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家族本位与个人本位的价值观念分别是中西传统伦理文化的重要特征,农耕经济与商业经济分别是孕育中西两种道德文明的摇篮。家族本位与个人本位的伦理差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家族共有与个人私有的财产关系不同,家族利益至上与个体利益至上的利益导向不同,家庭孝养与社会养老的老龄道德关怀形式不同。这些差异对中西老龄关怀伦理文化的差异性产生了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
生态伦理的合法性一直悬而未决,以往的伦理学家立足于自然具有内在价值、能感受苦乐等特性,把人类的伦理扩展到自然界,这是对伦理与价值进行的硬性的嫁接,它缺少了彼此之间可以通约的媒介。生态伦理何以可能的伦理学基础,其实可以从伦理本身找到答案。伦理的本质规定中蕴含着关系与责任两个基本范围,伦理关系的存在具有绝对性,同时,伦理本身暗含着一种责任,这种责任具有无条件性。在生态伦理中,责任充当着人与自然之间的媒介,生态伦理是一种责任伦理。  相似文献   

3.
《新伦理学》对伦理行为规律及其类型体系的原创性探讨并没有摆脱静态思维模式的制约。伦理行为规律既涉及纵向生成也涉及横向生成,在其纵向生成轴上,伦理行为规律生成的原动力不是爱与恨,而是利益。由此,伦理行为体系得以建立的基石,只能是其原初类型,它由其原初性质类型和原初形态类型整合生成。在其原初类型这块基石上,伦理行为目的类型和伦理行为手段类型才得以建立。由此,目的类型与手段类型所统合生成的伦理行为体系,就不只是16种,而应该是由具有正义性质与非正义性质的共24种类型的伦理行为构成。  相似文献   

4.
结合当前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问题,浅析罗尔斯顿关于生态伦理的价值论述。在分析并指出传统伦理观和事实与价值二分的片面化的基础上,阐述了罗尔斯顿两种阻碍生命伦理的思想即传统伦理观的思想观念和事实与价值二分的思想观念,对我国生态文明及"美丽中国"建设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赵君尧 《职大学报》2003,2(3):87-94
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中西海洋文化进行比较研究:1、十五世纪前中西海洋文化的生成与发展。2、中西海洋文化价值取向比较①生存价值取向比较②经济价值取向比较③文化价值取向比较。3、中西海洋文化差异与近代中国历史定势。  相似文献   

6.
我国家族企业的繁衍存在伦理动因,而且在家族企业朝向现代企业转化乃至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伦理动因仍有其现代价值。这个现代价值主要表现为"动因现存型价值"和"动因发展型价值"等两种形式。但这样的价值也存在不足之处,需要加以正视、完善。  相似文献   

7.
平等的伦理秩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平等伦理秩序是人类公正地共外于同一社会的基本伦理。首先,自由和平等是我们在社会中共处所必需的两种价值。社会平等作为一种价值理念,涉及的是人类社会关系中同等地相互对待的理想生活状态。它所反对的是等级社会的不自由和不平等。但是平等的信仰要是想避免乌托邦的命运,也就必须致力于以平等为价值取向的制度伦理变革。其次,从人类历史上存在的 4种基本的社会伦理秩序中可以看出平等是人际间“伦理”的基础。此外,平等伦理秩序是现代性方案的一种价值承诺,现实的发展为其理论思考提供了经验基础,其理论辨析为现实发展提供了价值范导。  相似文献   

8.
中国美学和西方美学是两种不同思想文化体系的美学。中国的传统美学是经验美学、伦理美学和社会美学;西方传统美学是理性美学、宗教美学和心理美学。这种差异具体表现在审美方式上、审美心理上和审美理想上。随着历史的不断向前发展和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西审美差异将会相互渗透,相互融洽。只有不断的研究、探索,才能充分认识并总结出中西审美认识的规律,这对于进一步搞好中外交往中的人际关系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文献,创造性地提出:体育法学教育先源于研究生教育,目前存在三种类型的体育法学教育;伦理教育与技能教育的统一是体育法学教育定位,而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是其重要形式。在体育法学教育过程中,应该重视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价值的存在形式表现为自然资源价值、劳动者的劳动力资源价值、集体力或社会力资源价值和精神资料价值四种基本类型,价值的转化形式则表现为潜在的价值和现实的价值两种基本类型。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念、团体主义的价值观念和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三种基本类型。  相似文献   

