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儒家对于“心性论”思想的探索始于孔子,而“心性论”思想的真正创立者是孟子,他提出人性具有的“善性”是“心性论”思想具有的本来面目,人性具有的“善端”是“心性论”思想的道德情感的根本依据,“尽心、知性、知天”的“心性”认识论和方法论,并构建了以“人性论”为基础、心性修养为内容和道德价值为取向的儒家“心性论”思想。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心性论”在后世获得空前发展,尤其是经历唐代韩愈、李翱的儒学复兴运动,及至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创建,儒学“心性论”不断理论化、系统化,而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核心理论。最终,儒家“心性论”思想由“人性论”、“伦理论”、“修养论”走向了“本体论”、“认识论”和“实践论”,从而构建了全方位的、立体的、全息的儒家“心性论”哲学体系和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2.
美丽的心境     
这是一篇以“心境”为话题的作。作先用一组由比喻构成的排比句,阐释了“美丽的心境”,并指出美丽的心境是“发自心灵深处的拥有”。简明概括,蕴含哲理。中间“拥有孤独……”、“拥有豁达……”、“拥有缠绵……”这三个排比段,从不同侧面写出了作对心境的理解,叙述、议论、抒情有机地融为一体,表达出了一种“美丽的心境”。结尾更是让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3.
陶静先生把阅读心境分为“欣悦”“抑郁”和“虚静”三种类型,认为“最适合阅读的接受心境是情绪的虚静状态”.作者则认为抑郁心境更适合阅读,理由有四:第一,陶静先生所谓的“虚静”,在现实生活中是极为少有的.第二,倘若认为抑郁心境“不太适合阅读”,这就忽视了文学的疗伤价值.第三,处于抑郁心境的读者,更容易与作者产生共鸣.第四,在抑郁的心境中阅读,尽管会改变原文的情感基调,使理解发生偏颇,但这是毋庸担心的,因为读者有权利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4.
南宋遗民词人“清”、“空”的隐居生活环境造成了创作主体心境的“清”、“空”,山林云水之境使创作主体的心境也类似于道家隐逸之士,这种心境上的清空闲适,很容易接受道家隐逸哲学思想的影响,从而刺激他们选择了清闲幽静的意象,构造出其词清新空灵的意境。  相似文献   

5.
“怨愤”作为一种创作心境 ,与“虚静”心境相对立 ,具有鲜明强烈的社会功利性、有我渲泄性、风格双向性等独特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6.
心境     
“心境使然,人生必然”,一句话道出了心境与人生的关系。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说过:“心态若改变.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人生就跟着改变。”由此可见,心境之于人一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杨时认为知仁、知心、知性知天是心性修养的基础;意诚心正是心性修养的关键;“未发体中,已发得和”是心性修养的重要法门;顺应天命,以成己成物是心性修养的目标。杨时的心性哲学是宋明理学传承与转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当代新儒家将中国文化归结为儒家心性说的一本论,试图从儒家的心性之本中开出现代“民主”“科学”是无法完成的超越  相似文献   

9.
无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抑或客体,都是人,“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而“情的内涵十分广泛,这里主要谈一谈心境或心情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 一、心境伴随思想政治工作的始终 日常生活中,我们不时会听到这样的交谈:“你这几天过得好吗”?“唉,别提了,不知怎么搞的,这几天我做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来。”其实,这是人的心境在作怪,人的心境是  相似文献   

10.
柳宗元在永州的诗歌创作与其心境有关。“逐客”“闻人”和“贬融”作为他在永州时期的缺失性情感体验,形成了其永州诗歌创作独特的心境。贬永前期,其诗歌主要充满了愤激和怨慨;贬永后期,心境较前期显得平和而诗歌更为丰富多彩。这种心境的变化,也就形成了他独树一帜的诗歌风格。  相似文献   

11.
学习快乐     
喜乐会 《良师》2010,(7):7-7
快乐其实是一种心境,一种精神状态。快乐发自内心,你可以随时创造一种“我很快乐”的心境。  相似文献   

12.
以往研究更多注重将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哲学理念进行比较,对孟子与苏格拉底的思想对比研究较少。以德性与心性为中心进行探讨,发现苏格拉底与孟子对德性和心性的诉求是诚恳的,他们将德性和心性视作为人处世之根本。但是在德性与心性的来源方面,两者“源于神”与“本于内”的区别导致了他律道德和自律道德的划分。同时,苏格拉底和孟子在人坦然接受命运上有相同之处,天(或神)、人生之命、性在两者的观念中达到了统一。为此,介绍了德性与心性的模糊定义,阐释了德性与心性的来源与结果,探索了德性和心性的实践。  相似文献   

13.
景观·心境一种景观,营造一种心境。有时,面对同样的景观,不同的人们心境各异。落日、晚霞,有人欣赏“夕阳无限好”,“为霞尚满天”;有人喟叹“日薄西山,人命危浅”。大漠、雪原,有人赞美它宽旷、辽阔,有人觉得枯寂、寒荒。月照清江,有人感到清幽、恬适,有人耽...  相似文献   

14.
“怨愤”作为一种创作心境,与“虚静”心境相对应,具有鲜明强烈的社会功利性、有我渲泄性、风格双向性等独特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15.
林格 《教师》2011,(26):1-1
历史上的圣人先哲,用了不同的词阐述基本的心性。基督教徒称之为“上帝”,印度教徒称之为“婆罗门”,佛教徒称之为“佛性”。所有的宗教,都有一个基本的核心,并要求它的教徒用一生演化和体悟这个核心,这个核心就是心性。  相似文献   

16.
《管子》不是静态地将人性简单规定为“人主安静”的心性论或“趋利避害”的情性论,而是在心性与情性的辩证互动中阐发其人性思想.这种辩证的运思进路对于我们深刻理解人性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画不说“画”而说“写”,这是很有意味的。“画”指向客观对象,是从再现的角度看问题;“写者,泻也”,发自主体的心灵,是从表现的角度看问题。表现是心性的表现,情意的表现,所以必然重情意的抒写而轻形貌的描绘。人的心性和情意在本质上追求自由,而“逸”是自由的纯粹境界。  相似文献   

18.
宋代儒学一变孔孟传统风格,以心性为核心建立起人生哲学体系,后人把这一代儒学别称为“理学”。理学家纷纷援佛入儒,借以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朱熹吸收了佛学天台宗的“实相”说、“性恶”说和“一念、三千”等理论,建构起自己以“天理”为本体的、以“理一分殊”为特色的人生心性学说。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孟子心性论的内涵研究有以下几种类型:名词标签批判型、分析辩驳推崇型、“假说”釜底抽薪型;性质研究有以下几种类型:“性本善”说、“向善”说、“本善”“向善”调和说、“人性善”说、“性可善”说、“孟子本不主张性善”说。新时期对孟子心性论的性质的判定由负面转为正面。对其内涵的探讨仍存在多种说法。  相似文献   

20.
营造好心境     
市声喧哗 ,物欲横流,如果不能保持良好的心境,不善于营造良好的心境,你将会有无穷的烦恼。   荷尔德林有一句诗:“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由海德格尔作了哲学上的阐述后就成为一句名言了。其实这“诗意地栖居”通俗的理解就是对心境的营造。好的心境是花,是虹 ,是雾,它让你心花怒放,阳光灿烂。拥有好心境,你便会豁达乐观,感受到生活中无边的乐趣,甚至令你遇难呈祥。而坏心境如魔鬼和瘟疫,让你时时体味着一腔苦心和满天愁云,让你终日郁郁寡欢,疾病缠身。   弥尔顿曾说:“心,乃是你动用的天地,你可以把地狱变成天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