采用了比较笼统的阐述。该文适当地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中表述得不够精确之处,是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和科学批判精神,但所分析的蔗糖溶液液面不能无限上升的原因和对液面上升高度的计算,本人认为不妥。该文认为,“当蔗糖溶液对半透膜处的压强等于烧坏中活水对半透股处压强时…  相似文献   

5.
绿色植物的水分代谢是指水分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渗透吸水的原理是“水分代谢”这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并运用这部分知识,在教学实践中,对“水分代谢”的教学采取以下六方面对策,利用知识迁移理论,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的思维方法进行学习,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1演示渗透作用现象新课伊始,向学生演示渗透作用现象。如图1,长颈漏斗内盛有蔗糖溶液,烧杯内盛有清水。漏斗口封有一层半透膜,水分子能够通过这种半透膜进行扩散,而蔗糖分子则不能。通过渗透现象的观察,引导学生经过分析…  相似文献   

6.
"渗透现象"是高中生物学课程中的经典演示实验.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渗透现象认识半透膜的作用,概括出渗透作用的概念和发生渗透作用的2个条件.为了解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现象建立了良好的知识铺垫.所以从人教版高中(必修)生物第一册到新课标高中生物1"分子与细胞"一直沿用该实验.  相似文献   

7.
渗透作用是水分子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自由扩散。渗透作用的发生必须满足:具有半透膜和浓度差两个条件。下面就渗透作用中影响U型管或漏斗液面变化的因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半透膜是否等于选择透过性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中《生物》教材对半透膜的解释是这样的 :“半透膜是指某些物质可能透过 ,而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的多孔性薄膜 (如动物的膀胱膜、肠衣等 )。有的半透膜 ,水分子可以通过 ,而蔗糖分子因为比较大而不能透过。”翻阅生物学辞典以及辞海中的相关条目 ,表达的意思基本上一样。笔者觉得对此在理解上还应注意到 :物质通过半透膜遵循的是扩散作用的原理 ,是自由扩散过程。某种物质能否通过半透膜 ,一是取决于膜两侧的浓度差 ,即只能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 ;二是取决于该物质颗粒直径的大小 ,即某物质颗粒直径只有小于半透膜的孔径才能自由通…  相似文献   

9.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科书(必修)第一册演示实验"渗透作用与水分流动"的实验方案是:在1个长颈漏斗的漏斗口处密封1层玻璃纸,往漏斗内注入蔗糖溶液,然后将漏斗浸入到盛有清水的烧杯中,使漏斗管内外的液面高度相等,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漏斗内的液面上升了。在教学实践中,按教材上给出的实验方案进行演示,可操作性差,现象不明显。一、实验缺点1.做半透膜的玻璃纸很难买到,即便买到,要把  相似文献   

10.
渗透作用实验材料的选择与搭配湖北省当阳师范学校(444100)侯作兰1实验材料的选择与搭配11用蚕豆种皮(无破损)作半透膜时,用蔗糖作溶质,此时漏斗管内液面上升快,实验效果好。12用动物膀胱内膜或小肠作半透膜,最好用甘油作为溶质进行实验,若用蔗糖...  相似文献   

11.
渗透装置实验的改进甘肃通渭一中(743300)贾国瑞高中《生物》(必修)P51有关渗透吸水的原理一节,渗透装置(如图1)中的长颈漏斗内盛有蔗糖溶液,烧杯盛清水,漏斗口封有一层半透膜,按渗透吸水的原理,水分子能够通过这种半透膜进行扩散,而蔗糖分子则不能...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物教学》2017,(14):55-56
<正>难点1渗透平衡时,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是相等吗?例1图1甲、乙为两个渗透装置。甲图是发生渗透作用时的初始状态,乙图是较长时间之后,通过漏斗内外的水分子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相似文献   

13.
"渗透作用"演示实验,按照教材描述的方法操作,漏斗中液柱上升十分缓慢。从半透膜材料、蔗糖溶液的浓度、温度对实验的影响进行探究,比较创新实验和教材实验的实验效果。实验数据表明:选用鸡蛋卵壳膜、蔗糖溶液浓度为0.50~0.55 g/mL、温度为40~45℃时,渗透现象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4.
成熟的植物细胞能够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其机理与成熟植物细胞的结构密切相关。为了探究植物细胞中水分进出的方式,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新教材设计了《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这个实验,它不但是高中生物的第一个探究实验,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实验。关于这个实验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透彻理解实验原理实验原理:成熟(有明显液泡)的植物细胞能够与外界溶液组成一个渗透系统,通过渗透作用的方式吸水或失水。渗透作用产生需具备两个条件:(1)半透膜;(2)浓度差。具有中央大液泡的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即细胞膜、液泡膜和两膜之间的细胞质)具有选择透过性,相当于半透膜。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之间存在浓度差。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反之,细胞吸水。例1下列现象中属于渗透作用的是()A.新鲜的萝卜放在浓盐水中逐渐变软B.水分子通过细胞壁的扩散C.干种子泡在水中膨胀D.面粉吸水解析B选项细胞壁是全透性的,不是半透膜。C选项干种子没有大液泡,不能形成半透膜,通过吸胀作用吸水。D面粉没有半透膜,也不能发生渗透现象。答案A2.恰当地选择实验材料和实验试剂(1)实验材料: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成熟的植物细胞,成熟的...  相似文献   

