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作文,教师难,学生怕。难就难在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习作的能力;怕就怕无话可写,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写出的习作并不被看好。要让学生冲破作文的“牢笼”,先要从解难开始。  相似文献   

2.
作文教学可谓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而习作评价又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长期以来,我们的习作评价往往只见“文”而不见“人”,教师眼中多的是如何找出一些缺点来给习作减分,却少有找到优点给加分的.许多学生对教师给予的评价也只是瞄上一眼,便将作文本塞进抽屉,造成了教师评价的“劳而少益”甚至“徒劳无益”.语文教育家吕叔湘认为,“作文教学一向是最难处理的问题.教师批改下功夫很大,学生不看,等于白花力气.应该改变改变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若能巧妙运用一些心理效应进行习作评价,便能使评价成为学生作文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3.
提到习作,不少学生就“头痛”、“心烦”,更有甚者“谈文色变”,得了作文“恐惧症”。许多教师对学生“怕写”、“没得可写”也颇感头痛。其实,只要针对学生习作中出现的一些“病症”,仔细分析原因,找到“良方”,对症下药,就一定会“药到病除”,让学生放松心情,踏上愉快的习作旅程。  相似文献   

4.
李杰 《河北教育》2006,(5):37-37
俗话说:习作是语文的“半壁江山”,这充分说明了习作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只有让学生不断亲历习作的全过程,才能让学生从怕作文中走出来,并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习作教学,教师习惯于先将“习作要求”和盘托出,再费尽口舌地讲解一番.希望学生能很好地在“习作要求”的统领下去作文。实践证明这是不可取的。弊端主要有二:1.“习作要求”往往是多元的。我们不少学生原本就怕作文、厌作文,面对这么多的要求,无异于泰山压顶,更加怕了、更加厌了,作文的兴趣、信  相似文献   

6.
对学生的习作,教师应做到“精批细改”,一直是领导督查教学工作的要求,并作为衡量语文教师教学工作是否认真的依据。对此,笔者反复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结合语文教学实践,觉得对学生的习作“精批细改”,不仅无多大的意义,还会束缚学生手脚,扼制灵气。反思一:“精批细改”会冲淡学生修改的自主性批改作文就是教师依据习作要求对学生已形成的文稿进行润饰修改,肯定长处指出存在的问题,让学生通过一次习作“学有所获”。这个环节在习作教学中是不容忽视的。然而教师总担心领导会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对一本本学生的作文埋头“精批细改”,也希望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能端正学生的写作态度,激发学生习作热情,提高他们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但是多数学生拿到老师批后的作文,未能细心揣摩老师批改的意图,  相似文献   

7.
“让每一个孩子喜欢作文.让每一个孩子会写作文!”这就是我——一个普通语文教师最大的心愿。为此.我不断地思索着,探索着……思索、探索中,一场作文教学的“红色革命”便在我班悄悄地开始了。“红色”代表着火热的激情.我希望这场作文的“红色革命”能够点燃学生习作的激情.让我班所有的学生都能带着这火热的激情.快乐地在习作的园地里耕耘、收获……  相似文献   

8.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普遍厌烦作文。怎样将“快乐”与“作文”联系起来,让学生喜欢作文,这是许多语文教师想解决的问题。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我觉得只有激发学生习作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从心坎上认同作文,喜欢作文,才能真正让学生的作文焕发出生命力。现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快乐作文“六步曲”。  相似文献   

9.
一、教师评语应当关注学生情感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教师评语应该从情感的角度来关注学生,来唤醒学生潜在的习作能力。首先,教师在写习作评语时应该确立一种意识:习作是教师与学生交流情感的平台。著名学者余秋雨说:“作文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表达与沟通”。  相似文献   

