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前,高校贫困生的数量占在校生总数的10%至20%左右,已经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不但生活困难,而且在心理上还有着更大的压力感和挫折感,从而产生了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甚至轻率地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了解掌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贫困生心理问题的表现、产生原因,并研究调适对策,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关工作,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2.
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前,高校贫困生的数量占在校生总数的10%至20%左右,已经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不但生活困难,而且在心理上还有着更大的压力感和挫折感,从而产生了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了解掌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贫困生心理问题的表现、产生原因,并研究调适对策,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关工作,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贫困生焦虑心理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芸 《广西教育》2009,(21):42-42,44
本文旨在研究高职院校贫困生的焦虑心理状况,以此对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问题产生的主客观原因进行分析,并从高校学生工作的角度,提出贫困生焦虑心理问题疏导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贫困是把双刃剑,贫困可以锻炼人的意志,使一些人养成忍辱负重、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品质;贫困也可能引发人的心理问题,使一些人产生自卑、多疑、焦虑、孤僻等心理障碍.但由于心理问题是隐性的,不容易引起人们关注.宁夏大学对在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令人担忧:在调查的贫困生中有73.27%的贫困生对生活状况不满意;64.51%的贫困生体会不到生活的幸福;52.53%的贫困生存在抑郁状态或抑郁倾向.但在教育工作中一些教师常忽视对贫困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他们隐性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疏导和矫正,长此以往,这种由贫困原因产生的心理困境会成为这些孩子成才路途上严重的障碍,轻则影响心理健康,重则导致人性的扭曲.本文着重分析贫困生容易产生的心理障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目前,高校贫困生的数量占在校生总数的10%至20%左右,已经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不但生活困难,而且在心理上还有着更大的压力感和挫折感,从而产生了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甚至轻率地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了解掌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贫困生心理问题的表现、产生原因,并研究调适对策,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关工作,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显现.贫困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家庭环境和生活条件,使得其心理问题更加突出.我们在对全校不同专业的671名贫困生及866名非贫困生的心理问卷调查中,发现心理异常的人数比例分别为16%和9%,贫困生心理异常比例比非贫困生高出了7个百分点.如何做好这部分学生的工作,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面临的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浅论职业院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及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院校一些贫困生有严重的心理问题。分析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表现,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关工作是提高人才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克服需要贫困生自身、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8.
通过解析民办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结合本学院贫困学生心理问题产生原因,提出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9.
通过我们对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发现,许多贫困生因贫困而产生了诸多如有很重的自卑感,性格内向孤僻,不合群等心理问题.高职院校应分析导致贫困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所在,进而探索出对加强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问题教育的建议和对策,从而帮助贫困生走出心灵的困境,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使之健康地成长和成才.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高等学校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逐渐引起了重视与关注.贫困生心理问题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建构高等学校助困育人体系有助于解决贫困生的"心理贫困"问题.笔者通过结合研究与工作实践对完善高等学校贫困大学生进行情感关怀和心理救助的方法与措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高校贫困生抑郁心理的审视及其矫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下,针对贫困生的各类资助举措主要是致力于物质解困,而在其背后是贫困生依然存在的精神贫困。高校贫困生的精神贫困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精神贫困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它具体表现为自卑、内向、性格扭曲、狂躁等多方面的精神和心理问题,而抑郁心理问题是精神贫困内在的一种典型代表。因此,从高校贫困生的抑郁心理问题进行现状考察、成因探析以及矫正路径建构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心理状况总体呈现健康稳定的发展态势,但女生的心理问题呈增长趋势,其中贫困家庭女生的心理问题更为突出。其诱因既有显而易见的教育失衡、学业纷扰、就业压力等,也有贫困问题。通过"唤醒教育"来解决大学生与贫困关联的心理困顿是笔者研究的焦点,其研究有助于推动高校学生政治思想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3.
国家高度重视高校贫困生问题,采取了设立国家励志奖学金、助学金,提供助学贷款、鼓励社会捐赠等一系列措施从经济上减轻贫困生压力,以促其完成学业。然而在具体操作中,只在经济上援助,忽视了贫困生的心理救助,导致不少贫困生走不出心理因素的困扰,出现了程度不一的心理问题。以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为理论依据,用典型案例来分析和探讨解决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人文关怀:治理大学校园贫困的新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贫困生是大学校园里的弱势群体,他们面临着经济、心理、能力上多重贫困的困扰,人文关怀是治理大学校园贫困、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的新理念。对贫困大学生的人文关怀,需要走出认识误区,构建起经济关怀、精神关怀、学业关怀和能力关怀四位一体的立体型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15.
特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同时,更应提高对其中特困生的重视。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对于我校开展各项工作,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特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并就教育与管理方面提出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贫困大学生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不仅经济上贫困,而且存在诸多心理问题,由此导致心理贫困.贫困生的健康成长需要物质支持,更需要心理脱贫.本文对贫困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成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7.
高校贫困学生在承受经济压力的同时还要承受较大的精神压力,产生一系列相应的心理问题,心理贫困伴随经济贫困的“双困”并举现象日趋凸显。将“双困”问题的产生予以归因,寻求解决的对策和途径,是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大学贫困生“心理贫困”成因及干预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贫困生“心理贫困”主要表现为:自卑与自尊相矛盾的心理,人际交往的向往与自我封闭相矛盾的心理,经济上的依赖心理与生活上自立的想法相矛盾的心理,现实与理想相矛盾的心理等。从社会、学校、教育、家庭和个人五方面分析了大学贫困生“心理贫困”的成因,提出了统一社会认识、丰富校园活动、加强心理教育、增强家庭联系、引导合理认知等解决大学贫困生“心理贫困”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贫困女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不仅数量较多,而且很多贫困女大学生长期处于心理亚健康和不健康的状态,从而导致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频发.她们不仅有普通高校贫困女大学生一样的心理困扰,还有着自己一些较为独特的“心理弱势”问题.文章从高职院校的角度入手,以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为例,对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弱势”的表现和特殊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并重点介绍其对贫困女大学生进行“心理扶贫”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管理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国家、社会、学校在物质方面给予了极大的帮助,但资助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受资助后思想教育等方面存在不足。本文从管理学、心理学的角度探讨贫困生的现状和思想教育,着力分析其原因,在资助管理、心理教育、受资助后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等方面探讨解决方法,从而使贫困生在物质、心理上双脱贫,使贫困生的管理真正做到规范化和人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