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恐怖犯罪的犯罪构成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出发,梳理和界定该罪概念上的内涵与外延,介绍恐怖主义犯罪的犯罪构成中有关犯罪主体、犯罪目的、犯罪手段及侵害对象等方面的学理观点和争论,理清脉络,并从国际刑法角度,谈在控制和减少恐怖主义犯罪方面国内立法完善和国际合作的进一步加强,从而为防治和控制恐怖犯罪提供一些思考空间。  相似文献   

2.
恐怖活动和恐怖主义犯罪的存在和蔓延,不仅造成广大无辜群众生命和财产损失,而且严重威胁国际和平与安全。随着恐怖活动和恐怖主义犯罪加剧,如何有效惩治与防范恐怖主义犯罪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从恐怖犯罪的特征、产生原因等角度分析、研究控制恐怖主义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人类社会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核恐怖犯罪的威胁和挑战。《制止核恐怖行为国际公约》为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核恐怖犯罪产生的威胁提供了初步的国际法律框架。解析核恐怖犯罪构成要件有利于认识和防范此类犯罪,在此基础上探讨核恐怖犯罪的预防控制机制以及打击核恐怖犯罪的国际合作措施。  相似文献   

4.
随着恐怖活动的不断升级,恐怖主义利用核等放射性物质进行恐怖袭击已成为我们面临的现实威胁,联合国大会于2005年4月通过了<制止核恐怖行为国际公约>,为预防和惩治核恐怖犯罪提供了法律依据.鉴于此,应当将危害性极大的核恐怖主义犯罪化,并应制定惩治核恐怖主义犯罪的具体罪名和刑罚,设立专门的机构,遵守特别的程序,加强国内监管和国际合作以更有效地预防核恐怖主义犯罪.  相似文献   

5.
网络恐怖主义犯罪的种类包括"工具手段型"和"目标对象型"两种,其危害性比传统恐怖主义犯罪更强,不仅将网络作为犯罪工具且将其作为犯罪目标.网络恐怖主义犯罪特有的现实表现主要有:以网络为辅助平台,利用网络传播恐怖主义信息、利用网络组织实施恐怖活动、利用网络筹集活动资金;以网络为目标对象,利用网络实施恐怖攻击.我国网络恐怖主义犯罪有效的制裁思路应着眼于网络恐怖主义犯罪刑法规制的不足和完善,网络信息管理立法的不足和完善,同时兼顾网络恐怖主义犯罪制裁的国际战略.  相似文献   

6.
恐怖犯罪存在地域广且破坏性极强,打击恐怖犯罪需要完善的立法和广泛的国际合作。为适应形势需要,我国以刑法修正案的形式对刑法中有关恐怖犯罪的内容进行了相应的立法调整,但是我国刑法对恐怖主义犯罪的规定尚不够严密和成熟,仍然存在着不少缺陷需要进一步弥补。  相似文献   

