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田英 《科协论坛》2009,(3):41-42
回顾中的比较 目前在中国冠以科技馆(包括科技博物馆、科学中心、科学宫、科技活动中心、科技宣传馆)名称的科普场所号称有200多座,这里名不副实的为数不少,这是历史遗留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名副其实科技馆的数字会不断攀升。回顾过去半个世纪,科技馆的发展一直伴随着新中国的发展而发展。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不久,中央政府有意建立国家科技馆并已在北京选址,后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暂时停建。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类博物馆功能的不断提升和完善,科技馆已经从早期的“以物(藏品)为中心”发展为“以人为本”基础上的教育活动。因此,从现代科技馆的运营实践来看,科技馆“以人为中心”的观念应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以提高公众科学素质为主要教育目的;二是展教内容着重表现人与科技、人与自然的关系;三是展教内容与方式要适应观众需求。  相似文献   

3.
从世界科技博物馆的发展走向与我国科技馆在发展中的理论研究,寻求科技馆建设理论的创新;从展示理念、展示内容、展示方式及展示技术诸方面的创新来剖析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从科技博物馆以人为本的展示、改单项科学原理为过程教育以及作为学校教育延伸的尝试,来探索科技馆建设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有效途径与创新方向.  相似文献   

4.
科技馆是国家开展科学普及工作的重要前沿阵地。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对公民科学素质提升的重视和科学普及工作力度的加大,我国科技馆事业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时期。全国各地不仅大力兴建科技馆,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建馆格局,还在新形势和新要求下,形成了互联互动的全国科技馆行业发展态势,形成了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中国科学技术馆组织开展的"参观科技展览有奖征文暨科技夏令营"活动是对科技馆行业联动发展的一种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5.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并列在一起,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科技馆辅导员作为科技馆开展科学教育的人才队伍,很大程度影响着科技馆的科学教育水平和质量。本文梳理科技馆辅导员这一职业角色的发展历程,以2020年开展的全国辅导员职业发展现状调研为基础,重点对科技馆辅导员队伍的持续性特点、专业背景、角色定位、培养机制、职业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建议,以期为辅导员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兰州科学宫自2000年拆除后15年未建成,此事之蹊跷,至今无人能说清,也无人被问责.兰州科学宫原址至今仍是只见挖坑不见盖楼.15年来,兰州是全国唯一没有科技馆的省会城市.有知情者分析:“公共服务场馆部门化、部门管理利益化是导致科学宫拆后15年未建的深层原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馆是进行科普教育、科技传播、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公益设施,它承担着激发公众科学兴趣、启迪科学观念、提升科学素养的重任.有人曾这样比喻:没有科技馆,就好比老师没有讲台,知识分子没有书房,千千万万个成长中的孩子没有科普乐园,科技人员没有追求技术进步的思想家园.然而,兰州为何15年建不成一个省科技馆?早在2006年9月13日,《中国青年报》就披露,甘肃6年建不起一个科技馆,30多位知名专家共同上书有关部门,督促科技馆尽快开建,“6年就会延误一代人”.2010年6月,新华社再次报道,甘肃10年盼不来一个科技馆.而今媒体己在进行第三次关注,难道依然会美梦难圆?  相似文献   

7.
《科技风》2017,(7)
我国积极推进科教兴国,注重全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升,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强化青少年的科技文化素质也是科教兴国的重要内容。科技馆是科普教育的重要阵地,能够很好的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使得科学精神得以发扬。本文就科技馆展览教育对青少年科技文化教育的重要价值进行分析,提出利用科技馆展览教育强化青少年科技文化教育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我国科技馆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功能,厘清了科技馆与科技类博物馆、科技馆与科技创新博览馆的区别,以及科技馆与人的科学兴趣的关联,分析了科技馆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探究了科技馆建设的突破性路径,从理论层面深入理解、准确把握科技馆性质和发展方向,从实践层面积极探索如何高质量建设科技馆以更好地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通过科技馆以科普教育活动破题"新馆效应",阐述重视科技馆科普教育与科普活动的广泛开展的必要性;通过对科普剧的教育理念、特征、传播方式,以及艺术形式与服务科技馆公众科学文化素提升间联系的论述,及其在提升公众科学文化素质中所起作用的分析,得出科普剧对于增强科技馆的科技传播能力,提升科技馆科学素质服务能力以及对公民特别是未成年人提高自身科学素质方面都能起到的积极的推动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正科技馆是随着西方科技发展而逐渐兴起的一类"博物馆",最早的科技馆可以追溯到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在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后,以芝加哥科学与工业博物馆为代表的科学博物馆,在有关科普教育基地的管理、策展、科学传播效果等都累积了丰富的经验,因而借鉴西方科技馆的经验,对于我国科技馆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科学博物馆的发展历史早期的博物馆起源于私人或组织机构的收藏品,主要以收藏自然物品、艺术品为主,例如曾属于美第奇家  相似文献   

