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本文对苏州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进行膳食与24h能量消耗调查。结果表明:膳食结构不合理,动物性食物摄入过多。蛋白总量和动物蛋白偏多,豆类蛋白摄入不足,脂肪尤动物脂肪摄入量超标,Vc、VB2和钙缺乏,并存在脂肪供热比偏高,碳水化合物供热比偏低及早餐摄入能量低的问题。能量消耗显示,女生摄入能量超出消耗量,男生能量基本平衡。建议调整膳食结构,使各营养素的供应均衡。  相似文献   

2.
对高原地区女篮运动员的膳食营养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队员的膳食结构不合理,食物摄入总量不能满足需求,糖和蛋白质摄入量不足,脂肪的摄入量偏高,Ve、VB2、Ca的摄入欠缺,早餐热能不足。建议:按照高原训练的特点和要求,调整膳食结构,均衡获取各种营养素,增加早餐的热能摄入比例。同时应加强营养学知识的培养和教育。  相似文献   

3.
对烟台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80名学生的膳食营养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膳食结构大致合理,多数营养素的摄入量能满足要求,但视黄醇当量、核黄素、Ca摄入量明显不足,男生抗坏血酸、Zn摄入量偏低。优质蛋白质摄入量偏低,早餐热能不足,男生能量分配基本达到要求,但女生碳水化物供能比例较低。建议应加强营养知识教育,倡导平衡膳食原则,以改进膳食结构。  相似文献   

4.
对苏州大学体育学院九七级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班的67名(男47名,女2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为期一周的膳食调查,结果显示:其营养不合理,主要表现在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三大热能营养素比例失衡,蛋白质、脂肪(尤其是动物性脂肪)摄入量偏高,部分无机盐和维生素摄入不足,且存在着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约 50%的学生不吃早饭,夜宵摄入量过多且晚睡,导致三餐热能构成比不合适。  相似文献   

5.
青海省四个项目运动员膳食营养状况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访谈法、膳食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对青海省4个项目运动员的膳食营养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膳食结构不合理,热源物质的供能比例不符合推荐的标准,糖和蛋白质的摄入量偏低,脂肪摄入量偏高;各项目运动员膳食营养中普遍缺乏钙、锌、VB 1、VB 2、VC;所有运动员一日三餐的热能分配比例不合理;运动员饮酒的现象较为普遍。因此,应加强营养学知识的培养和教育,调整膳食结构,根据高原环境的特点合理摄入各种营养素。同时,应加大对各项目运动员膳食营养的指导和监控力度。  相似文献   

6.
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 1989-2011年的面板数据,使用Logit模型,从热量和主要营养素摄入两个方面实证分析营养对我国农民劳动参与的影响及结构性差异,结果表明:营养对农民的劳动参与有显著影响,热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摄入具有正向影响,脂肪摄入则具有负面影响;营养对农民劳动参与的影响存在性别、年龄和时间差异,对女性农民的影响要高于男性农民,对老年农民的影响要高于中青年农民;热量、脂肪和蛋白质摄入的影响随时间变化逐渐增强,碳水化合物摄入的影响则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变化趋势.扩大农民的劳动参与率应从改善农民的营养水平和营养结构入手,并且应注意根据不同的性别、年龄特征制订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对路拳道队25名男队员的膳食调查,热源质比例是糖:蛋白质:脂肪;58%:16%:26%,根据项目特点重新设计热源质比例为糖:蛋白质:脂肪=65%:13%:22%。通过三个月的实施,表现运动能力的各指标与实施前比较明显上升。建议各运动队根据项目本身特点,严格实施合理热源质比例营养餐(速度耐力项目糖:蛋白质:脂肪=65%:13%:22%为宜),能有效地提高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8.
了解新疆农村维吾尔族初中学生的膳食营养状况,发现其膳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善营养状况的对策和建议.选取喀什地区伽师县夏普吐勒乡中学作为实验组,英买里乡中学作为对照组,分别抽取3个年级约3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定期对学生进行营养知识宣教,采用24 h膳食回顾法,结合食物称重法和饮食习惯调查表进行连续跟踪调查,对比宣教前后的调查结果,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作出评价.结论显示:宣教前后,新疆农村维吾尔族初中学生的膳食营养状况无显著变化.摄入的总能量低于DRIs;三餐热能分配较为合理;蛋白质供能比基本正常,脂肪供能比严重偏低,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偏高;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不均衡,其中维生素A、维生素B2和钙严重缺乏,钠的实际摄入量严重超标.  相似文献   

9.
成都体育学院竞技体校学员平均年龄为13.5岁,正值人体生长发育的第二加速期,此时期对外界影响敏感,可塑性强,再加上体校学员运动量大,技巧性强等特点,因此是否有合理的营养不仅关系到学员的健康发育,而且还直接影响运动成绩的提高。基于此,我们于1988年1月~1989年1月对竞技体校学员的营养状况进行了全年四季度的调查。从调查情况看,学员的食物、热能与营养素(除部分维生素外)基本达到标准,但维生素摄入量,特別是抗坏血酸的摄入量大大低于标准。建议增强教练员的营养意识,坚持配餐制;在临近比赛的前期对不同运动项目应补充足够的营养素;在训练期间膳食热量的供应必须恰当。  相似文献   

