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山神崇拜在彝族的原始宗教信仰中是普遍存在的,是彝族自然崇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山神观念的形成、对山神的祭祀仪式、山神崇拜的文化内涵几方面对彝族的山神崇拜作探讨。  相似文献   

2.
彝族生殖文化概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殖崇拜是一个遍及世界各民族历史的文化现象。彝族生殖崇拜渊源流长,并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不同形式的反映。与彝族社会历史发展相适应,其生殖崇拜也先后经历了图腾生殖信仰,女阴崇拜、男根崇拜、性行为崇拜、生育神崇拜等几个阶段。彝族生殖崇拜的主题和核心是“种的繁衍”,对推动彝族社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彝族土主崇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彝族土主崇拜是宗族制发展的产物,其前身是山神崇拜,南诏时期发展到土主偶像崇拜阶段,加之受释道文化的影响,彝族土主崇拜更加多元化。彝族土主崇拜具有庇佑人畜平安、注册人畜灵魂、主管风雨五谷、毕摩护法神、神判等职能。囊括了彝族生殖崇拜、图腾与祖先相迭的复合文化以及释道文化影响下的人为宗教等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彝族原始宗教信仰崇拜观念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同时探讨了彝族原始宗教研究的问题与今后的发展方向。希望可以为广大学者们日后更好地研究彝族原始宗教信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西南彝族是与神灵共舞的一个民族,是多神崇拜且"万物有灵"的一个民族.彝族传统神灵文化是指彝族历代先民所崇拜的天上的、地上的、地下的、水域的神灵及祖先神灵,其包括天神、地神、人祖神等三大系统,这些完备的彝族神灵系统具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特点和特质.彝族传统神权等级观念是彝族上古社会的真实写照和缩影,是彝族传统社会从部落酋长向部落联盟共和制阶级过渡的产物;彝族传统神位等级是古代彝族氏族部落和氏族部落联盟时代宗法制度的真实写照.彝族传统神权结构就是彝族传统社会等级结构.反过来,彝族传统社会等级结构就是彝族传统神权等级结构.  相似文献   

6.
彝族的民族文化、民族体育文化与原始宗教密切联系。历史上形成了颇具浓厚特色的原始宗教信仰,即基于"万物有灵"观念上的自然崇拜、神灵崇拜和祖先崇拜。这原始纯朴的宗教信仰使其思想无垠、观念无羁,对其延续至今的民族传统体育产生了深远影响以及呈现出特别的形式。  相似文献   

7.
云南彝族石崇拜文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彝族石崇拜渊源流长 ,至今仍保留有大量的民俗遗存 ,赋予石崇拜的文化内涵也十分丰富 ,石头不仅是生殖之神、驱邪镇崇之神 ,还是惠及万民之神。石崇拜在云南彝族社会生活中还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俚濮是彝族的一个支系,生活在金沙江流域两岸的中低山区。俚濮彝族保持着众多的原始宗教信仰,其中对山神的崇拜是其自然崇拜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每年的正月初二,是俚濮人祭拜山神的日子,其祭拜活动具有广泛性、群众性、自发性。作者通过对攀枝花啊喇么彝族支系俚濮人的山神崇拜调查,分析了俚濮彝族山神崇拜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神话学和美学的角度对被誉为彝族"根谱"的彝族创世史诗《梅葛》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索彝族先民基于对生命统一体的认同而形成的体现在对创世神和祖先神崇拜上的原始共同意识。  相似文献   

10.
大姚昙华山彝族俚濮世居山区,交通闭塞,宗教信仰中占主导地位的至今仍然是古老的原始宗教,主要表现为自然崇拜、图腾崇拜、鬼魂崇拜和祖先崇拜,其原始宗教信仰的基础是万物有灵,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和功利性.  相似文献   

11.
对巍山彝族聚居地啄木朗村进行语言生活调查,主要围绕他们的语言习得、语言使用情况、语言态度等展开,通过访谈和回答问卷了解他们的语言使用现状,预见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在凉山彝族地区,改革开放以后,法治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但由于其特殊的历史背景与传统文化,与其他地区相比,很多法治方面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流传于彝族民间的习惯法就是例子,它在凉山彝区地区直到今天都发挥着重要的秩序功能。通过对凉山彝族特殊案例"死给"现象的法社会学分析,探讨国家制定法与彝族习惯法的冲突及调适。  相似文献   

