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针对广播影视数字传媒工程功能特殊、内部空间错综复杂的特点,分析其火灾的特点和防火的难点,归纳并总结了广播影视数字传媒演播室的雨淋系统设计的要点、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2009年新春伊始,安溪铁观音再传喜讯。元月5日,由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主办,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等单位协办的“福建省改革开放30周年福建最具影响力最具贡献力品牌”颁奖典礼在福州举行,安溪铁观音榜上有名,受到表彰。新年新起点、新气象,“安溪铁观音”的品牌魅力更加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荣誉来之不易,这与历届安溪县委、县政府主动作为、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3G/4G网络等新技术不断融入到广播电视行业中,计算机技术在短波广播发射过程中广泛应用的时代已经到来,广播电视行业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融入发展,促使短波广播发射逐渐向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对于智能广播发射系统、广播大数据挖掘以及短波广播发射关键技术应用和技术集成等方面具有关键性作用。文章简析了计算机技术与自动化监控系统的作用,并结合实际案例,对计算机技术在短波广播发射中的应用做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4.
影视产业化、频道专业化是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方向.目前,影视产业化进程中并不一帆风顺,面临着“专业频道不专业”、“千台一面”的尴尬的境地.探讨了宏观背景下影视频道的经营问题,提出了建立省级台影视频道联盟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三网融合"具体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以及互联网技术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全球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实现全部分为内的资源、信息共享的网络发展蓝图,可以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以及广播电视等多方面的服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内需,促进国民经济稳步增长。对广播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突破意义,那么这同时也对广播行业的工作人员在计算机网络方面的应用技能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难题。  相似文献   

6.
无线广播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相关技术越来越先进,只有对传统技术进行创新,才能提高工作的效率。无线广播行业应用数字、信息化技术后,可以增强无线广播的信号,可以提高无线广播收听的质量。下面笔者对无线广播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希望广播行业可以突破局限,加快发展的速度。  相似文献   

7.
对新形势下制约内蒙古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8.
孙博文 《科教文汇》2012,(16):49-50
2011年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技能鉴定站成功申报音响调音员职业技能鉴定项目。为保证学生在毕业时能顺利达到音响调音员国家职业标准,考取初、中、高级音响调音员技能证书,获得行业认可,电子声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标准逐步向国家职业标准靠拢,人才培养也一改以往"一刀切"的方式,采取有效措施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  相似文献   

9.
社科文摘     
《百科知识》2004,(10):61-62
文化产业成为 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我国文化产业正在逐步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当前文化产业面临极好的发展机遇。目前,我国文化产业的范围主要包括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信息产业这四大门类。至2003年底,文化部门主管的产业单位共有34.9万个,从业人员近166.97万人。美国文化产业又称娱乐业,是美国第二大产业。而据我国的统计分析,2000年,包括教育在内的文化艺术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广播行业也得到了越来越快速的发展,同时中短波广播发射技术也随着电视广播行业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但是中短波广播发射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仍然受到比较严重的电磁干扰,这严重的影响力广播行业的发展。针对这个问题分析了中短波广播发射中的抗电磁干扰技术。  相似文献   

11.
选取2009—2015年我国28个省、市级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从整体、区域的视角,对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实证研究,解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变化情况,并通过指数分解,剖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技术变化率和资源变化率,从而确定影响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报告明确要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是科技创新与现代农业互动发展的加速器。新时代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要统筹优化产业环境、科技支撑、组织保障等要素,进行聚集与融合创新,着力打造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与规模效益。文章从科技创新视角,分析了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环境现状及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阐述了新时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内涵及外延、产业政策着力点、创新主体发展趋势、创新体系建设等,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朱涌 《科教文汇》2011,(9):197-198
我国广播电视媒体既有一般产业的普遍性,又有意识形态的特殊性,既是大众电子传媒,又是党和国家的宣传思想阵地。在推进广播创新发展过程中,主动介入新媒体和借助新媒体的先进传播方式,成为广播电视发展的新空间。本文拟从技术层面探讨一下广播电视作为传统媒体如何在三网融合即将在全国全面实现的大背景下,借助互联网技术获得新生这一前瞻性课题。  相似文献   