10.
耐力型运动项目运动员对饮食中的各种营养素的需求受其本身项目特点的影响而区别于其它田径项目。就运动员对水和电解质、糖、脂肪、蛋白质以及维生素的需求和补充,对耐力型田径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合理营养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竞走运动员的能量供应主要应以糖、脂肪为主,蛋白质为辅,且糖、脂肪、蛋白质的补充应及时到位,水、各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则应根据实际情况酌量补充.此外,在给竞走运动员补充营养时,应计算出竞走运动员每日热能消耗,并利用各种供能物质在运动中供能的比例、方式,借助各种食物所含物质的比例,找出最佳食物搭配.而在比赛期间,竞走运动员的饮食安排应则以高热能、小体积为主,体液的补充则应分种、分时进行.  相似文献   

12.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文献资料法、专家咨询法、问卷调查法对中国女排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进行识别、筛选、分层,构建中国女排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结果:中国女排核心竞争力指标由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37个三级指标构成;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核心竞争力要素的权重值,并对里约奥运周期中国女排核心竞争力的各级指标进行分析,发现中国女排核心竞争力具有明显的动态性特征,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核心竞争力必然发生动态变化。建议:重视中国女排教练员执教技能等的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培养"全能型、复合型"选手;加强中国女排后备各级梯队建设。  相似文献   

13.
裁判员与运动员和谐共生对防范体育赛事活动安全风险、促进体育赛事活动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以共生理论三要素为逻辑主线,对我国裁判员与运动员共生关系进行研究。认为,裁判员与运动员未能满足期望价值、竞赛共生规范约束效力有限、未能合理分配资源是二者冲突的重要原因。提出,应通过重塑信任机制、树立成就动机、优化共生环境,来强化主体自治;通过完善规则意识、强化道德规范、加强法治建设,来提高约束效力;通过打造交流平台、健全管理制度、畅通申诉渠道,来完善资源分配。旨在促进裁判员与运动员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中外优秀女子100m栏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比较研究,分析当前我国女子100m栏落后的原 因,试图找出我国女子100m栏项目运动员与国外高水平运动员水平差距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校开展女子足球运动的基础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高校系统开展女子足球运动的基础能力,得出结论:高校女足队员大多数来源于专业队,学校系统未形成稳定的输送渠道.队员年龄结构和训练水平发展不平衡,不利于高校女足持续稳定发展.教练员队伍对承担训练工作是称职的,但教练员、运动员待遇有待提高,高校足高校女足运动发展的基础条件基本满足高校女足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我国优秀女子空手道组手运动员体能评价标准,为我国空手道项目训练监控和备战奥运提供一定理论指导。方法:采用德尔菲法和因子分析法对评价指标进行筛选,建立体能指标模型。在模型基础之上,采用百分位数法和加权法建立评价标准。结果:我国优秀女子空手道组手运动员体能指标模型由克托莱指数、上肢长、体脂百分比、最大摄氧量、最大无氧功率、20秒拳拳组合、立定跳远、10秒高抬腿+左右冲拳、30秒迎击强度靶9项指标构成。最大无氧功率和20秒拳拳组合所占权重最大;根据不同组别,分别建立了体能单项和综合指标评价标准。结论:体能指标模型值能够反映不同组别空手道运动员体能差异,体能评价标准能够反映不同组别空手道运动员体能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7.
田径运动员赛前训练期身体机能评定及营养恢复探讨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为了寻找和探索田径运动员赛前身体机能评定和营养恢复的方法,在2000年全国田径大奖赛期间对山西省32名田径运动员进行了为期4周的营养补充和生化指标测试对比。通过本次赛前训练期的营养恢复实验观察,结果表明运动员机能状态较好时,一般来说成绩较好,提示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和营养计划对zz改善运动员机能状况,乃至创造良好运动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实验可以说明道安营养液对提高男运动员血睾酮水平有一定效果;结合多年跟队科研实践,初步制定了用血红蛋白(Hb)、血液尿素氮(BUN)、肌酸激酶(CK)、血清睾酮(T)和血清皮质醇(C)等生化指标来评定运动员机能能力的标准。  相似文献   

18.
以国青队21名女子赛艇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赛艇项目相关选材指标的测试,分析我国青年女子赛艇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等指标的现状特征,为探索高水平赛艇运动员选材体系奠定基础。研究结果显示,国青队与国家队队员在身高、体重、指距、指距-身高、克托莱指数、体脂百分比指标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但BMI、瘦体重指数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下蹲伸臂距达到五级水平(优秀赛艇运动员要求)者仅占4.7%;VO2max的变化范围为2.713-4.831L/min,14.3%的受试者达到国内优秀女子赛艇的平均水平,4.8%的受试者达到国际标准;乳酸变化率在6.26-13.99mmol/min之间。指出,目前我国青年女子赛艇运动员的选材成效较好,人才储备力量较强,但是在某些方面还存在弱势,与国际优秀女子赛艇运动员存在差距,需要加强肌肉力量、柔韧性、减脂的有氧训练,同时注意各项素质训练的均衡性。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特尔菲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等方法从专项训练学角度研究了我国女子链球运动员专项能力结构及评价标准,建立了我国女子链球运动员专项能力指标体系、预测模型,制定了我国女子链球运动员专项能力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并列举了应用实例。为我国女子链球运动员专项能力定量监控、板块训练提供了方法学途径和条件,这种从运动专项本体角度进行方法学问题研究意义重大,有助于推动我国专项训练学的发展,特别是在多赛事的今天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