10.
王杏 《考试周刊》2012,(10):43-43
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教好作文,但长期以来许多老师对如何上好习作课深感困惑,不少学生也发出"作文,作文,写到作文头就疼"的感叹。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往往是用成人化的习作标准要求小学生习作,总认为所谓作文就应该写一些"有趣的"、"有意义"的东西,导致学生作文中存在着假、大、空的现象。老师讲得多、深、透,难免千人一面。一些教师把学生习作的标准定位在一些优秀作文选上,一上作文指导课就读范文,或者不厌其烦地指导,甚至如何开头,怎样结尾,中间又是怎样,都要反复强调。结果是教师指导越细.学生的思维就限制得越死,写出的文章难免千篇一律.有的学生甚至失去了习作兴趣。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小学生害怕作文、厌写作文的现象由来已久。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有95%的小学生不喜欢作文。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我们多次带领学生从正面强攻“习作”这个“堡垒”,没有成功的迹象,使学生挫伤了斗志,失去了学好习作的兴趣和信心。在学生没有学习习作以前,他们不会也不可能对习作有“喜欢”或“不喜欢”之说,只是后来他们通过自己真正的接触和学习,再加之我们教师的“严禁抄袭”、“独立完成”等条条框框的束缚以及教法的陈旧乏味,使学生们逐渐对它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以至于到后来开始软拒和排斥学习习作。  相似文献   

12.
提起作文,学生害怕,教师头痛。教师指导的有板有眼,从选题一直到开头结尾,语言车载船装,但学生作文依然是假话连篇,更是干巴巴的,让人沮丧。看到这些习作,仿佛面对着一潭死水,怎么也透视不到学生那朝气蓬勃的影子。笔者认为这是传统习作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禁锢学生个性,忽视习作教学中人文性所致。因此只有在实践中借助“人文性”思想武器,摒弃传统习作教学。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才能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下面浅谈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与经验: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一些学生作文胡编乱造,假话连篇;东拼西凑,苍白无力,毫无生趣.教师草草修改,匆匆评讲.长此下去,学生的习作水平不仅不能够得到提高,还扼杀了学生习作的兴趣,导致“谈文色变”、“畏文如虎”心理的产生.如何让作文教学扎实有效,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认真探索、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作文难,难作文!听过无数教师和学生甚至家长都有过这样的感慨。于是,“作文该怎么写”成了众多教师努力研究的课题。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生活积累就没写作的素材,学生习作将无话可说。无事可叙。 一、在生活中积累  相似文献   

15.
在新课程背景下,儿童习作中的“拼凑”,“海编”,“移植”等现象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但作文难写,作文难教的问题依然存在,在一些年轻教师看似很“完美”的教学设计和具体行为背后,我们常常发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缺憾。  相似文献   

16.
陈霞 《现代语文》2014,(10):133-134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对学生习作指导的延伸,是教师引导学生对习作进行再次认识和表达的过程。它体现了作文教学不仅仅是教给学生写作方法,还要让学生学会评改的理念。然而在作文教学中,不少老师只重视学生“落笔”前写的指导,忽视学生“成文”后的推敲与评改,殊不知,这正阻碍了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那么,如何优化学生作文评改的环节呢?  相似文献   

17.
由于教师习作教学理念、课程资源开发素养及个人教育智慧有待提高等原因,导致当前习作指导中出现了对学生价值观的隐性误导现象.教师要从育人的高度,着力探索有效预防和化解对学生价值观隐性误导的途径和举措,真正实现习作教学“教作文”和“教做人”相统一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习作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随着小学生接触信息量的不断扩大,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习作教学越来越需要小学语文教师深入地探讨研究,如果再固守以前作文的“写景、记事、抒情、状物”四大块来进行习作训练,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反而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因此,我认为习作教学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经过实践,笔者感悟到习作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9.
评语三忌     
某杂志设有我的“评改作文”专栏,每月发一篇经我评改的学生习作。为此,他们每月都会发几篇习作过来让我挑选,发来的作文都附有教师评语。但令我惊诧的是,这些评语存在的问题比学生作文还要多,从中可以看出现在作文评语中存在的不良倾向,故在此提出评语“三忌”。  相似文献   

20.
余尚云 《课外阅读》2011,(10):343-343
现在的孩子,一提起作文,一举起笔,脑子一片空白,习作,成了一些学生心中的“顽石”“拦路虎”,心中总是有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对于习作,他们不能表现出应有的积极性,他们的兴趣还没有完全被激发。爱因斯坦说过:“教师的最高艺术是用富于独创性的教学方法去传授知识,并给学生带来快乐。”多种途径的作文教学能够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写作兴趣、材料来源、认识深度等有关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索精神、科研意识和探究能力,从而提高写出“文质兼美”文章的能力。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让习作成为孩子们抒发情感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