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以安全与自由兼顾为评判标准,欧盟反恐法律对恐怖主义犯罪实行相对主义的非政治化、或引渡或起诉原则,加强反恐的国际刑事司法协助,以及确定恐怖主义犯罪中法律实体责任的规定,有利于防治恐怖主义犯罪,对国际社会完善反恐法律具有借鉴意义。但是,人权条款的使用必须谨慎、适当,对恐怖主义犯罪的普遍管辖权或者起诉义务所附条件的规定宜排除以提出引渡请求作为前提条件的做法。  相似文献   

2.
人类社会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核恐怖犯罪的威胁和挑战。《制止核恐怖行为国际公约》为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核恐怖犯罪产生的威胁提供了初步的国际法律框架。解析核恐怖犯罪构成要件有利于认识和防范此类犯罪,在此基础上探讨核恐怖犯罪的预防控制机制以及打击核恐怖犯罪的国际合作措施。  相似文献   

3.
恐怖活动犯罪作为附着在社会机体上的一大"毒瘤",始终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演变升级,并呈现出新特征、新动向。当前,在国际恐怖主义活动日趋严重的形势下,我国的恐怖活动犯罪形势异常严重,并呈现出了新一轮的高发态势。我国恐怖活动犯罪在动机上的极端化、地域上的扩散化、对象上的无差别化、手段上的多样化以及主体上的多元化等特征,使其成为社会危害性极其严重的一种犯罪类型,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了极大冲击。当前,我国恐怖活动犯罪的防控,应该从完善反恐法律制度体系、整合社会化的反恐资源、注重源头性涉恐矛盾化解、加强涉恐人员的心理疏导、涉恐财产的科学处置以及加强反恐国际合作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4.
从恐怖犯罪的犯罪构成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出发,梳理和界定该罪概念上的内涵与外延,介绍恐怖主义犯罪的犯罪构成中有关犯罪主体、犯罪目的、犯罪手段及侵害对象等方面的学理观点和争论,理清脉络,并从国际刑法角度,谈在控制和减少恐怖主义犯罪方面国内立法完善和国际合作的进一步加强,从而为防治和控制恐怖犯罪提供一些思考空间。  相似文献   

5.
从恐怖犯罪的犯罪构成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出发,梳理和界定该罪概念上的内涵与外延,介绍恐怖主义犯罪的犯罪构成中有关犯罪主体、犯罪目的、犯罪手段及侵害对象等方面的学理观点和争论,理清脉络,并从国际刑法角度,谈在控制和减少恐怖主义犯罪方面国内立法完善和国际合作的进一步加强,从而为防治和控制恐怖犯罪提供一些思考空间。  相似文献   

6.
日趋严峻的环境问题对法律调整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各国及国际社会不得不运用刑法方法加强对严重破坏和污染环境行为的惩处,以达到保护环境的最佳效果。环境犯罪在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客观方面诸要素上与其他犯罪有着本质的区别,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犯罪。  相似文献   

7.
中国惩治恐怖主义犯罪的刑事司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已经展开了一系列惩治恐怖主义犯罪的司法实践,但在犯罪认定、刑罚裁量、恐怖组织认定和刑事司法合作等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为此,中国应完善惩治恐怖主义犯罪的刑法立法;在刑事司法中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完善恐怖组织认定机制;加强反恐领域的国际刑事司法合作。  相似文献   

8.
当前,“东突”恐怖势力呈现出国际化趋势,要想有力地对其打击,必须寻求国际刑事合作。但现行的国际法已不能适应打击“东突”恐怖势力国际化趋势的要求,同时由于国际政治及“东突”恐怖组织活动的特点使得进一步推动国际刑事合作面临很大的困境。因此,我们应在巩固和深化原有的双边及区域性反恐刑事合作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和强化全球反恐刑事合作。  相似文献   