15.
在高中“渗透现象演示实验”教学中,很多教师因为难以找到玻璃纸(赛璐玢),而改用来源方便的鸡蛋膜作半透膜。按以往的经验,鸡蛋膜的制作通常是将鸡蛋浸泡在盐酸一段时间,等鸡蛋壳被溶解后,剩下的鸡蛋膜套在一个长颈漏斗上进行渗透作用实验。然而,这种方法存在一些缺陷:①若用浓盐酸(浓度〉25%),鸡蛋壳虽然容易被溶解掉而获得鸡蛋膜,但由于鸡蛋膜的蛋白质含量达90%,容易变性,使制得的鸡蛋壳膜变为全透膜,而不是半透膜。②若用浓度适中的盐酸(20%),去壳膜的时间太长,可达16h。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物教学》2018,(2):52-53
人教版渗透实验中选用玻璃纸作为半透膜,效果不是很理想。一线教师为了实验现象明显而改用生物半透膜,但生物半透膜种类繁多,通过对生物膜制备、实验效果等进行比较,认为卵壳膜、鱼漂为较好的生物半透膜材料。  相似文献   

17.
1 实验改进优点1 1 设计新颖 ,操作简便 ,现象明显。1 2 半透膜可较长时间保存和使用。2 实验用品烧杯 (10 0ml) ,干燥管 ,普通漏斗 ,胶带纸 ,胶头滴管 ,镊子 ,小刀 ,试管 ,生鸡蛋 ,盐酸溶液 ,食盐和淀粉的混和溶液 ,硝酸银溶液 ,碘水。3 实验步骤3 1 取生鸡蛋 ,小心敲破尖端的外壳 ,剥去破损的外壳 ,用小刀刺破内膜 (即半透膜 ) ,露出分币大的洞孔 ,倒出蛋清蛋黄。3 2 将蛋壳 (内附半透膜 )置于一定浓度的盐酸溶液中溶解。3 3 用镊子取出半透膜 ,用水漂洗干净。图 13 4 用胶带纸将半透膜固定在普通漏斗的下端 ,一并伸入干燥管内…  相似文献   

18.
根的吸收作用一节(中师《生物学》1993年版)内容多,理性强,学生又缺乏感性认识,对教材理解有困难,不易掌握。对此,我在教学中采用了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结合,诱导分析与教师讲解结合,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将有关的实验方法和教学要点、体会叙述如下: 1、渗透作用实验的一点改进 根吸收水分主要靠渗透作用。渗透作用这一概念学生较难理解。怎样让学生掌握这一概念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此我把教材中的实验改为探索性对比实验,收到了较好教学效果。实验方法是: 取甲、乙两个大小相等的长颈漏斗,甲漏斗内盛浓蔗糖溶液,乙漏斗内盛清水(为了观察清楚,两漏斗内均加1~2滴红墨水),两漏斗口都密封一层同种半透膜(如肠衣、鱼鳔),将两漏斗分别放入盛清水的甲、乙两烧杯内,使两漏斗管内液面都与烧杯内的水平面平齐。稍停3~5分钟后可见:甲漏斗管内液面上升,证明烧杯内的水通过半透膜进入了漏斗;乙漏斗管内水面无变化,证明漏斗内水量无增加,如图1。  相似文献   

19.
关于“渗透作用”的进一步实验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渗透作用的实验得出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后,有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是半透膜和半透膜两侧具有的浓度差,半透膜两侧如果是相同浓度的不同溶液会发生渗透作用吗?用不同面积的半透膜,是否同时达到渗透平衡,渗透平衡后的液面高度是否相同?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进行了实验探究。  相似文献   

20.
渗透实验是高中生物必做的实验,该实验能帮助学生理解渗透作用发生的原理和植物细胞失水与吸水的原理。实验的成功能激发学生实验的信心和兴趣,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探究精神和动手能力。然而该实验在课堂上往往是不能开展,做不成功.或现象不明显的。其原因是:一是半透膜不易买到、不易制得:二是半透膜与漏斗密封难、密封不严。下面介绍一种用鸡蛋做渗透装置的方法能够轻松地解决渗透实验中的上述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