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探讨学生在知识传播网络中的位置对知识传播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占据网络中心和富含结构洞的位置有利于提升知识传播绩效。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社会化媒体普及的背景下,高校应积极构建基于社会化媒体的知识传播网络,重构知识传播的渠道和模式,利用社会化媒体去中心化的特点,将知识传播模式由教师的单向传播模式转换为师生的双向互动模式,提升知识传播绩效。  相似文献   

2.
Web2.0网络技术使得网络传播更具互动性,具有创意性的传播及应用形式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社会化媒体参与、公开、交流、对话、社区化、连通性的特点使其成为品牌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策划体验性的传播活动,注重对内传播和对外传播的策略,提升消费者的互动性和参与性,并整合传播媒体及营销策略,可以帮助品牌融入消费者的心智,满足消费者的文化需求,培养消费者的品牌忠诚,从而提升品牌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Web2.0时代,互联网越来越多地融入了交流、互动、分享的人性化元素。社交媒体带给网络用户更加新鲜的体验,更具创意的网络传播应用模式。社交媒体以其参与性、公开性、交流性、对话性、连通性和社区化等特点成为受众接收新闻信息的重要形式,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受到较大影响,报纸媒体应利用社交媒体进行信息传播以及提升其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社会化媒体时代的三种媒介素养及其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化媒体以新的传播机制,对信息传播格局带来影响,并对现实社会产生越来越大的作用。社会化媒体的传播特点,也对公众、传媒业者以及政府机构与官员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公众来说,社会化媒体时代的媒介素养应该包括媒介使用素养、信息生产素养、信息消费素养、社会交往素养、社会协作素养、社会参与素养等。对于传媒业者来说,社会化媒体时代对他们的媒介素养提出的新要求包括,对社会化媒体的认识与运用能力,社会化媒体时代的数据与技术素养,在社会化媒体中"公"、"私"界限的把握能力等。对政府机构和官员来说,媒介素养不是简单的"应对媒体"的能力,而应该表现为对媒体角色、功能的认知及相应权利的保障,对社会化媒体价值的认知及对公众相应权利的保障,信息公开渠道的建设与保障,与媒体及公众的交流意识和能力。公众媒介素养、传媒业者的媒介素养以及政府机构与官员的媒介素养,这三者是同时存在、相互依赖的关系。对于一个平衡的、积极的信息传播系统来说,三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5.
于潇 《闽江学院学报》2014,35(6):94-10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遍应用,社会化媒体成为消费者接收和发布信息的重要媒体平台.消费者对于旅游品牌信息的认知接触行为发生了巨大变化.武夷山作为福建省拥有世界级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重要景区,其品牌传播应借助社会化媒体平台所具有的参与、公开、交流、对话、社区化、连通性的特点,提升旅游者对武夷山的体验水平,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营造良性口碑传播环境,吸引国内外旅游者关注,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正在迈入一个社会化媒体的时代。所谓社会化媒体(Social Media),从字面上理解,包含"社会化"和"媒体"两个部分,它既是一种信息与知识的生产方式,也是一种传播模式。通常我们会把社会化媒体看作是一种允许和促使人们分享意见、观点及经验的工具和平台,代表性的社会化媒体包括社交网络、微博、视频分享等。社会化媒体的出现促进了信息知识的生产与传播,也给教育的前景赋予了全新的想象。第一,从教育本身角度来看,社会化媒体改变了传统的"教"和"学"方式,使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7.
融入才是硬道理。在信息碎片化的网络时代,人人都是媒体。每个人都具备传播詹陛,都会成为一条信息的源头,当这个信息渗透到个人的社会化人际关系网络中,就可能会引发大规模传播之势。在传播过程中,社会化媒体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社会化媒体是指一种给予用户极大参与空间的新型在线媒体。相比于传统媒体,其主要差别在于用户和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8.
社会化媒体作为一种新兴传播媒介,其所开创的信息生产传播模式对于新传播格局的形成、社会变迁的推进皆有重要意义。然而,社会化媒体的信息传播也存在多种问题,主要体现为信息过载引发的媒介"麻醉作用"、网络围观下的"狂欢化"生存、网络推手制造焦点操纵舆论、信息真伪难辨引发信任危机这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在信息碎片化的网络时代,人人都是媒体。每个人都具备传播属性,都会成为信息传播的源头,当这个信息渗透到个人的社会化人际关系网络中,就可能引发大规模传播之势。社会化媒体可以充当两个不同的角色:一种是低成本营销媒介;另外一种是让企业负面新闻迅速传播的通道。以至于目前企业对于社会化媒体的认知出现两个极端,一种是无限憧憬,欲大展拳脚;一种是诚惶诚恐,避之唯恐不及。事实上,我们需要正确看待社会化媒体,无论是红是黑,趋利避害才是王道。  相似文献   

