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曾一度降温的递推关系求通项问题,又悄然升温.并且在近几年的高考题中出现了以点的坐标为项的递推数列的新题型,备受教师和学生的关注.在浙江卷自主命题的四年中,数列题有三年以压轴题的“面孔”出现:2007年在倒数第二大题出现,而其中的“第3步却是2007年数学试卷的最难题”;而2004年、2005年、2006年的数列都是在函数背景下的坐标数列问题.  相似文献   

2.
每年各省市中考数学试卷命制中把最后一题都称为“压轴题”,就像压轴戏一样 ,“压轴题”对整份试卷的质量起着关键作用。是否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是否具有新意 ;是否“难而不死”、“新而不生”,都是制编这道试题所考虑的因素。2 0 0 0年山西省中考数学的最后一题是 :已知 :如图 ,在直角坐标系中 ,○· C与 y轴相切 ,且 C点的坐标为 ( 1,0 ) ,直线 L过点 A( - 1,0 )与○· C切于 D点。   1.求直线 L的解析式 ;2 .在直线 L上存在点 P,使△ APC为等腰三角形 ,求 P点的坐标。对这道题的编制有如下考虑 :一、突出重点知识 ,在知识的交汇…  相似文献   

3.
<正>“代数计算说理”题型指的是计算类问题,侧重说理,解答时可以先说理然后代数求值.中考压轴题中通过代数计算说理的题型以函数为主,很多函数类压轴题的第一小问就是求函数解析式或者是特殊点的坐标,其解题规律都是先将题目中已知点的坐标代入函数一般式中,求出解析式中的待定字母,继而求出函数的解析式.基于此,中考压轴题中的计算题是从特殊到一般,需要通过计算找出规律,然后进行解答.  相似文献   

4.
2009年山西省一共有2套数学中考试题(山西巷、太原卷).就两道压轴题来说.山西卷压轴题题型普通,但要想答得完整,也不容易.太原卷压轴题着力引领“研究性学习”风向.其倡导的学习方式也已成为数学课堂学习的主旋律.是2009年一道“亮点”题型!  相似文献   

5.
<正>数学中考试卷中的压轴题往往有2~3问,如果与二次函数有关,那么第一问往往是求解二次函数表达式或者点的坐标;第二问是过渡,多是求点的坐标、线段长度的计算、证明等,难度稍大;第三问更多的是点或图形的存在性问题,即动点问题,属于二次函数与几何题相结合的综合题.下面以一道二次函数的压轴题为例,向同学们阐述如何解答动点问题.  相似文献   

6.
笔者近期听了一节高一年级青年教师的课,内容是人教A版《数学4》第2.3.4节“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课后,任课教师问了笔者一个问题:“线段的定比分点还要教吗?”笔者当时答不上来。可对于“线段的定比分点”,心底有一种莫名的触动。  相似文献   

7.
按照一定的规律,画出一串几何图形,去求第n个图形中(n是正整数)点的坐标或线段的长或面积的大小等,这类问题近几年来深受命题者的青睐与关注,往往大都作为“小压轴题”出现在选择、填空题的最后一题.  相似文献   

8.
156.求轨迹方程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答 :轨迹是动点按照一定的规律即轨迹条件运动而形成的 ,这个轨迹条件一旦用动点坐标的数学表达式表示出来 ,轨迹方程就产生了 .因此 ,求轨迹方程的基本方法是 (图 1 )这里所谓的“坐标化” ,就是把轨迹条件中的各个数、量用动点坐标表示出来 .轨迹条件可以表现为不同的形式 ,其中使它转化为有利于坐标化的形式正是困难所在 .1 57.关于直线和圆锥曲线的关系 ,主要有哪些问题 ?答 :( 1 )直线和圆锥曲线位置关系的制定 ;( 2 )切线方程及与相切有关的问题 ;( 3 )弦长及与弦长有关的问题 ;( 4)弦的中点及与此有…  相似文献   

9.
从2011年浙江省各地区的中考数学压轴题中不难发现压轴题都不约而同地趋向于对动态问题的研究,特别是以平面直角坐标系为背景的函数图象上的动点和其他定点构成特殊图形,求点的坐标或者是求某一变量的值(除了杭州市),更是备受命题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10.
本着公平原则,高考回避熟题,力求原创,大量“非标准问题”进入试卷.实践表明,面对这些“非标准问题”,考生往往如临大敌、不知所措,以致弃而不答、答而不对.  相似文献   