14.
高技术产业作为创新驱动主体,创新效率是其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研究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时空演变过程意义重大。本文通过2001-2017年高技术产业的统计数据,测度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利用重心模型、重心移动距离模型、重心耦合态势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了创新效率时空演变过程及与经济重心的关系及创新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整体创新效率不高,发展不平衡;创新效率重心朝东南方向移动,经济重心朝西南方向移动;创新效率重心与经济重心空间重叠度高,变动一致性高;创新效率与经济增长整体协调水平偏低。  相似文献   

15.
刘芝庭 《科教文汇》2021,(13):59-60
近年来,我国数字与网络技术迅速发展,全媒体传播平台逐步建立,我国文化事业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广播电视学专业的教学也随之变革。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学生不仅是各类新闻信息的接收者,还是未来新闻信息的传播者。这就要求我国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学生应有更敏锐的判断力、更笃定的人生价值观和更积极的进取精神。因此,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很有必要,但单一的思想政治课程并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课程思政理念由此而生。想要培养爱国敬业、道德素质高的广播电视行业优秀人才,高校广播电视学教师应将课程思政理念充分融入专业课程,通过修订现有教学目标、深挖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开设第二课堂等途径,开拓学生的专业视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高技术服务业的内涵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服务创新已经成为创新研究的新热点。提出了高技术服务业的概念,对高技术服务业的特征进行阐述,并对高技术服务业的成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宛群超  袁凌 《科研管理》2021,42(12):80-87
   基于2004—2016年中国省域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采用动态空间计量模型和门槛面板模型,实证检验创新要素区际流动与省域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并探讨FDI嵌入其中的非线性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和正向空间累积效应,创新要素的区际流动以及FDI流入过程均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R&D人员和R&D资本的区际流动均对流入地的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杠杆效应,而FDI 较为明显地促进了R&D资本流动的创新效应;在R&D人员流动和R&D资本流动产生创新动能的过程中,FDI的调节作用均呈现非线性特征,其作用强度具有倒U型演化特征。本文结论为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促进政策的科学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深圳为案例聚焦城市尺度分行业高技术产业集聚机理研究,对分行业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空间集聚与城市创新能力进行定量分析,以期从创新地理视角为城市创新能力提升提供经验研究和政策建议.研究发现,科技服务业与高技术产业协同发展对于城市创新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高技术产业集聚具有一定的路径依赖与空间依赖效应,随着创新活动的深入城市创新型空间出现网络化布局的新趋势.高技术产业集聚不仅与经济基础、劳动力规模等传统区位因素有关,创新氛围、协同功能对创新集聚的影响将进一步扩大.随着城市创新驱动发展的深入推进,应当更加重视城市高技术产业微观集聚规律,完善创新生态体系与空间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2000-2012年高新技术产业整体发展情况进行概述,在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利用DEA的Malmquist模型对我国28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绩效总体趋势进行纵向评价,利用超效率模型对我国3个典型高新技术产业进行横向分析,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易明  彭甲超  吴超 《科研管理》2006,40(11):22-31
创新效率是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关键因素。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中国2000-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进行测算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总体水平不高,尤其以新产品销售收入为最终产出的创新效率最为明显;(2)区域间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总体呈现波动式上升,其增长率的地区分布存在明显差异;(3)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中,技术损失效率部分主要来源于对外开放程度和政府支持力度,其中对外开放程度明显加速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损失,而政府支持力度则延缓创新效率损失;(4)不同条件下R&D经费存量和R&D人力资本存量对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产出的影响均不一致;(5)从作为中间产品的专利到作为最终产品的新产品销售,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在这一中间过程损失较大;(6)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