10.
社会化媒体的兴起,创建了红色基因传播的新载体和新平台。在社会化媒体视域下,要深刻认识红色基因微传播的必要性,并在社会化媒体视域下分析红色基因微传播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1.
城市形象是人们对城市的主观印象。现代社会的巨大而复杂的环境远远超出了感性经验范围,人们越来越依赖以大众传播为主的媒介系统来对城市进行认知。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促使传统媒体格局发生着巨大变化,但是,大量的城市形象传播实践仍是在传统媒体思维下进行的,面临着很多现实困境。通过探索观念更新、平台建设、全媒体战略等提升路径,城市形象传播更好地适应新媒体语境下信息传播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赋权作为一种实践性的社会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健康传播中存在的现实问题——通过新媒体的技术优势赋予受众通过新媒体主动获得健康信息、发展积极的健康意识,促进医患之间更加平等的对话与交流,从而在有效实现个体健康赋权的同时,以集体的方式影响公共健康政策、实现赋权健康传播的终极目标,即全面提高受众健康素养。新媒体赋权健康传播既具有现实结合的可能性,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需要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30年代以来,国内外传播学界对媒介素养的研究日趋重视,结出了累累硕果,其中关于媒介素养的定义就有数十个。文章以文献综述的方式,对众多的媒介素养定义进行分类、比较和分析.并从中总结出适应当今我国特殊社会状况和传播形势的媒介素养定义,力图在众说纷纭中滤清媒介素养的科学内涵。夯实媒介素养的研究基础,以利于相关研究的拓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14.
社会"关系革命"背景下,网络社会化媒体的快速发展,微博正由传统的自媒体开始逐渐向着社交媒体的方向发展,日益影响着人们的社会交往。网络传播环境下,微博是社交平台的提供者、社交内容的引领者、社交方式的创新者,被用户赋予了更多的社交动机。微博社交功能被挖掘的同时,也有着不少社交隐患,需提高警惕,并合理地予以规避。  相似文献   

15.
媒介生态学(Media Ecology Studies)是将“生态观”引入传播研究,探讨传播媒介与社会文化之间交叉、渗透关系的一门新兴学科。媒介生态学现今有中西方两大研究方向,中国侧重于研究媒介与其生存发展环境问题,而西方侧重于研究人与媒介环境问题。将两方面互补,更有利于我们深入理解社会发展扣媒介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16.
张曙光  魏新 《唐山学院学报》2020,33(2):59-66,74
以B市突发公共事件引发的网络舆情为例,通过详实的数据,从传播媒介、传播过程、舆情焦点三方面对舆情演化进行了分析。经过分析发现,在传播媒介层面,传统媒体在舆情传播中仍占据主导地位,而且立体媒体的传播效果要超过平面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政府发挥了主导作用;在舆情焦点上,次生舆情的出现使舆情焦点发生了偏离,它的产生主要源于政府行为和公众认知之间的不匹配,以及一些媒体的刻意引导。  相似文献   

17.
风险沟通是一个前沿和综合的新兴领域,是危机管理重要的途径和手段之一。目前,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员开始意识到风险沟通的重要性,从非典、禽流感、三氯氰胺奶粉、甲型流感、鼠疫疫情等事件中,新闻媒体凭借自身的优势,在如何正确引导舆论,使公众及时获得信息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探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新闻媒体沟通机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多屏化时代是一个媒介"更强调策略、更强调创意、更强调整合、更为注重受众"的时代。文章探讨了多屏化时代的传播新特征,分析了"多屏"的到来,使媒体形态和传播格局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并重点探讨了新的传播环境,引发了媒体的多元变革与传播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