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研究IT服务营销与服务管理,提升IT服务及其管理质量和水平,对提高IT企业的竞争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从分析IT企业服务特征及其市场入手,提出IT企业在服务产品设计、服务增值、满足客户需求、服务策略,组合等方面的服务营销策略以及在服务系统管理、服务质量管理、服务内外部管理等方面的服务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2.
为了实现对公共服务信息门户中的所有服务组件进行统一管理,在信息门户中开发了服务管理平台。对服务管理平台中的Web服务和业务服务集成技术进行了研究,设计了服务管理系统,提供服务注册、服务配置以及服务维护功能,为公共服务信息门户提供统一的服务管理平台。  相似文献   

3.
以学生工作部门为主导的学生社区管理服务模式,在升级原有服务的基础上,拓宽了学生社区管理、服务、育人等多元功能,将学生社区管理服务与劳动教育相融合,实现了学生社区的劳动育人。学生社区管理服务模式与劳动教育相融通的核心在于构建劳动育人的联动机制、明确学生社区管理服务职责、组建学生社区管理服务体系,具体路径包括优化学生社区管理服务的组织结构,构建职能部门多维协同,改善学生社区基础设施,营造学生社区文化氛围,完善学生社区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4.
论人本管理在现代图书馆服务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本管理在图书馆服务中主要呈现"以人为本"、注重激励、重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等特征.人本管理在开展图书馆服务中具有重要意义.在图书馆管理和服务中,应通过树立服务意识,营造良好的图书馆文化,创新管理方式,运用信息技术等途径来实现人本管理.  相似文献   

5.
高校后勤管理与服务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物业管理也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高校后勤管理与服务既有区别又互相联系。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服务为先、管理跟进原则,既要服务又要管理、互不代替原则,服务与管理并重原则。要通过理念创新,以人为本,营造育人氛围。不断提高管理与服务的水平,以适应高校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6.
服务可用性管理和容量管理是ISO20000标准化体系中服务交付流程组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两个流程控制对服务交付的宏观指标的监测、记录、控制和改进。本文在总结以ISO20000标准化体系为指导的IT服务管理体系在中国人民大学具体实践的基础上,着重介绍对服务可用性管理和容量管理两个流程的设计和执行。  相似文献   

7.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环境给高校图书馆服务带来了服务观念、服务手段、服务内容等诸多方面的变革。因而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比任何其他有形的资源更有价值。因此,应积极采取措施,开发和管理图书馆的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8.
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建设服务性政府是一个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双向推动的社会整合过程。当前党和政府着重要优化政府管理和服务,推进社会组织发展,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全社会管理水平,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  相似文献   

9.
论高校图书馆管理上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高校图书馆进入网络化、数字化、知识化、信息化的新阶段,它的大环境、功能、服务对象、服务模式、服务方法和服务手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这要求高校图书馆各方面的管理也要跟上图书馆的发展步伐。本文结合笔者所在图书馆的管理实践论述了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读者服务工作和人事制度等管理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
乔丽娟 《文教资料》2014,(27):124-125
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对学生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对专业服务理念下的学生工作管理进行了研究,从专业服务理念产生背景、传统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专业服务理念下的学生工作管理及在学生工作管理中融入专业服务理念的优势方面进行了阐述,使专业教育渗透在学生工作,让辅导员更好地成长,使学生得到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11.
纺织工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规模经济性比较显著。但当企业规模及集群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随着贸易量的急剧增加,技术性贸易壁垒等将成为重要的壁垒因素。从纺织工业的国际竞争力比较来看,滨州市纺织工业大而不强,缺乏应对发达国家苛刻的绿色贸易壁垒的战略及技术措施,在世界贸易中容易遭受冲击。为此,急需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及化解绿色贸易壁垒。  相似文献   

12.
中国纺织服装业如何应对绿色壁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全球纺织服装贸易配额的全面取消, 纺织品配额已不再是贸易歧视、限制出口的主要障碍, 取而代之的是产品质量的环境指标和安全认证等绿色贸易壁垒。中国纺织服装业只有在充分认识自身弱点的基础上, 采取一系列战略措施, 才能打破绿色贸易壁垒。  相似文献   