11.
随着奥林匹克运动从古代到现代、从奥林匹亚到整个世界,奥林匹克伦理精神一直处于培育、继承和超越过程之中。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既是对古代奥运伦理精神的继承,更是对古代奥运伦理精神的超越。北京奥运会具有特殊的伦理意义,将会以其道德至上、天人合一、善邻怀远、人民为本等伦理智慧提升奥林匹克伦理精神的境界,实现奥林匹克伦理精神新的超越。  相似文献   

12.
张运萍 《职大学报》2012,(5):105-108
贯穿于中华伦理道德发展过程中的"仁、义、礼、智、信"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师德的实质就是做人之道,当前社会中频繁爆发的师德危机乃至教育领域种种怪象的实质就是缺乏仁、义、礼、智、信的道德危机。新时期师德建设迫切需要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回归,必须恢复五常之德。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了儒家思想对传统武德的影响。认为,儒家文化中的中和思想、仁爱思想、修身思想和义利思想对中华武术传统武德思想的内容体系、价值标准,尤其是习武者的动机和行为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儒家的中和、仁爱、修身和义利思想,体现了中国古人对于社会伦理道德的重视和肯定,促进了传统武德思想观念的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人主要从“分”与“合”两个方面来论述婚姻家庭伦理。“分”是指夫妻有别,即分辨出男女尊卑贵贱之意;“合”是指夫妇相感相通、和谐相处以维护家庭稳定.之.意。从历史看,“合”的这部分内容具有永恒性,也是当代人在维护家庭和谐时所应借鉴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奥运火炬传递事件引发的中西舆论大战,揭示了西方世界利用强势的信息霸权,有意无意地扭曲事实,丑化和敌视中国;并启示我们,学好外语、掌握外语,分析研究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助于我们争取主动,打破西方的信息霸权。从英语文化教学的作用和方法两方面进行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6.
公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是公民道德素质的重要体现。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公德建设,提出“以德治国”方略。大学阶段正是人生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大学生与社会的关系得以形成和确立。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在贵阳地区大学生群体中开展以遵守社会公德为伦理底线的道德教育,使大学生具备良好的公德品质,对今天贵阳市开展“三创一办”活动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探讨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对加强和改进社会公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社会公德素质有利于构建和谐贵阳和文明贵阳。  相似文献   

17.
竞技体育伦理及其研究之意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竞技体育伦理研究具有的相对独立性,其有从一般体育伦理研究中分化出来进行专门化研究的必要;竞技体育伦理要探讨的基本问题是竞技道德与利益的问题;从道德主体来说,竞技体育伦理分析、评价等包含宏观、中观与微观等多个层次内容;竞技体育道德具有内在、内发性特点,其分为规范与激励两个层次,发挥作用应通过内在自觉与外在约束相结合;竞技体育伦理及其研究的意义表现在:阐明竞技体育价值、目标、意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竞技体育发展(包括夺标的主功能)提供内动力,净化竞技体育风气等方面;更新竞技体育观念应包括伦理内涵,体现社会和人、全球化和民族化协调发展的主旨.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消费状况反映了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相当一部分中学生的消费不健康,也折射了家庭、学校在思想教育上的薄弱。由此反映出加强中华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要引导中学生学会消费,合理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引导孩子消费需要从家长和老师做起,真正做到言传身教,从家庭的科学理财和合理消费做起。  相似文献   

19.
孔子和柏拉图是人类思想史上两个非常重要的人物,都对中西方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两人在财富观上都有其独特的见解。文章通过对他们财富思想的比较,得出了中西方早期财富思想的某些共性与差异性,并揭示其经济思想背后蕴含的伦理文化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