11.
求点的坐标是数学综合题中的一个常见问题.由于它涉及的知识点很多、综合性强,因此常被设计为各省市中考卷的压轴题.很多同学对此类问题常常无从下手.本文通过几个例子谈谈求点的坐标的几种常用方法,希望能帮  相似文献   

12.
由于坐标系的建立,构成了平面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即点的坐标)间的对应关系,从而为“就数论形”打下了基础.因为平面上的曲线可视为符合某种条件的点的轨迹,而这种条件反映到坐标上来,即为曲线上的任一点的坐标所满足的方程式,不在该曲线上的点坐标不满足此方程式.这样便构成了曲线方程的概念,使“就数论形”和“依形判数”成为现实.全部平面解析几何的内容正是在这种“形”与“数”的相互转化过程中逐步展开的.可见,曲线方程的概念是平面解析几何的理论基础,也是数形转换思想的理论依据.因此,使学生透彻地理解和掌握曲线方…  相似文献   

13.
以“图形”为背景的数列综合题是一类典型的具有时代气息的信息迁移题,倍受各级各类考试命题者的青睐,频频出现在各级各类考试卷中,常处于“压轴题”的地位,充当“把关题”的重要角色.这类问题极富思考性、挑战性和趣味性,学生求解起来颇感困难,考试时经常弃而不答,令人惋惜!下面采撷六道典型例题并予以分类导析,旨在探索题型规律,揭示解题方法。  相似文献   

14.
纵观近年全国各省市中考数学试题,动态几何题频频出现,常处于“压轴题”的地位,充当“把关题”的重要角色.这类问题极富思考性和挑战性,学生求解起来颇感困难,考试时经常弃而不答,令人惋惜!下面笔者从近年全国各省市中考试题中精选出五道典型例题并予以分类导析,旨在探索题型规律,总结解题方法.  相似文献   

15.
当前,怎样解答辨析题仍然是教学中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谈谈突破的办法。 一、“答什么?” 辨析题只表述观点或现象,不作设问,至于答什么不答什么,不能一目了然。在考查中,很多学生的答案走题或偏题,就是因为不知道答什么。不知道答什么,关键是没有弄清题意。题意是作答的指南和坐标。学生询问“答什么”,实际上是如何把握题意的问题。 我们可以用两种方法来摸准题意。其一,  相似文献   

16.
当前,怎样解答辨析题仍然是教学中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谈谈突破的办法。 一、“答什么?” 辨析题只表述观点或现象,不作设问,至于答什么不答什么,不能一目了然。在考查中,很多学生的答案走题或偏题,就是因为不知道答什么。不知道答什么,关键是没有弄清题意。题意是作答的指南和坐标。学生询问“答什么”,实际上是如何把握题意的问题。 我们可以用两种方法来摸准题意。其一,抓住辨析题所反映的两者之间或两者以上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折叠问题作为中考压轴题的比重逐年增加。对折叠问题,学生并不陌生,但在直角坐标系中讨论,势必涉及直线的解析式和点的坐标,难度加大厂,综合性增强了,凸显数形结合的思想,故而受到青睐。这里选择几道有代表性的试题加以剖析。  相似文献   

18.
梁侠 《中国考试》2005,(9):37-38,41
怎样才能“答到点上”?这是学生常问的一个充满了困惑的问题。就此困惑,我们的回答是:要想答到点上。首先必须知道“点”是什么?怎样去找“点”?然后就是如何针对“点”来组织相关学科知识进行解答。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坐标几何型试题备受各地中考命题人员的青睐,而且大都放在压轴题的位置。此类题的特点是综合性强,难度大,区分度高。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谈到它时,总有这样的体会:拿几分不难,拿满分不易;解题时抓住表面条件不难,深入进去较难。笔者通过多年对中考压轴题的教学研究,探索出用“三想”(回想、联想、猜想)的方法解此类压轴题效果颇佳。现举例说明如下,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解解析几何综合题时经常要碰到直线过 x轴上定点 (a,0 )的问题 ,且在高考中也频频出现 ,如 1983年压轴题、1993年压轴题、1996年压轴题等都涉及到这个问题 ,而在客观题中几乎年年有这样的考题 .但在解题时一般同学都用常规的点斜式法设直线方程为 y=k(x- a) ,有些情况由于设直线不恰当 ,从而使运算繁琐 ,有时还会使问题陷入僵局 .例 1 已知过定点 P(2 ,0 )的直线 l交抛物线 y2 =4x于 A,B两点 ,求三角形 AOB(O为坐标原点 )面积的最小值 .图 1解 设直线 l的方程为 y=k(x- 2 ) ,与抛物线方程 y2 =4x联立 ,消去 y得 k2 x2 - 4(k2 1) x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