7.
恐怖主义犯罪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存安全的国际犯罪,但对恐怖主义和恐怖主义犯罪的定义在世界范围内没有取得共识。本文拟从国际条约、各国法律以及学者对于恐怖主义的定义出发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恐怖主义犯罪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对于如何打击恐怖主义犯罪,世界各国采取了多种应对措施,但在全球范围内人们依然能够感觉到恐怖主义的嚣张气焰.从犯罪学角度出发,以菲利的犯罪原因三元论为理论基础解读恐怖主义犯罪,并对我国恐怖主义犯罪的特征及其成因加以分析,希望能对预防和打击恐怖主义犯罪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当今恐怖犯罪日益猖獗,不仅呈愈演愈烈之势,而且其特点和趋势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这一特点和趋势,从法律和政治经济两个方面给国际反恐怖活动提出了难题。为此,我国在依法制裁、预防恐怖犯罪方面,必须在遵守国际反恐约法、加强反恐国际合作的基础上,完善国内刑事法律,加强对恐怖犯罪的法律惩处,增设包括利用网络进行犯罪或以袭击网络为目标的新的恐怖犯罪罪名,并配置适当的法定刑;完善作为恐怖犯罪下游犯罪的洗钱罪立法的方方面面;在恐怖犯罪刑罚惩处方面,设置宽严相济的法定刑;进一步完善反恐程序上的配套刑事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0.
"疆独"恐怖主义犯罪严重威胁国家安全,需要对"疆独"恐怖主义犯罪过程中的心理因素进行探究。作为犯罪心理成因之一的个人因素,包括"疆独"分子个人的不良需求、个人品质低下和反社会心理的影响显著;"疆独"恐怖主义犯罪的另一个心理支柱是犯罪人在与社会的互动中形成的社会心理,包括犯罪人相互间的模仿与学习、人际交往中的有序心理互动、他人的教唆、暗示,来自组织的命令或强迫等。"疆独"恐怖主义犯罪的心理因素是内隐的,和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国际大环境等其他方面的因素共同支配着恐怖犯罪活动。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疆恐怖主义犯罪呈现出四个新动向,根据这些新动向及现行刑事法律对恐怖主义犯罪惩治的不足,提出了新疆防控恐怖主义犯罪的几点建议:首先在刑法中明确恐怖主义犯罪的概念、罪名;其次规定恐怖主义犯罪的特殊减刑或免刑事由,以便强化瓦解恐怖主义犯罪组织和团伙的力度;最后提出对恐怖主义犯罪罪犯的刑事处罚应当增设没收财产刑和罚金刑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日趋严峻的环境问题对法律调整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各国及国际社会不得不运用刑法方法加强对严重破坏和污染环境行为的惩处,以达到保护环境的最佳效果。环境犯罪在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客观方面诸要素上与其他犯罪有着本质的区别,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犯罪。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犯罪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在犯罪的类型结构上,财产犯罪与暴力犯罪同时大幅度增长;在犯罪的人口分布上,青少年犯罪突出,女性犯罪也有较大增长;而在犯罪的地理分布上则是农村犯罪较少,城市犯罪居于主导地位。犯罪的类型、分布等微观方面的变化是现代化带来的无法避免的后果,但可以通过实行有效的社会控制和其它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犯罪的增长。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洗钱犯罪已是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所面临的公害。世界各国都在积极致力于反洗钱活动,并提倡扩大洗钱罪上游犯罪的范围。最新的国际公约已作出无限扩大上游犯罪的规定。但结合我国的刑事理论,扩大上游犯罪的范围,会对洗钱罪与赃物罪的区分造成困难,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洗钱罪与赃物罪的区分。  相似文献   

15.
司法实践中,经常出现针对为阻止犯罪结果发生而作出真挚努力但未能实现阻止犯罪结果发生之情形,在不能适用中止规定情况下,日本学者首次提出了"共犯关系脱离"的概念。对此,本人从剖析"共犯关系脱离"之机能出发,分析国内外目前的研究现状,提出成立"共犯关系脱离"需满足的条件,并分别从教唆犯、帮助犯、共同正犯具体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6.
国际恐怖主义是一种严重危害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罪行。国际社会应统一对国际恐怖主义的认识 ,加强反恐怖国际合作。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必须遵循《联合国宪章》及其它国际法准则。联合国在国际反恐怖行动中应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根据刑法学上的定义,宏观上网络犯罪可分为侵犯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网络犯罪和利用计算机、网络实施的其他网络犯罪。实践中,应克服网络犯罪神秘化倾向,正确认识网络犯罪的本质。与域外网络犯罪法规对比,我国计算机网络系统犯罪立法与国际先进水平基本同步,为网络犯罪的正确定性提供了较为科学的法律依据。在网络犯罪定性上,应坚持刑法的谦抑性和罪刑法定原则;坚持两分法,对涉嫌犯罪的行为先归入两类之一;坚持类型化归纳,正确认定具体的犯罪罪名。  相似文献   

18.
价值论把社会事实区分为"科学事实"与"价值事实",价值事实是主体性的事实。由于犯罪是一种价值事实,恐怖主义犯罪也是一种价值事实,因而,恐怖主义犯罪概念是具体主体的恐怖主义犯罪概念。作为最高层次主体的整个人类社会,因为存在一个普世接受的伦理与价值体系,以这种价值体系为基础对恐怖主义犯罪的定义就应当是人类社会普遍接受的恐怖主义犯罪的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