13.
证券内幕交易是违反证券法律法规行为或犯罪行为,它破坏了公平交易的基本法则,侵害了国家、社会或个人的合法权益,扰乱了正常的交易秩序。很多国家和地区法律对内幕交易制定了严厉的处罚措施,中国大陆法律在这方面的规章制度还不是很健全,并且市场也急需有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出台,本文就此问题作一些讨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环境税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发达国家已经开征三四十年,我国也正在积极准备实施。通过对相关部门和企业进行调研,国家若开征环境税,青岛市将有一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受到影响,主要涉及发电、钢铁、化工、炼油、印染、纺织、造船、汽车、食品等行业。由此提出应对环境税实施的策略,主要包括:支持环保企业的发展;强化工业企业的达标排放意识...  相似文献   

15.
刘嵘 《培训与研究》2005,22(5):122-125
纺织品一体化意味着配额制的取消,尽管欧美等发达国家内不同利益集团对于是否废除配额制尚有争议,一体化仍然是世贸组织的目标和发展中国家的心声。本文分析了一体化前后配额制所发生的变化及其带来的影响,并为纺织品出口企业的未来走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纺织业的国内外形势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在国际市场上,我国纺织品出口面临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强劲竞争以及发达国家所采取的各种贸易限制措施的严重阻碍;在国内市场上,纺织行业投资过热、产能过剩,原材料、能源和劳动力价格上涨,企业成本不断提高。同时,人民币不断升值的势头和出口退税率的下调更使我国纺织业的处境雪上加霜。如果继续采用传统的出口模式,纺织业将不再是我国的优势产业。为了提高我国纺织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由纺织业大国向纺织业强国的转变,对外直接投是最佳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纺织品配额的取消,“绿色贸易壁垒”这一非关税壁垒逐渐成为发达国家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设置的主要贸易障碍.从人类可持续发展需要出发,一场绿色革命的浪潮正在全球兴起,企业须尽可能减少资源的消耗和尽可能解决其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我国纺织业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资源消耗大,造成的环境污染严重,实施绿色纺织生产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内幕交易的规制是发达国家证券立法的三根支柱之一,内幕信息作为内幕交易的核心载体。如何正确界定内幕交易行为的关键点在于确立内幕信息的认定标准。在内幕信息的判断这一立场上,各国立法规定并不相同,但一般认为内幕信息应当具有非公开性、重大性的特征,我国立法确定的认定标准,表面上似乎规定周延,但实际上存在标准模糊、规定笼统的缺陷。文章试借鉴英美证券法的理论,以我国证券立法规定为基础,以此提出相关对策,以求对内幕信息判断标准的本土化重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后过渡期青岛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的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十年的过渡期,随着2005年1月1日《纺织品与服装协议》终止生效,纺织品与服装贸易已进入后配额时代。后配额时代的纺织品服装贸易距全球贸易自由化还有一个很长的过渡期,在这个过渡期内我国纺织品与服装出口贸易将面临一个崭新的局面:竞争的加剧、特保条款的凸现、技术壁垒等非关税壁垒的加强等。我们必须考虑这些新情况和青岛的纺织品服装业的具体特点对我市的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的未来发展的影响以制定相应的战略对策:加快纺织品服装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实施国际标准化战略,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强国内外纺织品服装行业的沟通与合作,建立出口预警机制,采取市场多元化战略。  相似文献   

20.
辩证看待入世后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短期内受益最大的纺织和服装业 ,也将面临挑战和危机 ,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纺织服装业的发展不仅要受到外部市场有限性、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目标以及西方国家仍可能以各种名义出现的贸易限制措施的约束 ,而且其自身内部也还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为此 ,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对世界贸易组织尤其《纺织品和服装协议》有关条款的研究 ,趋利避害 ,扩大入世后的回旋余地和生存空间 ;另一方面则必须对纺织企业规模及组织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 ,更新技术设备 ,在充分发挥纺织服装业原有比较优势的基础上 ,有步骤地鼓励和引导部分有条件的企业进行跨国经营和产业转移 ,并注重推行品牌战略 ,争取以名牌产品巩固和扩大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