13.
论民国时期西康建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康建省始于1906年清政府筹划川滇边区。1925年北京政府又设立西康特别行政区。1939年1月,经重庆国民政府批准,西康省政府正式成立,省府设在康定,下辖金沙江以东33县2设治局及金沙江以西13县。西康省的建立,不仅有利于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汉、藏、彝各民族的团结,而且有利于于巩固大西南的国防地位和抗战大后方的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14.
彝族是我国西南的古老民族,拥有丰富的彝文典籍与积淀深厚的传统文化。彝族传统文化中的社会和谐理念,来源于先民天地人合一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在他们的自然崇拜活动中,不仅体现出对生存环境的保护意识,更有着各方面的具体要求与措施。彝族传统文化同样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主要体现在彝族的兄弟意识、社会结构、伦理教育与女权现象中。  相似文献   

15.
彝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彝族服饰中的刺绣是彝族文化的一朵奇葩。彝绣作为楚雄具有独特风格的民族手工艺术,是彝族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载体。彝绣作为一项特色产业在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不足之处也越来越明显,其图案、形式、材料、色彩等各方面的设计都未跟上时代的步伐,彝绣如何进行拓展,彝绣的再设计和再探索值得认真的思考、研究。  相似文献   

16.
程颐的政治思想继承了孟子和孔子的政治论,程颐试图使他们的政治思想与自己的理气论相适应。他依据自己“天理”的本体论观念把“仁政”和”礼国”提高到一个普遍的政治模式。程颐的政治思想除了重视政治的原则和实践的方面以外,还依据诚论提出一种政治性的工夫论来表现政治的形而上学的起源和作用,“立志”、“正心”、“诚意”、“敬”、“修身”都是程颐政治性的工夫论。  相似文献   

17.
彝族服饰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是彝族文化的载体,在阐述景东传统彝族服饰文化的基础上,简单剖析传统彝族服饰潜在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析云南红河彝族舞蹈中江外、江内之区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外彝族”和“江内彝族”作为云南红河彝族的两大支系,虽然同为彝族,但在语言、服饰、居住环境、生活习俗上却有很大的区别。舞蹈更是如此,展现出它们各自原始而真实的风格。  相似文献   

19.
中原官话汾河片方言影疑母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汾河片方言中影疑母的今读进行了描写分析,试图找出其演变的条件和规律.中原官话汾河片中影疑母在中古时期与其它方言读音相同,它们的不同是从影疑母合流开始的.中原官话汾河片中的影母并入疑母,并根据今四呼开齐合撮的不同而分别读为η、θ/η、θ、φ声母,可见今天的四呼是汾河片影疑母读音形成的条件.汾河片方言中影疑母的一些字今读音与该条件相悖,经分析认为是权威方言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毕摩文化是彝族文化的核心,是各地彝族人民的精神依托,也是祖国文化遗产之一部分。在广西,彝族人口不多,居住也比较分散,但毕摩文化的影响仍然相当深远,不仅彝族同胞信奉自己祖先创建,并世代传吟毕摩经,而且彝族住地周围的壮、汉、苗、瑶、仡佬等各族人民,也对毕摩文化怀有一种崇敬的心理和尊从的态度。毕摩文化牵动着岭南西路彝区民俗民风,促成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事象,激励着彝族人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鼓舞世代彝族人民战胜强敌和自然灾害。由于时代的变迁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在广西彝区,毕摩文化亦呈现淡化和消失的趋势。抢救和保护广西彝族毕摩文化,同样是彝区各级人民政府、民族文化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工作。各级人民政府、民族文化工作者和广大彝族同胞,都应该以这一抢救和保护工作为已任,认真抓好这项工程的实施。具体说,一要注意保护毕摩文化的形成条件和生态环境;二要注意培养毕摩的后继人;三要加强发掘、整理和研究,纳入中华民族文化宝库;四要与旅游事业联系起来,促进经济生产和四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