11.
王睿 《科教文汇》2012,(34):189-190
科技馆是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重要场所.随着科教兴国战略与《公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颁布实施,目前全国科技馆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科技馆的数量与规模不断壮大,科普展教活动不断创新,为推动社会科技进步与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以科技馆运营管理工作为切入点,通过对科技馆运营现状、运营管理目标与特点,以及科技馆运营管理措施建议等方面进行简要分析,以期能更好地充分发挥科技馆功能作用,推进科技馆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王伯勇 《大众科技》2014,(3):207-209
科技馆是对公众进行科学技术普及教育的公益性机构。公众是赋予其存在意义、决定其发展方向、发挥其科普教育功能、影响其展教手段与方式的重要因素。从这个角度来说,公众就是科技馆的顾客,是科技馆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保证。科技馆要以顾客为导向,更多地考虑公众需求,注意顾客偏好,重视展教方式的趣味性、启发性、互动性和科普教育营销方式的创新化、多样化。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层、不同偏好的公众进行科普教育、科技传播和科学文化交流,从广度和深度上实现科技馆的使命。  相似文献   

13.
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时代性的,传播科学技术的事业发展需要具有国际视野、把握行业前沿。美国旧金山探索馆和加拿大安大略科学中心40多年前开创了现代意义的科技馆,并且一直在引领国际科技馆行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文章通过对两馆实地考察与分析,提出两馆在发展理念、展品研发、教育活动设计等方面的前沿特点及带来的启示,并指出在借鉴国际前沿的同时需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唐金同 《大众科技》2014,(1):150-152
展区展品改造更新已经成为影响包括科技馆在内的科普教育基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文章结合广西科技馆与合肥科技馆展区展品改造更新工作实际,探讨科技馆展区展品改造更新工作中的思路和做法,并就其发展方向和趋势作了前瞻性启示。  相似文献   

15.
气象科技馆的设计与地方政府的科技馆不同,在资金、场地、技术上都有局限性,设计必须突出特色展示气象文化。本文以漯河市气象科技馆为分析对象,对气象部门科技馆的建设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科技类博物馆是面向公众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技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重要阵地。近年来,我国科技类博物馆发展迅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不论数量、类型还是展示理念、内容、展示手段都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观众多元化的需要。基于国内外科技类博物馆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推进我国科技类博物馆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科技旅游是一项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的新兴事业,创新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将科技旅游作为创新教育的主线,提出了新时代中小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思路,对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具有一定指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浅析科技馆建设的参照标准、科技馆效益的衡量依据及两者的内在联系.以国内已建成的主要科技馆为参考,以观众为依据来决定科技馆的建设规模;以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证明来确定科技馆效益的衡量标准;以国内外著名科技馆为例分析科技馆建设与效益的关系.并尝试对筹建中的浙江省科技馆的效益作一预测.  相似文献   

19.
科技服务业作为科技的生产者和传递者,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构建针对特定区域发展的科技服务模式,提出相应保障机制,对促进区域科技服务业稳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国内外科技服务业发展动态,在明确科技服务业内涵和特性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哈长城市群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结合产业生态化理论,构建了“需求分析-资源匹配-服务对接-评估反馈”良性循环的生态化科技服务模式,并为其科技服务发展提供定制化的发展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0.
以我国各省为研究对象,依据2012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科学普及统计选取科技服务科普专职人员、兼职人员、科技馆数量等结果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通过降维提取综合评价因素并实施评价,研究发现,我国各省科学普及整体发展水平不均衡,共分为4类,江浙地区发展较好,西部地区发展较差。针对我国科技普及发展现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