9.
中国当前面临的最大的恐怖主义威胁是具有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民族分裂主义特征的"三股势力",影响新疆稳定的因素主要是"东突"等恐怖组织策动的以民族分裂为宗旨的暴力恐怖犯罪活动。暴力恐怖犯罪危害极大,反恐防暴斗争形势十分严峻,打击和遏制新疆暴力恐怖犯罪活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文章阐述了新疆暴力恐怖犯罪的现实危害,分析了其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疆暴力恐怖犯罪的法律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自美国的911事件之后,恐怖主义开始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国际间的反恐合作开始增多。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在国外恐怖势力的支持下,"东突"分子在新疆以及全国各地频繁发动恐怖暴力事件,成为严重危害中国社会稳定的毒瘤。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反恐形势,我国一方面要加大国内反恐怖主义的立法工作,另一方面应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国际反恐协议的签订,通过国内国外两个力量,惩治"东突"恐怖主义犯罪,维护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几种观点的主要内容,从国际私法发展过程的角度出发,重新分析了国际私法的性质,得出国际私法最初是国内法,之后产生国际法性质的成分,但在相当长时间内仍以国内法为主,随着实践的发展最终其国际法因素会越来越多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WTO体制下国际投资法的嬗变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TO协定蕴含大量的国际投资规范,这些规范深刻地改变和重塑着国际投资法,它不仅使国际投资法的内涵更加丰富,从单纯的投资规范走向投资与贸易、服务、知识产权等相融合的规范,而且使国际投资法的自由化、开放化倾向更加明显和迅速,同时,它还推动了国际投资法的多边调整机制的建立,使国际投资法更具有强制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国际经济法的每一项制度或具体实践都能体现其基本原则,其中公平互利原则作为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之一主要体现了国际经济法理论的基本价值取向,并在国际经济活动中能够提供正确的方向指导。然而学界对于公平互利原则一直存在争议,部分学者认为国际经济法应该适用平等互利原则,前者强调公平,后者强调平等。在具体国际经济交往活动中,公平互利比平等互利更具有普适价值,公平互利原则作为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更合适。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考察英国著名国际法学家伊恩·布朗利的客观实证主义国际法观。首先是布朗利的“客观实证主义国际法”所体现的一般国际法理论。在这方面,布朗利在国际法效力上接受了凯尔森的“基础规范”影响,但他把注意力放在国际法的实际功效上,认为国际法事实上是有功效的,而在现实中被误解和低估了。其次,在对待习惯国际法方面,他严格按照“国家实践”和“法律确念”的要素来检验,这体现在他处理国际法中最有争议的人道主义干预问题的方法上。第三,布朗利通过“国际事务中的法治”概念来构建国际公共秩序,其组成要素实际上是形式主义的法治观,其方法与耶鲁学派的“政策导向”方法是一个鲜明的对比。实证主义的国际法假定对规则的客观解释就是现实,规则对所有国家都平等适用,但规则产生的背景性质、平等适用是否对所有国家产生相同的法律后果,这是实证主义方法没有考虑的。耶鲁学派将法律描述成“权威决策过程”,其对中国的积极意义在于,申国必须深度介入国际法的立法过程。  相似文献   

15.
国际私法上的“意思自治”原则与民主法上的“意思自治”有着很大的区别 ,不能简单地将其价值追求归结为追求个人自由与尊重当事人意志 ,其更大的价值在于能更好地维护国际交往利益 ,因而不似民法上的“意思自治”那样与国内经济及政治思想的自由共兴衰 ,它的产生、发展与兴衰更多地反映的是国际交往利益的需要 ,那么 ,其能在民法上的意思自治走向衰落时在国际私法领域拓展出更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国际争端的不断涌现,对国际法学专业人才提出极大需求和更高要求,但当前的国际法学教育模式使得国际法学专业人才出现断层,亟需进行改革。对此,应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明确教学目标,从教学模式,教学语言、考核方式等角度,深化国际法学教学改革,以应对国际局势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的国际社会,为了应对自然资源争夺日益激烈、越来越多跨越国境的环境危机与挑战的需要,跨界自然资源国际法规则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也是当代国际环境法新规则快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标志。其中,可持续发展原则作为国际发展法、国际自然资源法的基本原则,其内涵的不断丰富与国际司法、条约实务中解释的最新发展变化,正体现了国际自然资源法中新兴法律部门的发展———跨界自然资源法的新发展。因此,研究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形成与发展问题,有利于准确把握该原则的多层含义与国际实践发展之趋势,也有利于掌握自然资源领域国际法治发展趋势,及时为我国参与国际自然资源分配与保护中的国家利益保护,提供急需的法律武器。  相似文献   

18.
国际法研究应注重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法研究缺乏实证使得国际法不像“法”,且影响其结论的可信性。中国国际法研究之所以缺乏实证,原因在于国际法体系不够完善、传统学术方法的影响及实践资信透明度不够。对于普通研究者而言,加强国际法的实证研究不妨从法条和案例的深度分析开始。  相似文献   

19.
意思自治在国际合同法律适用中表现出扩张和受限两种不同的趋势。晚近国际私法立法一方面对意思自治的方式、时间以及其适用范围规定得越来越宽松,另一方面,强调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不能排除强制性规则,并将特殊合同与一般合同相分割,限制意思自治在特殊合同中的适用。意思自治在国际合同法律适用中的这种发展趋势有其深刻的理论基础。我国民法《草案》第9编扩大了国际合同法律适用中当事人选择法律的范围,增加了排除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合同,还将意思自治延伸到国际合同形式的法律适用。但是,参考国际合同法律适用中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发展,借鉴国际立法经验,我国民法《草案》的相关规定还存在缺陷,应当对其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20.
自国际法诞生以来,人类社会开始了趋向国际法治的漫长历程。国际法治要求各国善意遵守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尊重他国领土和主权,承担应尽的国际义务。上世纪中叶以来,美国和其他二战胜利国共同倡导和创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普遍性国际政治组织——联合国,奠定了推进国际法发展和国际法治构建的组织基础。美国在多方面曾经对国际法和国际法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其国力的不断增强,美国又在一些领域成为国际法和国际法治的破坏者。本文试图从宏观的、历史的、辩证的角度概览、总结和考量美国对国际法和国际法治的积极与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